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是干肉还是懂得约束自己?甲骨文台历说字——束

 赵文耕 2021-11-30

【扫描二维码,回听语音直播】

今天桂林的天气阳光明媚,即使已进入冬天,但依然有秋高气爽的天气,在这么好的天气里,有没有带孩子陪家人出去爬山或者徒步了。平时因为寒冷而减少外出的机会,但在天气好的时候也要多出去走走,走出去就感觉得到了大自然的怀抱,有了自由自在的感觉是不是,那相对而言就是束缚在某个地方,那我们今天所要分享的字就是字。

【甲骨文台历,束】

象形字,从木,或又从又,会以手缚木之义,说文,束,縳也,从口木,甲骨文正象以绳束木之形。

象形字,从木或又,从共,这个共字的基础之上,两支手拿一个东西,就是共同的说文,束本义指捆扎、捆绑。从口木,甲骨文正象就是用绳子将木头木枝捆绑起来的形象。由捆绑引申为限制、控制的意义。又引申为放置、搁置。“束”也用作名词,表示捆扎在一起或聚集成一条的东西;又用作量词,表示一捆或一缕。

【甲骨文字典,有从又或的写法】
束帛戔戔
《易·贲》
束,用以筹算布帛的量词,五匹为一束,束帛是一束的五匹帛。古代用为聘问、馈赠的礼物。戋戋就是少的意思,合起来看就是说,用来装饰丘园的,只有一束布帛,十分简省。贲卦是《易经》六十四卦之一,展示“贲”的形势下各种变化的可能性,“贲”的意思是装饰得很好。我对易经是一点都不懂,但我今天看了这个山火贲卦爻辞详解六五觉得特别美好,我发现在甲骨文这些字中,很多字都与我们易经相关,但是我易经我觉得很深奥,这种感觉就像我以前不敢接触甲骨文一样,觉得太深奥难懂,不是我这样没基础的人能学会的,但是我相信以后有缘了,说不定我哪天脑袋开窍了很想去学,那就可以与易经链接上了。下面是我摘取网络上的详解,有不足之处或者对易经有兴趣的可以一起来补充。
【山火贲卦】

山火贲卦爻辞详解六五意译:

  山丘园林,是大自然的作品,所谓天工开物是也,其中本来已经具备了现成的完善的美,不需要人类再行涂鸦了。如果说还要装饰的话,那就是用少量的布帛,简单地做些必要的符号标记,这就足够了。相对一个大园林而言,象这样只用区区一束布帛作为装饰,几近于无,似乎吝啬之极。但这样既能保持丘园的自然美,又不暴殄天物,是合乎天道的,因此,最终必然是吉祥的。

 在现实生活中,过度文饰,最容易使人欲心荡漾,为之奔驰驱走,劳身伤命,继而迷失本性,走向堕落。而把文饰缩减到最低程度,则有利于遏制欲望的膨胀之势,从而有利于恢复本来纯朴无华的天性。

【看图中孔子的弟子,都是束发的】
自行束脩以上
《论语》
我在查有关于“束脩”的含义,了解到这个词历来说解纷歧。宋代以前,主流观点认为,束脩为束脯之义,俗称十条干肉,是拜见老师的礼物。但也有学者把束脩解释为束带修饰或年龄标志,这两种解释被认为出自孔安国、郑玄,在汉代文献中也有实际用例,故自宋代以来渐有学者信从,并在清代和近现代产生重要影响。

那不管是哪种含义,我们先看看束脩为束脯之义,俗称十条干肉,是拜见老师的礼物吧,后来基本上就是拜师费的意思,可以理解为学费。古代学生与教师初见面时,必先奉赠礼物,表示敬意,随着时代的发展,送给老师的见面礼不一定就是“束脩”了,也可以用其他礼品来代替,如唐朝就有人送酒肉或者丝绸之类的东西,以代替“束脩”。东西虽然变了,但“束脩”作为给老师见面礼的名词不但没有改变,连后来给老师送的学费、酬金或者工资也都称为“束脩”了。这是中国古代一个很优秀的传统,尊师重道也是从这些地方开始的。

【没人会拒绝束脩吧】

那束脩解释为束带修饰或年龄标志,在古代男子十五岁入学,所备之礼即为束脩,行此礼之男子的年龄可用“行束脩”称之。于是孔子的意思转而成为:“从十五岁以上的人,我是没有不教的。”简单明了,表现了有教无类的胸襟。他自己十五岁志于学,因而推己及人。他要求弟子“谋道不谋食”、“忧道不忧贫”,又怎么可能大声宣称自己要收费教徒呢?当然,弟子诚心送来的薄礼,他也没有理由拒收。但是本末轻重不宜混淆。

孔夫子有教无类,也不一定非要收谁的干肉才教诲他,比如颜渊就没有干肉送他,反而是一辈子都贴着老师吃饭,但孔夫子照样喜欢他。有一些名医给人看病,遇到高官巨贾来,脉理费一百两银子分文不少;但是遇到贫困的、吃不起饭的,反而送医送药,他们就是以这样的方式来劫富济贫,并不是自己要贪什么,他们就有这样的作为和风骨。

【蒋中正书法:有教无类】
强自取柱柔自取束。
《荀子·勤学》
太坚硬物体自招易断裂,太柔弱了自招又易被束缚。逞强了,会招致打击,承担压力。柔弱了会受到欺负,会面临很多阻滞束缚。

比如,在生活中,和人交往,你太强硬,就往往得罪人。人际交往,彼此的通融,必然的互惠互利,非常有必要。有时候,即使是情绪上的互惠互利,也非常重要。所以,和人交往,你盛世凌人,你不可一世,你不断地和人硬碰硬,比你软的,人家退了,就会在背后指责你;和你一样硬的,或者比你更强硬的,你自然会被掰成两段,落得玉石俱焚的局面,有的甚至造成不可收拾的场面,这样的话,我们就得不偿失的了。以后你和人交往,共事,就变得非常艰难,而且会处处碰壁。

对于心肠太软的老实人们来说,总是会因为害怕损害到别人的利益,然后宁愿委屈自己,也不愿抱怨一句,但是这样子的做法只会令自己离成功越来越远,还会成为一个老好人,与其这样,还不如找到一个合适的机会,选择离去,还能及时止损,这便是退为大仪。老实人要是想早日走向突破自己的柔弱,不管是对于别人还是自己,就要在该硬气的时候不要软弱,不要总是对自己或别人太放纵了。早日明白这个道理,早日走出消极的生活状态,让自己的内心变得强大起来,做生活的主宰者。

【书法:琴瑟和鸣】

那这两句话用在夫妻相处之道上,我觉得也是非常受用的,如果夫妻双方都很强势的话,那么结果永远都是在吵架,都想控制住对方,为了家庭和睦考虑,一方必须得放下强势放低姿态,做出适当让步。

如果对方突然出现很强势的表现,建议先不要理会,可以采取迂回战术,将注意力转移到自己的身上。自己是不是也有问题呢?对方的强势性格是不是和自己的不作为有关系呢?

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你也要付一定责任,如果是否定的,你也想要继续过日子的话,你应该先平复自己的心情,然后和他深入的聊一次,开诚布公的告诉对方自己的感受。

总之,夫妻之间和气最重要,而沟通是保持和气的关键,切勿为了一时之强,而做出让两人都后悔的事。

【一束花】
生刍一束。
《诗·小雅·白驹》
它咀嚼着一捆青草,那人如玉般美好。一捆是一束,束也就借用为量词,捆在一起的物件叫一束,如一束鲜花、一束稻草。

有关于束的成语有,无拘无束,形容自由自在,没有牵挂。自由是建立在约束之上的,当没有约束的时候,就不存在自由自在了,而当没有牵挂了的时候,人的感情则就没有了寄托,生命是多么的无趣,也正是因为有了人情,有了约束,在这前提之下,还能做到自由无束,我觉得那得要修行到一定程度才能有这种状态吧。

在我五一之前了,我就是被自己思维束起来的,做什么都觉得自己不行,把自己困在自己的思维里,五一在老师的夏令营里,跟随老师的课程,让我思维提升在自我认知上提升很多,至少我现在遇到问题不是先怀疑自己行不行,而是先去面对。所以我认为一个人想要提升,不束在自己的世界里,还是要多走出去,向有能量有德行的人学习。

【这就是约束自己】

总得来说,我们生活就是在一个约束的范围内才能有一个自由的状态,也就像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没了一定的法律约束,社会就会乱了套,在法律之外的,没有一定的道德约束,那也会乱了套。不管何种的约束,都是对自己的言行一个考验,但是思想的进步提升,则要放飞自我,不要束缚于自己的世界里,它不受法律和原则的任何规范,不受时间、场合、情景等外在因素影响,只要你愿意,天马行空,自由翱翔。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