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九) 赛雪欺霜话饸饹

 宁似卿 2021-11-30
   (九) 赛雪欺霜话饸饹 : 饸饹,主要是以荞麦粉,经过加工而成。在北方个别农村也有用玉米浸泡后,经过加工而成。但多以荞麦粉为主。
荞麦结出三棱形的果实,除掉黑黑的皮,就可磨成粉,作成饸饹、拨面、冷面,而洁白如雪,柔软而粘长,通透似玉,食之爽口,别有滋味,它是北方、西北民间的大众小吃。
说起人类敢吃荞麦,已有2 500年的历史了,在我国栽培的作物史上,可追溯到南北朝时期。公元六七世纪时,在青藏高原居住的吐蕃人 (藏族) 就以它为食。到了唐代,贞观十五年 (公元641年),文成公主入吐蕃后,藏汉两族交往更加频繁,荞麦也逐渐扩大种植。到清朝初年,华北、东北各地都有栽培,特别是灾年,人们以它易长易收用此补欠得到安慰。
用荞麦制成的最佳食品首推为饸饹。其次是圪坨、切条等。究其何时才有了饸饹?无证可考。但据元代王侦所著《农书》 中,就有“荞麦,北方山后诸郡多种,治去皮壳,磨而成面,摊作煎饼,配蒜而食,或作汤饼,谓之'河漏’”。这可能是对饸饹的最早记载。距今也有700多年的历史了。明代大医药学家李时珍在他所著 《本草纲目》 中云: “荞麦南北皆有,立夏前后下种,八、九月收刈,磨而为面,作煎饼配蒜而食,或作汤饼,谓之 '河漏’,以供常食,滑溜如粉”。又说: “荞麦最降气宽肠,故能炼肠胃滓滞,而治浊带泄痢腹疼上气之候,气盛有湿热者宜之。” 到清代,出现了 “饸饹”代替“河漏” 的叫法,如 《黑龙江外记》 中,就记载着: “荞麦,出黑龙江域者尤佳。面宜煎饼或宜河漏。甘滑洁白,他处所无,河漏挂面类,俗称其 '饸饹’”。另据清人 《尔雅谷名考》 中也有关于 “饸饹” 的记载: “在北方农家常用食品,用木头制成饸饹床子来压饸饹。” 今日在农村可常见,城市里已用机械代替。
人们爱吃饸饹,是因其有丰富的营养。据科学家研究证实: 荞麦面含蛋白质7~13%,高于米面的含量,据日本营养学家研究,从营养价值来看,小麦面的指数为59,大米为70,荞麦面为80。尤其是赖氨酸的含量,是大米的2.7倍,是小麦的2.8倍。它含脂肪2~3%。它含人体必须的油酸和亚油酸成分也特别高,具有降血脂的作用。据调查,世界上一些以荞麦粉为主食的国家和地区,高血压发病率最低。此外荞麦粉中还含有维生素B1、B2、矿物质如钙、铁,以及维生素P(芦丁) 成分多,对心血管系统和造血系统正常功能极为有益。清代病瘟学家王士雄所撰 《随息居饮食谱》 中就写道: “罗面煮食,开胃宽肠,益御风寒,炼滓秽磨积滞,与芦菔同食良”。
现代医学则认为: 荞麦可调治高血压、控制糖尿病、微血管脆弱性出血、噎食、火风、风眼、小肠疝气、以及羊毛疔等病症。此外,它还有染发作用。
由于荞麦的奇特功能,早已引起人们的重视,我国的一些大饭店,均备有饸饹面或冷面,许多食品加工厂为提高饼干和点心的质量,也都掺些荞麦粉。航空人员常食荞麦粥以增强营养。在欧洲一些国家,人们把荞麦片当成必备的早餐食品。日本天皇裕仁在世时,常吃我国的荞麦面条。另据一份资料证实: 今日尼泊尔国家,一部分居住在喜马拉雅山南区山腰上的人,因吃荞麦,而比其他地方的人平均年龄都高,可见荞麦具有长寿的功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