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人周梦蝶:在人流中摆书摊,像一块凸出的顽石

 新华书店好书榜 2021-11-30
不  /
负  /
韶 /

Image
一 路 同 行

中国诗人档案

Image

我选择以水为师——高处高平,低处低平
——周梦蝶

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台湾的蓝星诗社挺出几位著名的诗人,其中余光中、周梦蝶的诗名,为大陆读者所熟知;特别是余光中,他的诗和散文曾风靡一时,是青年知识分子热议的海峡那边的行吟诗人。细看他们在那个时期的照片,余光中笑口常开,周梦蝶挺立如峰,他们都在仰首远望夜空的蓝星——诗国的缪斯。

多年后,诗人各走各路:余光中退守校园;周梦蝶走上街头,在川流不息的台北武昌街摆起书摊,专售诗集和纯文学作品。他的书摊,只是个书架,称不上是实体书店。但是,周梦蝶在这里坚守二十一年,孤军作战,成为台北的一道文化风景线。曾经的名诗人坐在书摊旁,一袭民国蓝长衫,如老僧入定,如荒山野岭里的一座小庙,庙里有个老和尚,和尚趺坐,香烟袅袅,尘埃落定几卷残经,夕阳西下,诗人远在海角天涯。

老兵周梦蝶以苦为药,以身作则,在经济腾飞的台湾坚守诗心和诗人的阵地,让奔腾在职场上的上班族稍稍留步,瞥一眼诗人的诗集;让淹没在买买买欲海里的现代人抬头看一眼诗人的孤岛。周梦蝶摆书摊的初衷,哪里是为了金钱!他坐在十字街头,立地成佛,是警世的世尊拈花一笑呀!

写诗不能让诗人脱贫致富。周梦蝶不断给报刊写诗,每收到一笔稿费,戏称他也“经济起飞”。他学佛,是现代的诗僧,真正视金钱为粪土。有一家报纸副刊筹到一笔不菲的钱,要给他发奖。他说,问问余光中教授,如果他说我的诗真是好,值得领奖,我才接受。朋友请余光中写评论,余说周的诗涉及深奥的佛学,他写不了。余光中不张口,周梦蝶不领奖。如此,余光中才勉为其难,写了简短的诗评。周拿到奖,因扣税,奖金的正数缺了一块,周梦蝶又搭进一点自己的钱,重新归正数,立即把奖金捐给慈善机构。到了晚年,他在遗言中说自己一人在台,生活所需全靠朋友和单位,应该感恩。诗友在他的书摊寄售自己的作品,收到书款,周梦蝶悉数送给作者,作者不要,他坚持付清。两岸“三通”后,他悄悄跑回大陆探亲,因为怕朋友知道他穷,会资助他。他返回台北,朋友方知他回去过了。

周梦蝶的诗,空灵、艰涩、冷静,慢慢咀嚼,苦中才回甘。我读过他几本诗集,谈不上读懂,但有余味在舌,持久留香。他崇敬伟大的佛陀,以无为有,以有为无,以他漂洋过海的人生经历体味生命的真谛,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他的《菩提树下》,就是他全部诗作的核心。

谁是心里藏着镜子的人呢?/谁肯赤着脚踏过他的一生呢?/所有的眼都被眼蒙住了/谁能于雪中取火,且铸火为雪?/在菩提树下。/一个只有半个面孔的人/抬眼向天,以叹息回答/那欲自高处沉沉俯向他的蔚蓝。

是的,/这儿已经有人坐过!/草色凝碧。/纵使在冬季/纵使结趺者底跫音已远逝/你依然有枕着万籁/与风月的背面相对密谈的欣喜。

坐断几个春天?/又坐熟多少夏日?/当你来时,雪是雪 你是你/一宿之后,雪即非雪,你亦非你/直到零下十年的今夜/当第一颗流星騞然重明

你乃惊见:/雪还是雪,你还是你/虽然结趺者底跫音已远逝/唯草色凝碧。

在这首诗后面,周梦蝶附注:佛于菩提树下,夜观流星,成无上正觉。

对悉达多王子成正觉的过程,周梦蝶在平静的描述中,是惊心动魄的个人觉悟。

他有一些偈语,显霍明白,不难理解,却是知易行难,我会背诵的一首是:未能学戒先学淡,未能学定先学慢。无上菩提何处寻?回头一念金不换。

学佛戒、定、慧的步骤,他归纳一偈语,利益众生。据他的朋友回忆,他的生活就是“悠闲慢活,吃饭,写诗,读书都慢。在创作高峰,他每月也不过写一两篇。”还有朋友说他的一生和诗是冷、枯、瘦、寂。我看,诗人周梦蝶是调和雪与火的圣手,他的诗是“纸里包得住火”,因为:你心中有绿色/出门便是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