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进博会 | 独角兽们选择数字化供应链和智能制造背后的思考

 弘毅供应链 2021-11-29


在刚结束的进博会上,全球各地的展商们都带来了各自最新的产品和技术应用。我们不用跨出国门,就能够一睹世界先进科技和特色商品,比如我在展会上看到一款充满科技感的胶囊饮品机,引发了我很多的思考。

话说在参观日的午后,我来到了科技生活展区,突然味道一股异香,“啊!是咖啡的香味”。这个时候,我急需一杯咖啡续命。

我循着香味,竟然走到了SAP思爱普的展台, 原来散发咖啡诱惑的是SAP展台上新鲜出炉的胶囊咖啡。

这究竟是展品还是吸引客流的噱头?

SAP的技术顾问为我解开了疑惑,这里展出的是SAP和客户Coffee Now共同带来的全新体验,数字化胶囊饮品机

粗看之下,这台机器长得方方正正,不像其他品牌咖啡机设计得那样夺人眼球,甚至可以用毫不起眼来形容它。

但是“机”不可貌相,咖啡必须喝过才能衡量,于是我点了一杯美式咖啡。

正如素颜美女最耐看,唯有不添加任何牛奶和糖浆的美式,才能喝出咖啡真正的味道。

这杯美式入口柔顺,苦味和酸味被压得四平八稳,还略带回甘,对于胶囊咖啡来说,这已经是很了不起了,要知道有些咖啡店里的豆子,一旦烘焙过火,美式咖啡就会带有一股焦味。

美式最能体现出咖啡师的功力,而胶囊咖啡则是对于机器与胶囊的双重考验。在平凡外表之下,这款机器还是挺有内在实力的。

在品尝完了咖啡后,SAP顾问又问我要不要试试看胶囊豆浆。

纳尼?豆浆也能做成胶囊?除了豆浆之外,这款机器还能做奶茶,拿铁和热巧克力,据说厂商还在开发其他好玩的饮品,比如蛋白粉和茶饮。这不是“万物皆可胶囊”了?

在将信将疑之下,我试喝了下刚做出来的豆浆,还真别说,比某些快餐店里用豆浆粉冲出来的要好喝,当然和烧煮出来的豆浆有差距,但已经是不错的饮品了。

此时SAP顾问打开了胶囊槽,只见槽内没有杂质残留。她介绍说,由于冲泡过程全部发生在胶囊内,所以机器里非常干净。

Coffee Now使用的材料也很环保,是可降解的胶囊材料,残渣很少。这款胶囊机的核心技术是多品类饮品,除了咖啡,还可充填奶茶和其他种类。

顾问告诉了我一个更厉害的讯息,这台饮品机内嵌芯片,可以把每台机器出品的数据上传到云端服务器,顾客还可以与厂商互动,把对饮品的体验告诉对方。

“这像极了互联网思维”,我喃喃自语着。“没错,这家厂商Coffee Now就是一家初创公司,还是个准独角兽企业呢。”顾问答道。

我在搜索引擎里输入Coffee Now,通过链接打开了公司主页——鼎加弘思饮品科技有限公司,根据官网介绍,这家企业是国内唯一打破欧美技术垄断的单杯饮品行业的龙头企业,从事单杯饮品及单杯H1P单杯饮品机研发、生产制造的饮品互联网企业。

胶囊咖啡工艺流程图,来源:鼎加弘思官网coffeenow.com.cn

又是一个互联网咖啡企业,这家与新晋网红咖啡们有什么不同?

从介绍上来看,鼎加弘思在江苏无锡建造了一个制造基地,专门是用来生产胶囊的,预计年产能可以达到50亿颗。

熟悉胶囊咖啡的朋友们都知道,其实品牌商的赢利点不在于咖啡机,而是通过顾客不断地复购胶囊赚钱。有些胶囊机售价不过1千多元,只要顾客持续购买胶囊,就可以源源不断地为厂商贡献利润。胶囊饮品机的应用场景也非常多,比如家庭、小型办公场所和咖啡贩售机等。

传统的胶囊机专注于咖啡制作工艺和胶囊品质,而带有互联网基因的初创企业则思考得更加深远,按照互联网思维的标准玩法,就是必须要把用户体验作为卖点

每一颗胶囊,是通过什么渠道销售出去了?用户的反馈是什么?这些信息和数据都会被厂商收集,上传到云端的服务器

这些真实发生的交易数据和客户反馈意见,在经过数据清洗、分析和整理以后,变成了有价值的信息,指导厂商根据顾客的需求喜好生产胶囊,然后更加精准地投放市场和渠道。

这样一来,胶囊的供应链就变成以顾客为起点,根据需求来进行研发,随后是制造中心的大规模生产,形成了Customer-to-Manufacturer(C2M),用户直连制造。

这种创新将会一举打破现有的模式,传统胶囊饮品行业还是由制造商到经销商,层层推进才能触及终端的消费者。链条长、反应慢、库存高,这些都是传统经销模式的弊端

通过使用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先进技术,创新解决方案可以使得咖啡机收集客户消费数据,推送反馈意见表收集体验信息。

厂商根据大数据分析,可以适时地提醒用户补货,并推荐新品尝鲜。在后端的生产制造环节上,厂商可以根据销售数据,来制定未来的生产和采购计划,让制造过程更加平顺、具有柔性,合理布局物流配送等环节,从容应对每一次电商大促的挑战。

看完了这些介绍,我想鼎加弘思与传统胶囊饮品企业的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数字化和物联网创新。SAP与鼎加弘思的联手,又会有什么样的故事呢?我饶有兴趣地请教了SAP顾问。

“鼎加弘思CEO卢应志先生此前也没接触过SAP的产品信息,但是在听取了我们售前专家介绍后,没过多久就决定与SAP合作,在无锡制造基地尚未竣工的时候,就与我们签订了SAP云ERP & MES项目服务协议,这位CEO真是非常有魄力”。

按此说来,这位老板真是不简单。

我看过很多制造企业,在上ERP系统这条路上都经历过不少曲折,从没有系统,到初阶的MRP,再升级到高阶的ERP,一路走来少不了磕磕绊绊。

有些企业的信息化之路非常坎坷,即使有了ERP系统,但是各个数据库之间依然没有打通,销售订单是一个系统,生产制造又是另外一个,再加上仓库管理WMS等等,对于使用者来说就是一场噩梦,需要在不同的系统里重复操作,不但没有解放劳动力,反而是加重了员工的负担。

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之一就是决策者既没有高山远瞩的战略眼光,又对业务缺乏足够的洞察力。

关于ERP软件项目实施有一句著名的话,“上ERP是找死,不上ERP是等死“,怎么着也是没得活了。

想要打破这个“魔咒”,也许就应该在工厂规划设计阶段,就先把ERP架构考虑在内,等到工厂开始运营的时候,系统就能够完成根据既定的设计进行工作。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一开始就把事情做对”。

基于这种考虑,鼎加弘思才会同时签订了SAP的S/4 HANA Cloud和MES(Manufacturing Execution System)

首先是通过云ERP,打通顾客与制造端和产品研发端的供需链,然后是使用MES做到柔性化智能制造。

作为互联网企业,鼎加弘思的商业模式也正在经历快速迭代,根据市场变化灵活地调整经营策略,然后把自身业务要求提给SAP,从而间接地让软件服务解决商了解到市场最新动态,SAP从客户这里也受益匪浅。

客户与服务商,究竟是谁成就了谁,这或许已经不再重要。我们所知道的是,两者相互协助,共同成长,真正做到了共生共赢

无独有偶,SAP与一家汽车新势力也在谱写相同的故事。2017年创立的拜腾汽车BYTON,在量产之前就已经和SAP展开合作。

在11月6日,SAP数字化物流峰会上, 拜腾汽车的SAP项目负责人进行了介绍,在拜腾创立之初就部署了先进的数字化核心,实现与智能汽车相媲美的智慧企业管理。

拜腾已经实施了SAP S/4HANA ERP和Extended Warehouse Management(SAP EWM)

为了满足定制化柔性生产的需求,拜腾实施了基于EWM定制增强的厂内智慧物流执行解决方案包,在同一平台上实现从进场到场内物流的端到端流程管理。

这又是一个初创公司与SAP一同成长的案例,唯有共生,才能共赢

胶囊饮品机和汽车新势力,这两家企业都是在创立之时,就确立了数字化供应链和智能制造相结合的信息化、工业化发展道路

SAP S/4 HANA可以帮助客户提升智能制造实力,实现产品与服务的智能化升级,完成企业从制造到服务化的转型。

中国制造正在面临着巨大的转变,从单纯的生产制造,到满足顾客个性化需求的智造。在这个转型过程中,企业需要打通各个节点,把消费者和制造商链接起来。

科技的赋能,使得这种转型变为可能。初创企业没有沉重的历史包袱,更加倾向于选用最新的科技,来实现商业模式的构想。以SAP为代表的系统服务商,在与客户合作的同时,也对自家的产品完成了快速迭代。

赢在起点!这就是独角兽企业们纷纷选择数字化供应链和智能制造的深层次原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