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词笔记:胸中自有泰山耸

 大吕 2021-11-30

杜甫李白双峰并峙。今天开始,从李白豪放浪漫走出来,追随杜甫的脚步,走进那沉郁顿挫的美的世界。

公元712年(唐玄宗在这一年继位),杜甫生于河南巩县(现巩义市)。杜甫出身贵族,是晋代名将杜预的后代,其祖父是“文章四友”之一的杜审言。杜甫少年时受到很好的教育,他认为“诗是吾家事”,他“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九龄书大字,有作成一囊。”到十九岁时,杜甫开始出游,到过山西,流连于吴越。二十四岁到洛阳考进士,落第,当时他父亲在山东为官,他就跑到山东、河北一带游玩。在这期间写了他最著名的《望岳》,这是现存杜甫最早的一首诗。

望岳

作者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注释

岱宗,指泰山。泰山又叫岱山或岱岳。古代以泰山为五岳之首,诸山所宗,故又称“岱宗”。

齐鲁青未了,是个倒装句,正常语序是齐鲁未了青。齐鲁春秋战国时代的两个国名,两国以泰山为界,齐国在泰山北,鲁国在泰山南。青,指泰山的苍翠山色。未了,未尽,未断。整句话意思是,在齐鲁之外也不会看不到泰山的苍翠山色。夸张写出泰山的高大。

造化,古人指大自然。

钟,聚集。

阴阳,指泰山的南北两面。

割,分开。

荡胸,心情摇荡。曾:同“层”,重叠。

决眦,眼角裂开。眦,读zi,第四声。

入,收入眼底,即看到。

会当,一定要,定要。

凌,凌驾,登上。凌绝顶,即登上最高峰。

一览众山小,倒装,正常语序是一览小众山。小,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意思为“以……为小,认为……小”。

试翻译如下

泰山是什么样呢?站在齐鲁之外,依然可见那苍翠的山峰。

神奇的自然把神秀之灵气汇聚到泰山上,山是那么高,山南山北分隔出清晨的黄昏。

层层白云升腾,让我胸中激情澎湃;我瞪大眼睛看呀看呀,直到归巢的鸟儿收入眼底。

我一定要登上泰山顶峰,放眼展望,其他的山何其小也。

赏析

这是首古绝,押的是仄声韵,未用新体诗的句式,多是拗句。

对这首诗的赏析很多,随便找一篇看看,都能了解这首诗的好处。我想说的是别人忽略的地方,就是杜甫眼里泰山,实际是杜甫自己的形象,也是盛唐诗人常有的那种超人形象。

为什么这么说呢?前四句极力写泰山的高大美丽,第六七句转而写自己的感受,“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泰山的云腾鸟飞,与杜甫的心胸、眼光相激荡,实际上已构成审美主体(杜甫个人)与审美客体(泰山)融会为一体的关系。

再从杜甫写这首诗时具体情景来看,青年杜甫正意气风发,四处漫游,“高考”落榜,并不能让他消沉,反而激发了他的雄心壮志,他相信自己的才能,也是对落榜的回应,发誓要“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这首写得气势磅礴,激情四射,但有激情并非就没有了裁冰剪雪,诗歌整个结构非常巧妙。金圣叹说:“岳”字已难着语,“望”字何处下笔?试想先生当日有题无诗时,何等惨淡经营!一字未落,却已使读者胸中、眼中隐隐隆隆具有“岳”字、“望”字。盖此题非此三字(“夫如何”)亦起不得;而此三字非此题,亦用不着也。……此起二语,皆神助之句(首句)。凡历二国,尚不尽其青,写“岳”奇绝,写“望”又奇绝。五字何曾一字是“岳”?何曾一字是“望”?而五字天造地设,恰是“望岳”二字(“齐鲁”句)。二句写“岳”。“岳”是造化间气所特钟,先生望“岳”,直算到未有岳以前,想见其胸中咄咄!“割昏晓”者,犹《史记》云:“日月所相隐辟为光明”也。一句写其从地发来,一句写其到天始尽,只十字写“岳”遂尽(“造化”二句)。翻“望”字为“凌”字已奇,乃至翻“岳”字为“众山”字,益奇也。如此作结,真有力如虎(末二句)。

找个美女加持。

这是俺的公众号,请亲们关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