分享

北大教授建议恢复土葬:如果没有传统葬礼,中国传统文化将被雪藏

 zhyn 2021-11-28

前言

“洛阳北门北邙道,丧车辚辚入秋草。”“山头松柏半无主,地下白骨多于土”这两句诗词出自张籍的《北邙行》,从诗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古代那时候的丧礼环境和葬礼的事宜,特别是第二句,体现出我国古代葬礼都以土葬为主。

文章图片1

从古至今,不管是高官贵族还是平民百姓死后都应落叶归根,与土地山水相融,而到如今,却推崇火葬,而火葬的程序尤为简单迅速,就像将一些垃圾丢入垃圾焚烧厂一样,对于死者来说是极其不尊重的,对于已故者的亲属来说也是十分残酷,也与中国历代的传统文化背道而驰。

北京大学的吴飞教授提出:“如果中国传统的葬礼消失,中国文化将彻底没有希望”,可能这句话对于大家来说话术太过肯定,但事实确实如此,像现在的殡葬制度十分简单,也没有人情味,那么我国的殡葬制度是怎么样发展的呢,为从以前的土葬发展成了现在的火葬,吴教授的这番言论我们又该如何解析呢?

文章图片2

丧礼的由来及流程

我们先来说一说古代的传统殡葬礼仪,丧葬礼是中国传统文化之一,由于我国的土地辽阔,民族众多,丧葬的制度也各有不同,但一般以土葬为主。

在古代一直有着虽然人死但是灵魂不灭的观念,人在死后会前往极乐世界,为了能让自己的已故亲人能在极乐世界获得快乐与平静,并且保佑家人财源滚滚身体健康,为此会大办丧礼,而且在古代他们把墓葬中放置的东西,视为已故人前往极乐世界生存的资本,所以古代人也十分重视陵墓的修建。

中国古代的丧葬礼仪式和制度主要是确定在西周,由《周礼》《仪礼》、《礼记》再到之后的《唐开元礼》《宋政和礼》等,这些书中都有详细介绍了丧礼制度规则。

特别是《礼记》里阐述的观点,在家中有冠、婚、丧、祭这四种礼,其中丧礼和祭礼是最为重要的。

文章图片3

这两种礼主要体现的是儒家所提倡仁义忠孝的核心思想,还有给已故亲人送终需要谨慎,而对待已故亲人也要不断地思念,这样才能使社会风气处于祥和之态的核心价值理念。

说道儒家学派,值得一提的是我国著名的哲学教育家朱熹,他在儒学的基础上又创建了自儒学,其中就有许多关于丧礼的理论,这些理论突出表现在《朱子家礼》这本著作中。

而《朱子家礼》又分五卷,即通、冠、昏、丧、祭这五礼,分别涉及到了个人生活的日常,由生到死十分详细,也为明清两朝的丧礼事宜提供了重要文献理论依据。

最主要的一点是书籍中打破了自古以来“礼不下庶人”这种带有偏见等级的非正常现象,因此也受到了百姓的喜爱。

《朱子家礼》中将丧葬礼分为了许多步骤,而且葬礼开始前就有诸多事宜需要准备,而且每个步骤实施时,都要有死者家属陪哭

步骤也十分繁琐,下面就来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葬礼的流程。

  1. 土葬要先选取坟地,而坟地的选择则要根据八卦中的阴阳五行来选择已故者的风水宝地,在古代只要能购买地起墓地的都会将已故者入土为安,有许多电视剧的桥段家中买不起墓地就会上街乞讨希望能有好心人能为已故者购买一块墓地,如果是实在买不起墓地,就只能葬于荒郊,俗称“乱葬岗”
  2. 找寻茶师傅(也称“茶房”)来帮助已故者家人料理丧事,直至已故者下葬。
  3. 茶师傅进入死者家第一件事情就是为死者“换装裹”,俗称换寿衣,先用酒精或者清水为死者擦拭身体,梳理头发,修正遗容,最后帮死者换好寿衣,寿衣里面的衣服需要自家缝制,外面的套袍裙靴等需要到寿衣店中购买。
文章图片4

4.之后就要停尸,换好寿衣之后需要请专门的画师来为死者作画,用于布置灵堂,杠房人抬来床板(也称灵床),再将死者安置在床板上停灵,将死者头对屋门,再在头前摆上水果,点上蜡烛。

5.报丧,因为死者为移民,需要派人带上贡品、冥钱前往土地庙,为土地爷烧香等,俗称“送财送水”,报丧主要还是为了给已故亲人在阴曹地府上上户口。

6.铭旌,用布帛或者木牌写上死者的姓名、字、号还有官职及生卒日期,立于门旁边。

7.由邻居中的妇女为已故者家眷缝制孝衣。

8.在死者家的庭院中用木桩等来搭制简易的棚子,称为灵棚,如果搭建在室内则称为灵堂,再在灵棚的四周用黑白的布料制作花球装饰,两侧则挂上挽联。

9.为死者筹备棺材,也叫选材或“春材”

文章图片5

10.用特定的纸和竹轧制随葬品,称扎彩。

11.将死者抬入棺材中,别看这样一个小小的举动,实则十分麻烦,在棺之前也要请阴阳师摆放棺材的位置,方向等,再确定入棺的时间。

12.在死者断气后到出殡前,亲属家眷每日早中晚都要烧纸祭奠,以七日为一期,称为烧七。

13.吊唁,这是对死者吊念的重要形式,在吊唁期间吹鼓手还要根据指示来按时奏乐。

14.葬礼,这是丧俗中的大礼,在出殡前一天家眷和挚友还需要守灵,起灵前还需将棺材钉死,死者家眷还要轻轻擦拭棺材,意为将财运留给后人,在出殡后,殡仪队伍路过城门或者桥段时,还需需要撒纸钱,目的是不让孤魂野鬼为难死者,能早日到达极乐世界。

15.下葬

这些就是古代葬丧礼的流程,十分冗长繁琐,但其中也体现出了我国古代对于葬丧礼的重视和亲人去世的态度,极大程度地体现出了中国百姓的仁义忠孝。

文章图片6

丧礼的改变

但在中国进入近现代社会开始,丧葬礼也经历了巨大的变化过程,在1918年著名的文学思想家胡适的母亲去世,为了提倡新文化的传播,胡适在给母亲办丧事时进行了一次尝试性的改革。

文章图片7

其中包括了简化讣文,删除了旧式讣文中不某某罪孽深重等话语,自己购买冥器也不接受亲友赠送的冥器,只接受香烛和挽联此类物品,连和尚道士都没有请,也没有在实施每个环节时都有亲属陪哭,还简化出殡,没有请风水先生来选墓地。

对于此次改革,胡适本人曾经说过删除古代一些虚伪仪式和迷信行为可以将丧葬礼办理得更有人情味,也更加适合现代文化发展的趋势。

胡适的这次改革也打破了数千年封建社会的丧葬礼制度,对民国也产生了一定影响,有些人觉得胡适做得十分正确便纷纷效仿,但有些人还是依照旧社会的丧葬制度,还有一些人将旧式的习俗与民国的习俗混杂在一起,对于这类现象胡适也是十分无奈,心有力而力不足。

但胡适的丧葬礼改革确实清除了封建社会的大多迷信习俗,虽然不彻底但也颇有效果,而胡适先生这种勇于尝试的精神是难能可贵的,也是值得我们敬佩和学习的。

到了1928年,当时时礼制服章的委员还有大学院的蔡元培认为各地的丧俗过于繁琐。便制定了《丧礼草案》,来减少葬礼中的繁琐细节。

随着时代的发展,在20世纪50年末,开始提倡火葬,提倡“厚养薄葬”,但当时还是有许多地方实习土葬,属于两种丧葬制度并存时期。

而到了20世纪70年代,汉民族全部实行火葬,而且火葬的环节十分简单,也彻底废除了土葬,其根本原因有两点,第一是为了节约土地资源,第二是因为古代实行的厚葬之后也产生了许多盗墓贼,十分影响社会发展。

文章图片8

对于丧礼的观点意见

但火葬的实行却引起了不少专家教授的观点意见,其中包括对中国古代丧葬文化颇有研究的北大吴飞教授。

吴教授提出应该恢复土葬火葬死者对死者太不尊重,没有人情味。

而在为什么支持土葬上,吴教授给出了三个观点。

第一土葬是我国丧葬的传统文化,延续了数千年。

第二虽然火葬是为了节约土地资源,但是火葬的同时也造成了环境污染,这与我国提倡的环保意识相悖,且火葬之后才用的墓地大多都是用的大理石,很难被降解,反而土葬的坟地,在往后的十几年后就会消失甚至是在给土壤运输营养。

第三火葬太过于走流水程序,死者被焚烧也没有得到尊重,不符合人类的感情走向

确实在我看来,火葬就像焚烧垃圾一样简单,大多数火葬都是在走流程,不能表达出对死者的寄托与思念,而且火葬的礼仪都是在殡仪馆,上文中提到了土葬中有“停尸守灵”的习俗,但在火化遗体之后,是不能再与死者见面的,更别说陪伴左右。

文章图片9

而且一般现代人会选择规模较大的殡仪馆,而这种规模的在城市中并不太多,就会导致在殡仪馆之中有许多人排着长队在等待火化死者,这点等待时间对于亲人来说是非常煎熬的,再加上火化遗体时,也会出现烧不尽的情况,而且都用同一个火化炉,难免会出现骨灰中混杂了其他人的骨灰,而对于没有烧尽的骨灰,工作人员会将残骸拿铁锤敲打,再将他磨成粉末,倒入骨灰盒中,这也是亲人无法接受的,在工作人员眼中这些并不是遗体,只是一堆没有烧尽的垃圾一样。

文章图片10

至于在火葬场的吊唁,殡仪馆是有严格控制时间的,这让亲人心里作何感受呢,本来亲人的离世就无法让人接受,还没有办法与他们好好告别。

之后吴教授还提出了如果传统丧礼消失,中国的传统文化就彻底没有希望了,那么吴教授为什么会提出这样的观点呢,其中有什么值得我们揣摩的地方吗?

首先按照吴教授前面对于认为要恢复土葬的三个观点再联系如果传统丧礼消失,中国的传统文化就彻底没有希望来思考。

从儒学的角度来看,我国从古至今都是十分看重“礼”,即使现在全国都推崇火葬,但是还是有些农村周边都会选择以旧时代的土葬形式,为什么这些传统的土葬形式无法完全清除呢?我认为这就像传统文化的根基一样,你不可能将其连根拔起,土葬对于我国大多数人民百姓来说已经是刻在骨子中的传统习俗,无法抹灭。

儒学不仅看重“礼”也看重“忠孝”,这也一直是我国的传统文化根基,土葬的实施过程中,吊唁守灵都是我们表达对死者哀思的一种形式,是作为对死者的追思和情感的寄托,也能让死者知道不管还在不在世我们都会尽孝心。

文章图片11

但是火葬却无法实现这些,火葬只是把死者的尸体当成垃圾处理,从一定程度来说,火葬场就像焚烧垃圾的场地,它无法给家人提供追思之情,也无法做到尊重死者,而只能做到快速将死者进行处理。

最后从环保的角度出发,对照吴教授的观点,火葬并没有节约土地,也造成了环境影响,与推崇火葬的实际目的相反。

结语

那么吴教授的话给予我们的启发是什么呢?

我认为吴教授只是在以土葬为事例来告诉我们,如果传统的丧礼消失,传统文化也将被雪藏,而中国的传统文化绝不只有丧礼,还有其他的各种礼数也是从古至今一直在延续的历史文化。

也许每个人对于丧礼的看法不同,但丧礼对于我们的意义不就是表达对死者的追思和纪念吗?

文章图片12

我们都应该慎重对待我国的传统文化,对于许多传统文化的雪藏我们可能无法避免,但一定不能忘记,因为这是我们群众百姓的思想根基,是我们历史长河上不可抹灭的记忆。

最后我想说我们民族或许还有许多地方需要改进,那我们更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将我国的传统文化一直延续下去,这才会让中国越来越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