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古董”的生命力

 马尔的视觉 2021-11-30

    西递派出所驻景区的警务室里,我们兴致勃勃的在和年轻的干警小许深入交流着。

    很简单的泡茶器皿,看小许泡茶,他的茶艺能耐却是有一定的功底。

    一早出来东溜西逛的,近二个小时滴水未沾。他倒一小盅,我一口就喝尽了,那茶清香润喉;他再倒,我再喝尽。

    我们俩都笑起来。

    他给我们介绍“作退一步想”工作室的由来,做调解的样式,所积累的案例。

    这也是我们西递考察的文化要素之一:了解景区民事调解的新路子,看它从传统文化里汲取营养所创制的新模式。

    西递村中有座大宅叫大夫第,它建得很有特色,上面有观景台,也是游客常会浮想联翩的“绣楼”所在。

    宅子是清道光年间任开封知府的胡文照故居。

    这座宅第在建造时,就充分考虑街巷里商贩、行人的来往便利,将“大夫第”侧门墙界后退了半米多,正屋的墙角也被削去三分,并在“大夫第”的门额上题写了“作退一步想”五个篆刻字。

    胡文照的用意很明确,就是告诫后代子孙“裁直为圆,方便他人”,待人处事要着眼于邻里间的和睦之道。

    以曾经的开封知府这样的地位,住在西递小村里却刻意谦恭低调,胡文照的文化底色可见一斑。

    胡文照的“作退一步想”其实是很有讲究的,它有原则有底线。

    退一步是礼让在前,大家都能心平气和的看待问题,寻找能够达成统一意见的共同点。

    侧门墙界后退半米,墙角削去三分,是讲“礼”,也是底线;绝不能也绝不会让个七八步,退到让人可以随意欺凌的懦弱境地,那就属没有原则没有底线的妥协了,只会助长歪风邪气。

    “作退一步想”的故事一直在西递被广泛传诵。

     前几年西递镇司法所的一位老所长,意识到这个故事和桐城“六尺巷”的礼让有不同点,它强调的是道德自觉性,在纠纷出现前就加以预防,有以退为礼,巧妙避免矛盾、争端的意义。

    和派出所、村里一商量,由西递警务室主导,成立了“作退一步想”工作室。

    工作室就设在西递临街的“桂馥庭”古民居宅院内。

    迎门的一个大大的“退”字很是醒目。

    “九思堂”的堂号也很应景,旁边的楹联写的都是与“做退一步想”相关的内容。

    如今的社会生活节奏快,人心浮躁,戾气很重,一点火星都能点燃成一团火气。

    小许说,光是这古雅、劝和的环境氛围,怒气冲冲的当事人进来就能降温几分。

    “作退一步想”工作室是个组合机构,不仅有民警常驻,调解时还有法官、乡贤参与。

    传统文化道义、法理法规、乡里乡亲的感情密密织成的调解网,往往就能起到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作用。

    既然成立了工作室,那就得琢磨方法,积累经验。在调解矛盾纠纷的过程中,他们摸索出“亲情感召法”、“换位思考法”、“迂回调解法”、“冷静处置法”等技巧,还总结出“听、理、劝、借、退、合”六字调解工作法。

    徽州当地有“合欢桌”传统风俗,男主人不在家,桌子分半放墙边;男主人回来,则合拢放屋中。

    工作室很巧妙的把合欢桌改成言和桌,调解谈拢之后,就在言和桌子上签订和解协议。

    想想,也是很用心很有趣的细节设置。

    小许给我们翻开案例本。

    其中的一例很典型。

    黟县西递镇中铁八局长演岭隧道工棚的两名工人因为用水问题发生纠纷,引发冲突。事发后,双方都愿意调解结案,但对赔偿费用的分歧很大,多次沟通协调未果。后来,调解人员带领双方到“作退一步想”工作室,当事人平心静气的沟通,矛盾纠纷很快化解,双方一起喝完“合欢茶”,签了和解协议。

    如此等等,好多调解的例子。

    “作退一步想”工作室的经验很有特点,以传统文化的某一要义做切入点,结合现代法理与沟通技术,就能起到意想不到的妙用。

    工作室的调解经验引起了方方面面的重视,黟县县委办、政府办联合印发了《关于探索开展“作退一步想”工作法的实施意见》,广泛推介“作退一步想”工作法,倡导营造谦和礼让的良好氛围,要将“作退一步想”的调解经验,打造成具有黟县特色的基层社会治理的品牌。

    传统文化的一个点,与基层工作的一个思路搭配在一起,便绽放出如此鲜艳的颜色,确实展现了中华古老文化的影响与生命力。

(本文部分照片由徽风皖韵文化考察组摄影师杜鹏拍摄)

作者相关文章

片片西递思絮

西递里的知音故事

关注马尔的视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