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向宏宇:巧妙设计数学问题情境,为学生插上快乐学习的翅膀

 昵称15221501 2021-11-30

发《中国教师》2110月刊

  巧妙设计数学问题情境,为学生插上快乐学习的翅膀----推荐人:胡阳新

     湖北省恩施州巴东县清太坪镇民族中心小学   向宏宇    邮编:444327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对小学生而言,数学是一门难以理解的学科,其涉及大量的公式定理,超过很多小学生的理解范畴。如果教师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授课,那么学生往往不能真正理解数学学科的价值,也不能真正掌握数学课堂的内容。对此,教师可以采用情境教学的方式,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对数学产生别样的学习体验,进而爱上数学这门学科。

     【关键词】小数数学;有效问题;教学方法;数学知识

     新课程改革是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不管是教学方式还是教学理念都应该发生相应的改革和创新。特别是教学方式的变革,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最后的教学效果。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问题情境的创设,不仅是学生学习的需要,更是课程改革中教学方式创新的需求。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能够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培养学生的自我探究意识和能力,真正实现教书育人的目的。

       一、设计问题情境与生活密切相联

     数学知识的产生是为了解决生活问题。简单来说,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进入小学后最先接触的低难度的加、减、乘、除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广泛,小学生在学习之后能在多方面进行使用,进而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在数学课堂,数学教师可以将实际生活问题引入教学,设计生活化的问题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直观、具体,降低学生理解的难度。用小学生熟悉的事物引导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建立学习自信,使其不再畏惧数学学习。此外,生活问题的设计还有助于发散学生的思维,锻炼其使用数学知识思考生活问题、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举个简单的例子,在北师大三年级(上)教材中,加减乘除的混合运算是重点内容。在教授这部分知识时,为加深学生的理解,教师可设计生活化的问题。如:学校组织春游,三年级一共有120名学生和15名老师。共有五辆车,每辆车最多可以乘坐28人,平均每车做多少人合适?我们班第一小组的6名同学,为参加春游买零食分别花了26元、32元、35元、28元、40元、46元,求平均每名学生花了多少钱?教师可按学生的计算速度和准确度对其进行排名,激发学生的竞争心理,达到提升教学效率的目的。

       二、在游戏教学中设计问题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游戏是孩子的天性,如何实现游戏与有效问题情境的结合,是小学数学教师面临的主要问题。在游戏中传递与渗透知识,可以改变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固有认知,使他们意识到数学知识并不是只有枯燥乏味的一面,而是蕴含无穷的乐趣。游戏的趣味性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
  比如在认识人民币相关内容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文具店购物的情境,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的形式对数学知识进行巩固提升,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安排售货员、顾客等角色,在粉笔、铅笔、橡皮等文具的买卖中了解人民币的数值大小。教师在此过程中应该设置购物相关问题,比如:小明买文具一共花了10元钱,除了直接给售货员一张面值10元的人民币外,还可以怎样付钱呢?让学生进行交流讨论,在此过程中认识到利用两个面值5元的人民币也可以完成付款。在游戏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游戏与数学知识的紧密结合,提升游戏与问题的启发性,真正实现寓教于乐。

       三、创设数学实验的问题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育中,提问则是一种常用的教学手段,其常伴随问题情境出现。在数学课上,教师需要结合实验演示的方式创设问题情境,这样可以使得学生直观的观察教学内容,思考数学知识和问题,确保学生能够有效地掌握这些数学知识。例如,在《图形的旋转》这一课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更直观的感受图形的平移与旋转的状态,教师可以为学生进行演示实验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提前准备好材料,在课堂上提出问题后,并为学生进行演示,让学生观察图形在平移、旋转前后的变化,这样学生可以更直观、清晰的理解图形的平移与旋转这两个概念,帮助学生全面的掌握这些教学内容。
       
四、创设趣味性的问题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在分析课程教学内容以及加强备课指导期间,都会发现学生普遍存在活泼好动、思维跳脱的基本特点。学生未能将自己的学习质量提升,本身就存在对数学知识的错误认知。所以教师可以利用创建问题情境的基本途径,突出展现数学知识的趣味性、丰富性,帮助学生在游戏、情节之中将自己的学习体验感增强,这种情形之下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探索就会更为全面性、针对性,且富有趣味性的数学知识内容往往会给学生带来一定的启发引导作用,经过各个教学环节的相互衔接、相互促进,最终实现教学相长的目标。例如,在《认识图形》这一课中,老师就可以设立一个游戏问题情境:准备好画着不同图形的卡片,每个同学只拿一张图形卡片,然后老师在讲台上随机报出一个图形名称,如果报出的图形名称正好是学生手里卡片上的图形,那么这个同学就举手示意,每一轮之后,学生互换手中卡片,如此反复,期间,出现错误的同学自然要受到相应的惩罚。在紧张的图形识别游戏中,学生更能够集中注意力,对于不同的图形也会有更加深刻的印象。     

     终上所述,效问题情境的创设,是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水平的有效举措,能够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与抽象思维能力。情境的创设要兼顾趣味性、层次性和针对性,为教学工作奠定保障。为此,需要引入游戏教学,创设生活化情境,创设开放式问题情境,注重多媒体的运用,实现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小学生天真烂漫,教育应当遵从小学生的性格特点,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对小学生的成长大有助益。有效的问题情境设计能拓展小学生的思维,加强师生活动,使数学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陈远龙.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C].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51-53.

    [2]李珂菲.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49):150-151.

    [3]于水根.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21):104-105.

    [4]国娜.刘秋环.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有效策略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9(31):156-157.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