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锡纯:固冲汤

 赵佩毅 2021-12-01
固冲汤方宁血崩,煅用龙牡茜草棕
萸芪术芍五倍子,热加生地凉附烹

  【主治】:妇女血崩

  【组成】:炒白术一两、生黄耆六钱、龙骨(煅,捣细)八钱、牡蛎(煅, 捣细)八钱、净萸肉八钱、生杭芍四钱、海螵蛸捣细,四钱、茜草三钱、棕边炭二钱、五倍子轧细,五分,药汁送服

  脉象热者,加大生地一两。凉者,加乌附子三钱。

  从前之方,龙骨、牡蛎皆生用,其理已详于理冲丸下。此方独用煅者,因煅之则收涩之力较大,欲借之以收一时之功也。

  一妇人,年三十余。陡然下血,两日不止。及愚诊视,已昏愦不语,周身皆凉,其脉微弱而迟。知其气血将脱,而元阳亦脱也。遂急用此汤,去白芍,加野台参八钱,乌附子三钱。一剂血止,周身皆热,精神亦复。仍将白芍加入,再服一剂, 以善其后。长子荫潮曾治一妇人,年四十许。骤得下血证甚剧,半日之间,即气息奄奄,不省人事。其脉右寸关微见,如水上浮麻,不分至数,左部脉皆不见。急用生黄耆一两,大火煎数沸灌之,六部脉皆出。然微细异常,血仍不止。观其形状,呼气不能外出,又时有欲大便之意,知其为大气下陷也(大气下陷,详第四卷升陷汤下),遂为开固冲汤方,将方中黄芪改用一两。早十一点钟,将药服下,至晚三点钟,即愈如平时(后荫潮在京,又治一血崩证,先用固冲汤不效,加柴胡二钱,一剂即愈,足见柴胡升提之力,可为治崩要药)。

  或问:血崩之证,多有因其人暴怒,肝气郁结,不能上达,而转下冲肾关,致经血随之下注者,故其病俗亦名之日气冲。兹方中多用涩补之品,独不虑于肝气郁者有妨碍乎?答日:此证虽有因暴怒气冲而得者,然当其血大下之后,血脱而气亦随之下脱,则肝气之郁者,转可因之而开。且病急则治其标,此症诚至危急之病也。若其证初得,且不甚剧,又实系肝气下冲者,亦可用升肝理气之药为主,而以收补下元之药辅之也。

  附方《傅青主女科》有治老妇血崩方,试之甚效。其方用生黄耆一两,当归一两(酒洗),桑叶十四片,三七末三钱(药汁送下),水煎服,二剂血止,四剂不再发。若觉热者,用此方宜加生地两许。

图片


固冲汤验案精选

  (一)妇科病

  1.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女,45岁,2001年10月9日初诊。主诉:行经紊乱半年余,阴道流血不止20天。患者近1年来,自觉情绪不佳,喜生闷气,心烦易怒,体倦乏力,头晕头痛,面部阵发性烘热汗出。月经先期,每次出血达20余天不止,量时多时少,伴腰酸乏力、小腹胀痛、纳差,曾在他院妇科行诊刮性刮宫,病检结果提示子宫内膜增生过长,血常规检查提示轻度贫血,其他未发现异常。西医诊断为功能性子宫出血,给予西药激素治疗无效,转诊中医。刻诊:面色微黄、舌质淡黯、边有瘀点、舌下静脉怒张、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无力。证属脾气虚弱,脾不统血。治宜补气健脾,固冲摄血,兼以祛瘀。药用:党参30g,白术30g,生黄芪18g,龙骨24g,牡蛎24g,山萸肉24g,生白芍12g,乌贼骨12g,茜草9g,棕榈炭6g,五味子1.5g (研末送服)、益母草30g。给予3剂,水煎服。服药后阴道出血量明显减少,药中病机,守方再进6剂,阴道出血停止。为巩固疗效,随症加减继服10剂。前后共服药20剂。药后月经周期恢复正常,未见复发。[陶兆敏.固冲汤治疗更年期子宫出血84例疗效观察。中外医疗,2010,(8):118]

  2.青春期无排卵性子宫出血患者,14岁,中学生。2001年11月2日初诊,月经40~50天来潮一次,量大持续2周,已有2年。症见:月经量多,淋漓不断十多天,经色淡而稀;面色苍白、头晕心慌、气短无力、四肢不温,纳少脘闷、舌质淡胖有齿印、苔薄白;脉细无力。证属脾虚崩漏型。治宜补脾益气、养血止血。炒白术30g,黄芪18g,煅龙骨、煅牡蛎各24g,萸肉24g,白芍12g,海螵蛸12g,茜草9g,棕榈炭6g,焦楂15g,荆芥炭4g,金银花18g,龙眼肉15g,巴戟天15g,藕节炭10g (后下为引)。连服2周后诸症尽除,1年后随访未复发。[李洪功。固冲汤治疗青春期脾虚崩漏60例。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005,12(3):45]

  3.阴吹 黎某,女,28岁,1992年9月15日初诊。患者2月前,初产一婴,产后渐觉有气下行阴道,响声频频,状如矢气而无臭,动则益甚,曾服中药十全大补、补中益气之类50余剂,未瘥,邀余往诊。刻下:精神不振、少气懒言、心悸、自汗、嗜卧、腰膝酸软,大便时干时溏,带多质稠, 间杂血缕。舌淡苔白,脉沉细。证属妇人产后脾肾虛惫,冲任失固而成。投固冲汤益气健脾,补肾固冲。处方:黄芪50g,炒白术30g,山萸肉15g,煅龙骨50g (先煎),煅牡蛎50g (先煎),白芍15g,乌贼骨30g,茜草10g,棕榈炭10g,五倍子5g (冲),升麻10g,柴胡10g。3剂,日1剂,水煎分3次服。9月19日二诊,自述3剂药尽,阴中作响明显减轻,发作次数明显减少,精神略好,带下血缕已止。药已中病,效不更方,继进6剂痊愈,追访3年未复发。[王凤学。固冲汤治疗产后阴吹。甘肃中医学院学报,1995,12 (4):18]

  4.更年期综合征 患者,女,46岁,因“阵发性烘热、多汗3月”于2010年3月就诊。患者3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阵发性烘热、多汗;月经周期正常,经量不固定,经前乳房胀痛、腰膝酸软;急躁、易怒、失眠。妇科诊断为“更年期综合征”,予口服“知柏地黄丸”,服药后未见效,遂再次就诊。症见:体格消瘦,面晦暗,口唇色稍暗,性情急躁;潮热,自汗,汗液量多、清稀,偶伴盗汗;平素畏寒,手足冷,汗出后畏寒症状明显。入睡困难,多梦,易惊醒;夜尿2~3次。舌质嫩红,少苔,脉细弦,两尺脉弱。辨证属肝肾亏虚,阴虚火旺。予固冲汤加减:山茱萸24g,黄芪10g,生龙骨25g,生牡蛎25g,炒白术10g,生白芍15g,紫丹参15g,海螵蛸10g,夏枯草10g,郁金10g。服药7剂后复诊,汗出明显减少,入睡时间缩短,少梦;仍有面部烘热。原方基础上加知母10g,黄柏10g,熟地黄15g,服药1个月,症状缓解明显,改为“知柏地黄丸”巩固疗效。[王媛媛,王长松.临床活用固冲汤三例。中华中医药杂志。2010年12月,25(12):2041-2043]

  (二)消化系统

  1.胃脘痛(胃溃疡合并出血)张某,男,46岁。1988年4月7日初诊。患胃脘痛10年余,每因饮食不节,疼痛复发,时轻时重,时作时休,此次发作,已近月余。柴胡舒肝、香砂养胃之类已进20余剂,虽略有好转,而终无全功。刻下:胃痛隐隐,嗳气反酸,食少口干,不欲多饮,面色萎黄,神疲乏力,大便呈柏油样。舌质淡,边有少许紫斑,脉象虚软。查大便潜血试验阳性,血色素7.8g/dl,X线透视示胃小弯近幽门部有一块1.4cmx1.0cm的龛影,确诊为胃溃疡。辨证属脾胃虚弱,升降失司,摄纳无权。治拟益气健脾和胃,固摄止血。投固冲汤加减:黄芪50g,炒白术30g,白芍15g,煅龙骨50g.煅牡蛎50g,茜草15g,棕榈炭15g,五倍子5g (冲),乌贼骨30g,三七粉5g (冲),甘草6go 5剂,一日1剂,水煎服,每服150m1。二诊: 4月12日,药进5剂,反酸减少,疼痛基本消失。守方继进5剂,反酸已止,疼痛消失,纳食增加,大便正常,潜血试验(-)。守法调理30余剂,复查血常规,血色素为124g/L,体重明显增加,x线透视复查,龛影消失。追访3年,除因饮食不当,胃脘部偶有不适外,疼痛再未复发。[王凤学。固冲汤的临床应用。甘肃中医,1996,(4):35-36]

  2.泄泻 冶某, 男,45岁。1987年8月30日初诊。患者1978年因居住潮湿,经常下水劳动,遂患鸡鸣泄10年,每日大便4~5次,腹胀肠鸣,食欲不振,脐下作痛,泻下即安,顽固不化,肢冷畏寒,腹部尤甚,舌质淡,治当温补脾肾,涩肠止泻,投固冲汤加减,炒白术30g,炙黄芪50g,白芍15g,煅龙骨50g,煅牡蛎50g,五倍子5g (冲),乌贼骨30g,吴茱萸6g,炙附子10g,煨葛根15g,广木香10g,鸡内金15g。上方加减服药40余天而愈。追访1年未见复发。[王凤学。固冲场的临床应用。甘肃中医,1996年9月(4):35-36]

  (三)泌尿系统

  1.遗尿 王某,男,18岁。1984年5月6日初诊。尿床已近5年,近半年来加重,从未诊治。每周尿床3~4次,多在后半夜尿床,并不易叫醒。患者神疲乏力,大便溏,日行1~2次,常感小腹发凉,自汗,舌质淡,苔白微腻,脉缓。证属脾肾气虚,膀胱失约。治拟健脾益肾,醒神固涩。投固冲汤加减:炒白术30g,黄芪30g,山萸肉15g,煅龙骨40g (先煎),煅牡蛎40g(先煎),五倍子5g(冲),桑螵蛸15g,菖蒲10g,远志10g,白果10g,制附子10g。一日1剂,水煎分服。1984年5月12日二诊,服药3剂后,夜间易叫醒,2天来未再尿床,舌脉仍同前。再拟益肾健脾,培补下元。上方去远志、山萸肉,加补骨脂15g,益智仁15g.服药5剂后,10天来尿床2次,上方继服5剂而愈。后嘱服补中益气丸,附子理中丸月余,以巩固疗效。追访3年未再复发。[王凤学。固冲汤的临床应用。甘肃中医,1996,(4):35-36]

  2.慢性肾炎患者某, 男性, 35岁,发现“慢性肾炎”1个月,来诊诉腰酸不适、易疲劳,无其他明显不适,测血压19. 95/11.30kPa (150/85mmHg),舌质淡,苔薄白腻,脉滑。尿常规示:镜检红细胞(+ + +),尿蛋白(+);彩超双肾、输尿管、膀胱未见明显异常;长期服用福辛普利钠片(1片,1次/日),百灵胶囊(3粒,3次/日)。一诊组方如下:生黄芪、炒白芍、炒白术、山茱萸、煅龙骨、煅牡蛎、海螵蛸、茜草、凤尾草、天麻、白茅根、石决明、益母草、蝉蜕、紫草、土茯苓、桃仁、六一散(包), 14剂,水煎服,分2次服,嘱患者余药治疗同前。二诊:患者诉仍有腰酸不适,但较前减轻,疲劳感减轻,舌质淡,苔薄白,脉滑;复查尿常规:镜检红细胞(++),尿蛋白( +)。调整药物:加大生黄芪用量,去桃仁、六一散,加用熟地黄、怀山药、鸡血藤,14剂,水煎服,分2次服。三诊:患者诉腰酸不适及疲劳感明显减轻,舌质淡苔薄白,脉滑;复查尿常规:镜检红细胞(+),尿蛋白(+)。调整药物:去土茯苓、熟地黄,加用偬木、藤梨根,14剂,水煎服,分2次服。四诊:患者诉每日傍晚至睡前略有腰酸不适伴乏力,舌质淡,苔薄白,脉滑;复查尿常规:镜检红细胞(-),尿蛋白(±)。效不更方,继用前方治疗14剂。五诊:患者腰酸不适不明显,舌质淡,苔薄白,脉滑;复查尿常规:镜检红细胞(-),尿蛋白(-)。效不更方,继用前方治疗14剂。此后,患者每年不规律服用上述处方加减治疗3~4个月,随访尿常规:镜检红细胞(+),尿蛋白(-)。[唐峰,叶新苗应用固冲汤治疗慢性肾炎经验。世界中医药,2011,5(6):410-411]

  (四)鼻衄,患者,女,67岁。因“反复鼻出血6年”于2009年5月就诊。患者6年前于上呼吸道感染后突发鼻出血,出血量大,于耳鼻喉科填塞止血。此后每遇喷嚏或体位变动过大时即发生鼻出血,耳鼻喉科诊断为“过敏性鼻炎、萎缩性鼻炎、鼻黏膜出血”,出血时予填塞止血,平素口服“开瑞坦”等药物治疗。6年内症状反复发作,期间曾多次服用中药治疗,多为“补中益气汤'、“十灰散”、“犀角地黄汤”等方剂加减,病情未见明显好转。症见:形体消瘦,面色白,口唇色淡,不耐寒热,手足欠温,乏力,纳差;多汗,动则益甚;眠差,多梦,夜休体位变动时易引发鼻出血。小便频急、泡沫多,大便稍干结。舌暗红苔白,脉细弦长。辨证属肝肾不足,气虚失摄,冲气上逆。予固冲汤加减:山茱萸20g,黄芪10g,生龙骨25g,生牡蛎25g,炒白术10g,生白芍10g,茜草10g,炒蒲黄10g,炙甘草5g,陈皮6g,柴胡10g,龟板10g。患者回馈:服用上方1剂后,夜间鼻出血停止,晨起有多次、少量出血;服药3天后出血次数明显减少,乏力症状改善,夜休佳。复诊后原方基础上改山茱萸24g,龟板15g,加海螵蛸10g,考虑柴胡升发之二性,减柴胡为3g,服药3月后症状改善明显,出血基本消失,偶有少量出血亦可自行缓解。[王媛媛,王长松。临床活用固冲汤三例,中华中医药杂志,2010,25 (12):2041-2043]

图片


  (五)多汗症

  患者某,女,72岁。因“突发左侧肢体活动障碍1天',于2009年11月入本院神经内科。脑MRI提示:双侧基底节区多发缺血灶;脑萎缩。既往有高血压病史多年,平素口服“拜新同”,血压控制良好。入院诊断:①脑梗死;②高血压病2期(极高危);③脑萎缩。入院后给予营养脑细胞、改善脑循环、降压等治疗。入院5天后出现明显自汗、盗汗,汗液清稀,量多,活动后症状加剧。首次会诊予“补中益气汤加牡蛎汤”治疗7天,症状未见明显改善。症见:体格中等,面红,口唇色暗,轻微恶风,乏力明显,口干喜饮,大便无力。舌苔胖大,舌质紫,苔薄,脉芤。辨证属气虚外脱,血瘀津亏。予固冲汤加减:山茱萸25g,黄芪10g,生龙骨25g,生牡蛎25g,炒白术10g,生白芍10g,炙甘草5g,当归10g,紫丹参15g,海螵蛸10g,五味子3g。服药5剂后复诊,汗液明显减少,乏力症状改善,大便通畅,舌淡稍胖大,苔少,脉细。原方续用2周后症状明显缓解,出院后改口服“补中益气丸”巩固疗效。[王媛媛,王长松。临床活用固冲汤三例。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0,25(12):2041-2043]

固冲汤临床应用

  1.崩漏总效率为97.4%。处方:党参、炒白术各30g,生黄芪、煅龙骨、煅牡蛎、山茱萸各24g,白芍、海螵蛸各12g,茜草、棕榈炭各10g,五倍子(研粉冲服)5g。加减:病程较长,出血量多,肢冷汗出,脉欲绝者,重用黄芪50~100g,去党参加红参、熟附子各9g;出血量多,色暗夹血块,加当归12g,川芎10g。10天为1疗程,治疗2疗程。[张彦军。固冲汤治疗崩漏152例。新中医,2009,41(3): 65]

  2.胃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表现为胃脘疼痛,泛吐酸水、纳呆乏力、大便色黑等。有效率为93.30%。方法:黄芪30g,炒白术30g,白芍10g,煅龙骨50g,煅牡蛎50g,茜草15g,乌贼骨30g,五倍子3g(冲),棕榈炭15g。疼痛明显者加元胡20g,川楝子10g;反酸甚者加煅瓦楞15g;胀满者加木香10g,枳壳15g;无便血者去茜草、棕榈炭。10天为一疗程,最少2个疗程,最多5个疗程。[王凤学.固冲汤治疗消化性溃病30例.甘肃中医学院学报,1995,12(3):16-17]

  【临证提要】:固冲汤具有益气固冲摄血之功,主要用于崩漏,月经失调。现代即用于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产后出血过多等疾病。张锡纯提出本方加减:“脉象热者加大生地一两;凉者加乌附子二钱。”

  本方有益气健脾、制酸止痛、固摄止血之功,可用于消化性溃疡或伴有出血者。本方尚能益气收涩,补肾止血,故也用于慢性肾炎尿红细胞、尿蛋白,以及自汗等的治疗。

注:在此提醒广大患者,中药的服用并不是一病对一药这么简单,比如感冒,临床上既有风热感冒,又有风寒感冒,两者在症状表现上有明显不同,治疗方法也截然相反,即使同属于风热感冒,不同的患者因为体质和基础疾病的不同,用药上也有显著差异,如果一概而论,只会使病情加重。因此需要接受中医治疗的患者,要在专业医生指导下,遵医嘱用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