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案』张某,女,27岁,病案号125。 初诊日期1965年9月24日:一月来感冒,头晕、咽痛、咽痒、鼻塞、流涕等反复出现,前医曾诊为“秋燥”、风热束肺,用薄荷喉片、六神丸、桑菊饮、银翘散等,症状不减却越来越重,因而找胡老会诊。近症:头晕,头痛,背痛,恶寒,咽痒而咳,咯痰困难,晚上尤甚,口苦咽干,舌苔薄白,脉弦细数。胡老辨证为三阳合病,为柴胡桂枝汤合半夏厚朴汤加石膏方证。 柴胡四钱,党参三钱,半夏四钱,黄芩三钱,桂枝三钱,白芍三钱,厚朴三钱,苏子二钱,苏叶二钱,生姜三钱,大枣四枚,茯苓三钱,炙甘草二钱,生石膏一两半。 结果:上药服三剂,头晕、头痛、口苦解,背痛、咳嗽减未已,仍微恶寒,脉已不数,与桂苓五味姜辛夏杏甘草汤,服六剂症已。 『分析』 一诊时病家的脉证表现是:头晕,头痛,背痛,恶寒,咽痒而咳,咯痰困难,晚上尤甚,口苦咽干,舌苔薄白,脉弦细数。 1、别六经 1)头痛、背痛、恶寒——表证; 2)口苦、咽干、头晕——半表半里证; 3)没有四逆、没有神疲——排出阴证; 三者可以确定是太阳少阳合病。 2、辨八纲 1)没有脉紧、没有心下急——排出寒证、实证。 3、定方证 1)根据六经、八纲,确定为柴胡桂枝汤证。 2)咽痒而咳,咯痰困难,晚上尤甚——痰阻气道,实为“咽中如有炙脔”,确定为半夏厚朴汤证。 『不解之处』阳明病的确定也就是石膏的使用不知其因,可能是因为脉数?因为咯痰困难? 4、药物及煎服方法 《伤寒论》原文中柴胡桂枝汤是小柴胡汤的一半剂量、桂枝汤的一半剂量相和而成,胡老采用的小柴胡汤以及桂枝汤的原剂量,还是存疑吧。 半夏厚朴汤——清半夏18克 厚朴9克 茯苓12克 苏叶(苏子)6克 生姜4片,七碗水煎至四碗,分四次温服。 5、注意事项 1)避风寒。 2)饮食清淡,忌辛辣刺激、寒凉黏腻。 二诊时脉证:恶寒、背痛、咳,似乎应该采用桂枝加厚朴杏子汤。 『不解之处』 胡老采用了桂苓五味姜辛夏杏甘草汤,这含有苓桂味甘汤以及苓甘五味姜辛夏杏汤,这两首处方在原文中是更替使用的,病证不是同步出现的。 苓桂味甘汤——痰、咳、气上冲; 苓甘五味姜辛夏杏汤——痰、咳、卧甚、胸满、呕、身肿。 |
|
来自: 新用户99775517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