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长阳古近代家训】桃山田氏家训四则

 佷山访古 2021-12-01

相关文章:

【长阳古近代家训】唐氏家训

【长阳古近代家训】三友坪覃氏《家训十则》

【长阳古近代家训】明崇祯八年《覃之瀛训戒》

【长阳碑刻】梧桐山覃氏源流家训碑

梁山坝村:覃开器家族七代守护古樟树的故事

【探索发现】从胡家棚村无名氏三古人墓说起

长阳家谱中的《劝孝八反歌》

一、桃山田氏简介

据清光绪八年(1882)紫荆堂《桃山田氏族谱》:桃山田氏远祖田之元,原籍江西南昌府南昌县硃砂南街,元末同子世爵迁居蜀之中州。爵生四子:长承典居中州,次承封、四承诰,分迁施南(今湖北恩施市)、巴东(今湖北巴东县)。其三子承吉,同妻崔氏,于明洪武年间迁于长阳桃山(今资丘镇淋湘溪村及桃山社区一带),是为桃山田氏始迁祖。田承吉有四子:汝福、汝寿、汝康、汝宁,遂衍为四房,即:三、五、六、七房(以兄弟姊妹出生顺序论)。繁衍至今,已历25代,后裔主要聚居于县内资丘、磨市、火烧坪、榔坪等乡镇及宜都等省内县市及四川等省。其字辈为:承汝子单泰应单,臣元楚启兴子单。(前十四派)德厚卜家昌,继维世守长。克培多显祖,绳振辉明良。(续二十派)光华茂昭,远耀宗庭。吉士代有,高科联登。(光绪年间续定十六派)

桃山田氏历史上名人辈出。如十一世田启玉,字蓝珍,乾隆己酉岁贡,曾任黄冈县训导,因德艺双修载入旧志《乡贤传》。当今社会,桃山田氏后裔也多为各行各业骨干,涌现一批文化名流、农业模范、商业精英、政界楷模等。

二、桃山田氏家训的作者、主要内容及特点

光绪八年《桃山田氏族谱》卷首,收录有家训四则,为当时族中名流于同年撰写,以期为家族矜式,涵育后人。

在四则家训中排在首位的是田金成撰《家训八条》。田金成(1829—?):桃山田氏十四世,派名田铄,庠名金成,字光青,号纯夫,一号镕斋,长阳红土溪(今属磨市镇黄荆庄村)一带人,邑廪生,晚清长阳知名文人。《家训八条》共有八个方面的内容,分别为:敦孝悌、睦宗族、务勤俭、戒奢侈、正闺门、息争讼、重师友、正习尚。其次为田宗山撰写的《教家撮要四条》。田宗山(1824—?):田氏十四世,派名田錝,字名玉,号宝臣,捐名宗山,长阳金家埫(今属资丘镇五房岭村)人。谱载:“为人涵容有度,精悍有为。因同治九年土匪滋扰,以国子监加知识果敢,保奏军功六品、蓝翎职衔,以知县调用,辞不赴。”《教家撮要四条》共有四方面内容,即:立祠、孝亲、睦族、治家。其三、四,分别为十五世田德懋撰写的《家范八条》《家规四要》。田德懋(1827—?):田氏十五世,庠名廷标,为邑庠生。《家范八条》主要围绕治家育子订立。《家规四要》主要是针对提升个人素养提出的建议,分为:为学之要、修身之要、处事之要、接物之要。从内容上看,《教家撮要四条》《家范八条》及《家规四要》,均为《家训八条》的补充,对相关内容进行强化。

四则家训强调,族人要通过修身达到齐家目的,以维护自身和家族乃至地方利益。家训中的大多数内容,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优秀传统道德文化,至今仍有积极意义。其中有关孝敬父母、崇尚节俭、反对奢侈、端正家风、重视教育、和家睦族、守望相助等许多内容,可为当今家庭建设、基层治理等方面借鉴。当然,家训中的一些观点已不和时宜,如“男正位乎外,女正位乎内”是男尊女卑时代的产物,父母去世后“斋葬”“越用越发”、父母坟茔风水关乎后人兴旺的观点带有迷信色彩、缺乏科学依据,如此等等,需要读者批判吸收。

值得一提的还有三点。第一,桃山田氏家训有主有辅,构成一个系统完整的家训读本,充分体现了当时家族贤达对家族(家庭)教育的高度重视,这在清代民国时期长阳各姓氏家族中是少有的。第二,家训内容既是对封建社会传统道德进行高度概括,又全面吸收了中国历代优秀家训的观点,同时又针对当时社会、家族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有针对性提出观点和建议,体现了编撰者的用心良苦,也为当今新时代家规家训订立提供了指导、思路。第三,家训语言流畅,善用骈文、对句,间又有不少白话,文字大多通俗易懂,说理平和直观,有《围炉夜话》之风,可谓雅俗共赏。特别是《教家撮要》中的《治家》一篇,全部用五字句、俚语写就,读之朗朗上口,便于记诵。由于具备这些特点,就方便了家族成员学习和传承,必然会使家训发挥作用。

家训也为研究古代长阳西部民俗提供了历史资料。如《家训八条》中说“〔桃山〕地虽偏僻,风却古朴。如巴里郢腔,即《十姊妹歌》与《丧鼓歌》等类,虽不免俗,犹无大害。其冠婚丧葬,各从其便,儒释道不必强同。”这里面提到的《十姊妹歌》反映了土家族哭嫁习俗,《丧鼓歌》则是土家族丧葬舞蹈“撒叶儿嗬”的歌词,字里行间显示,这些习俗为巴楚遗风,流传已久。“儒释道不必强同”,反映了长阳古代文化兼容并包的一面,体现了长阳先民宗教信仰的多元化、长阳地域自古以来的开放性。《教家撮要》之《孝亲》篇中,详细介绍了清代长阳的丧葬注意事项,其中许多规矩延续至今,是研究长阳丧葬习俗流传演变的材料。

三、桃山田氏家训四则原文及注释

1.家训八条

敦孝悌(1)

教民亲爱,莫先于孝;教民礼顺,莫先于悌。故中也养不中,才也养不才,人皆乐有贤父兄也。(2)为子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谓之悖德(3);为弟不敬其兄而敬他人,谓之悖礼(4)。今人于父母之前不知承顺(5),兄弟之间视若仇讐(6),独不思天下无不是的父母、世间最难得者兄弟耶!嗣后(7)养必尽(8)欢、丧必尽哀,财必相让、患必相恤。孝友有亏,务按其轻重惩之。

注:(1)孝悌(tì):孝,指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悌,指兄弟姐妹之间的友爱。孝悌就是孝敬父母、尊重爱护兄弟姐妹。(2)大意是:品德修养好的人教育熏陶品德修养不好的人,有才能的人教育熏陶没有才能的人,所以人人都乐于有好的父亲和兄长。出自《孟子·离娄章句下》。原文为:孟子曰:“中也养不中,才也养不才,故人乐有贤父兄也。如中也弃不中,才也弃不才,则贤不肖之相去,其间不能以寸。”中:指无过犹不及的中庸之道,代指品德好的人。养:培养、熏陶、教育之意。(3)悖德:违背仁德。(4)悖礼:违背礼法。(5)承顺:敬奉恭顺。(6) 仇讐(chóu):仇人。(7)嗣(sì)后:以后。(8)尽:竭尽。

睦宗族

古人云:“虽有小忿,不废懿亲。”(9)盖宗族虽分门别户,要皆一本所生也。以尊凌卑,以长凌幼,诟厉(10)固由自取。而坐不让于诸父(11),行不让于诸兄(12),礼节不讲,名分何由定乎?况复互生嫌隙(13),各逞机谋(14),操戈于同室(15),搆讼于公廷(16),先祖有灵,当亦重谴(17)不恕也。而今而后,务各由身而念及亲,由亲而念及祖,各存厚道,毋伤和气。

注:(9)出自《左传·僖公二十四年》:“如是,则兄弟虽有小忿,不废懿亲。”意思是:兄弟间虽然有一些摩擦,但还是一脉相连的亲缘。(10)诟厉(gòu lì):指责;嘲骂。(11)诸父:宗族中与父亲同辈分的伯父、叔父,泛指族中长辈。(12)诸兄:同宗之兄。(13)嫌隙:因猜疑或不满而产生的隔阂、仇怨。(14)机谋:计谋,计策。(15)操戈于同室:即“同室操戈”,意思是一家人动起刀枪来,比喻内部相斗。(16)搆讼:造成诉讼。公廷:公堂,法庭。(17)谴:责备,斥责。

务勤俭

一夫不耕则受饥,一女不织则受寒,盖不勤也。然所入之少,不敌所出之多,是虽勤弗(18)俭,亦无济。古之人,生众为疾以开其源,食寡用舒以节其流,所以恒足于财,不至空乏其身。(19)族中男女贵以治生(20)为本,农桑(21)是务,间有本业(22)不足者,百工技艺亦可以营身,贸易鬻贩皆能济用。以务勤俭为急,切毋游手好闲。

注:(18)弗(fú):不。(19)原文见《礼记·大学》:“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20)治生:经营家业;谋生计。(21)农桑:泛指农业生产。(22)本业:本来的行业。此指农业。

戒奢侈

骄奢淫泆(23),祸乱之媒。尝见素封(24)之家习于怙(25)侈,倾家荡产而弗恤;贫寒之辈亦尚奢靡,危身辱亲而弗顾。故或一年罄数岁之藏,或一人耗数人之用。始以为顾大体、讲大方(26),后来家财耗尽、衣食俱无,智者生事害人,愚者觅食作窃。试看许多下贱之侣(27),皆先曾奢侈之人也。为家长者,当先裁省冗费,禁止奢华,留赢余(28)以备不虞(29)之需。子弟有不遵从者,以家法治之。

注:(23)骄奢淫泆:同“骄奢淫逸”。意思是形容生活放纵奢侈,荒淫无度。(24)素封:指无官爵封邑而富比封君的人。(25)怙(hù):坚持。(26)从此举看,作者主要是在抨击族中许多人在婚丧嫁娶、迎来送往等场合讲排场、讲面子,存在奢侈浪费之风。(27)侣:同伴。(28)赢余:收支相抵后的财物;多余;剩余。(29)不虞:出乎意料的事。

正闺门

男正位乎外,女正位乎内(30),男女正而后家道成。《礼》曰:女子昼不游庭,夜行以烛(31)。所以避嫌疑也。春秋郑卫好淫(32),以故民嗟鲜饱、妇欢仳离(33)焉。又况“万恶淫为首”,报复之道亦正不爽。今人不知礼义,毫无忌惮。试思“男女授受不亲”,焉有渎伦乱理而能不玷家声乎?族众倘有不守闺范者,务各严加督责,不可徇情。

注:(30)男正位乎外,女正位乎内:语出语出《周易·家人·彖》:“家人,女正位乎内,男正位乎外。”意思是:女在内听命,男在外主事。(31)出自《礼记·内则》。原文为:“男子入内,不啸不指,夜行以烛,无烛则止。女子出门,必拥蔽其面,夜行以烛,无烛则止。”本文中《礼》均指《礼记》。(32)郑卫:春秋战国时郑国与卫国的并称。古称郑卫之俗轻靡淫逸,因此常以郑卫借指风俗浮华淫靡的地方。(33)嗟:叹息;感叹。仳(pǐ)离:夫妻离散,特指妻子被遗弃而离去。

息争讼

圣人以无讼为贵,《大易》(34)戒终讼则凶施之。邻里犹不可,况一家乎?近(35)世人不古,若或争一时之闲气,或矜一己之才华,一言弗合,即怒目相加、破头坏面,出县拜府。而唆事(36)从而挑弄是非,希图射利(37)。彼此倾家荡产、危身辱亲,虽悔何及?曾亦思张公百忍九世同居、陈氏尚义七百口共食(38)。嗣后务知争不如忍、忍不如让,各敦一本之爱,毋效雀角(39)之争。

注:(34)大易:即《周易》。(35)近:当今。(36)唆事:挑唆是非之人。(37)射利:谋取财利。(38)张公百忍:即古代张公艺家族。张公艺(577—676),郓州寿张(今河南台前县孙口镇)人,中国古代著名寿星,中国历史上治家有方的典范,多次受到朝廷旌表。其家族九代同居,合家九百余人和睦相处,传为美谈。唐高宗泰山封禅时,询问张公艺治家之法,其以书“百忍”回答。陈氏指义门陈氏,即江州陈氏,是发源于江西省九江市德安县的家族。从731年起,这个家族延续了332年不分家的历史,合居一处的家人达到3900多人,和谐相处,井井有条,多次受朝廷表彰。北宋嘉佑七年,出于抑制“义门陈”和封建统治的考虑,宋仁宗下旨让义门陈分庄天下。今义门陈氏后裔已遍布全国,人数巨万。(39)雀角 :指狱讼;争吵。

重师友

上等之人不教而善,中等之人教而后善。(40)故家有子弟,得好师友以成之。上达者,足以光耀门闾;未能者,亦可会计(41)家政。断无有事而可以废书者。乃富者恃富以骄人,而不知重师;贫者畏贫,以惜钱而不能重师。因而情疏礼薄,坐视子弟之无成,为可叹耳。为父兄者,须知有田不耕仓廪虚、有书不读子孙愚。家虽清贫,隆重其师,自可玉成(42)子弟。惟燕朋匪友(43)、相助为非之人,最宜切戒不可与近。

注:(40)语出邵康节《戒子》一书的论述:“上品之人,不教而善;中品之人,教而后善;下品之人,教亦不善。”(41)会计:会和谋划。(42)玉成:促成,造就。(43)燕朋匪友:酒肉朋友、狐朋狗友。燕,古又同“宴”。

正习尚

古云:习俗移人,贤者不免。夫既曰贤者,何尚为习俗所移乎?诚以山川所阻隔,耳目所濡染,风尚所沿,习在一方,既习以为常,岂一人而忍为异。此古冕今纯,无妨从众。鲁人猎较(44),孔子不违也。然小异乎古者无妨从俗,而大逆于伦者正所当变。

我始祖落籍桃山,地虽偏僻,风却古朴。如巴里郢腔,即《十姊妹歌》与《丧鼓歌》等类,虽不免俗,犹无大害。其冠婚丧葬,各从其便,儒释道不必强同。惟间有强悍之习、游荡之风,如子弟游手好闲、妇女打街骂巷(45)皆是;子弟读书不以功名为念,略识几字,便生事害人,弟谋其兄,侄害其叔,甚至兵连祸结(46)、搆讼百端,倾家败产尚不知止。此等恶习,最宜痛改。

嗣后务共念一本,毋相谋害。即素有仇怨者,亦当思冤仇可解不可结也。苟族众人等果以余言为可采,当父以教其子,兄以教其弟。读书者务讲真正学问,不好名不生事,功名自然可求;耕贸者务求实在生理,但凭心但尽力,富贵并可自至。岂必定害人利己然后可富,逞强恃豪然后为名哉?故正习尚,尤为吾族所最要也。

注:(44)猎较:泛指打猎。(45)打街骂巷:意思是寻衅闹事,耍无赖。出自清·夏敬渠《野叟曝言》。(46)兵连祸结:此指清代嘉庆年间及同治年间发生在长阳的白莲教起义及田世珺(俗传为田士群)起义,包括桃山在内的长阳西部不少民众或自愿、或裹挟参加起义,最后兵败人亡,甚至满门抄斩。

光绪八年壬午岁季夏月谷旦,十四代裔孙、邑廪生金成谨志。

2.教家撮要四条

立祠

古无祠之名,天子立七庙(47),四时祭;诸侯五庙(48),祭缺其一;卿大夫以递降(49);庶人无庙。四时荐新(50),必祭于寝(51)。《礼》所云“春荐韭,夏荐麦,秋荐黍,冬荐稻”是也。汉以后,士庶之家皆得立祠,其有公祠、支祠之分者,以族大地远,即大宗、小宗(52)之别也。然自始祖以下及高祖,皆入公祠,支祠则自高祖以下及于祢(53),皆每年二祭,虽高年贵显(54),必躬拜奠,元旦、清明祭墓亦然。但非求福佑,做榜样与后人也。正以报本追远,教孝教敬,理求如是而始当,心求如是而始足。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以其有祖先父母也。若无此,尚得为人乎?

注:(47)七庙:本指古代天子四亲(高祖、曾祖、祖、父)庙、二祧(高祖的父和祖父)庙和始祖庙。后泛指帝王的宗庙。《礼记·王制》:“天子七庙,三昭三穆,与太祖之庙而七。”(48)古代诸侯立五庙,即父、祖、曾祖、高祖、始祖之庙。(49)递降:依次降低(规格);逐渐降低(规格)。(50)荐新:以时鲜的食品祭献。(51)寝:寝庙,帝王宗庙。(52)大宗小宗:周代以后的古代社会为宗法社会,在宗法制度中,嫡长子为大宗,其同母弟或庶母弟为小宗。大宗和小宗的关系不仅是家庭等级关系,大多数情况也是隶属关系。(53)祢(nǐ):指古代对已在宗庙中立牌位的亡父的称谓。(54)高年:高龄老人。贵显:富贵或显达之人。

孝亲

事亲者,一安其心,一养其身。作好事,为好人,德业并进,闺门(55)肃和,所以安父母之心也。劳役以身代之,饮食必常备之,疾病则择医治之,所以养父母之身也。人子养亲,莫重于养生;欲养生,莫先于教妇。未有妇不贤而能养亲者也。

父母在堂,出必告,反必面,所游必有方,所习必有业(56)。寿期(57)年节,必跪拜。没后(58),遇父母生日勿喜,忌日必哀。其在父母之前,乐事快言,忧事徐言,怒事笑言,悲事疑言,骇异之事平言,恐惧之事勿言,不幸之事、忧戚之事,叮嘱别人,均皆隐言。亲有错失,必要乘机设言(59)以悟之;亲有怒忿,必要顺言以醒之。

亲有疾病,立刻延医调治。子妇(60)不离侧,不满容(61),不戏笑,不宴游。病室须扫洁净,壁户必要固密,衣帐衾裯(62)一切必要时妥。出入病室勿闻喧哗,如窃如尸,多言高声之人不准入内。悲哀惨愁之事勿闻勿告,汤药必亲自检点煎尝。人子尽心竭力,正在此时,稍有疏虞,悔何及矣!

寿衣必要色新洁净,细软寿器必要缜密坚固。入敛(63)更必细心放正,棺内必要塞满,莫令空缺,恐致摇动。生时有自积齿发指甲等物,用布紧包棺内。掩盖棺口,宜用漆、细灰调匀披满,勿令丝毫遗漏。又漆灰,用罗筛(64)筛过,防有粗块硬子。不能抿缝作笋(65),用木不用铁。斋葬务要尽力莫苟。俗云:“多用多发。”葬要择请明师,纵不讲发富贵,亦要生顺死安也。况后世子孙穷通寿夭、富贵贫贱,实系于此乎?又不要葬沟池、城郭、佛庙前后,半岩空洞必遭凶险,切忌勿忽。茔墓定要修理,勿论精粗,大小高卑,总要刊石勒碑,不致毁塌,俾后世子孙久远有徵,可以随时修补。年节清明,任地之远近;时之晴雨,务必诚心挂扫。

为人若此,庶生死葬祭,事亲之始终,备矣。

注:(55)闺门:指家庭。(56)出自《论语》及《弟子规》。《弟子规》言:“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意思是:出门一定要告知父母,归家一定要禀报父母。居住的地方要安定下来,工作的地方不要经常变动。“出必告,反必面”的要求是为了让父母随时了解自己的行踪,让父母安心。“居有常,业无变”,则是号召为人子女者要时常陪伴在父母身边,工作、居住的地方不要离父母太远。因为儿女居无定所、四处漂泊会让父母牵挂担心。《论语·里仁》: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既强调子女应奉养并孝敬父母,但又不反对一个人在有了正当明确的目标时外出去奋斗。(57)寿期:寿辰。(58)没后:去世后。此指父母去世后。(59)设言:说话。(60)子妇:儿子和儿媳妇。有时专指儿媳妇。(61)满容:满脸洋溢着喜笑的容颜。(62)衾裯(qīn dāo):指被褥床帐等卧具。(63)入敛:指入殓。意思是把死者遗体安放棺材。(64)罗筛:一种筛粉状物的细筛子。(65)笋:通“榫”。制作木器时,以凹凸相入接合两件材料,其中凸的部分即为笋。 

睦族

和睦宗族者,先妥先灵(66)也。族苟不睦,先灵安乎?然所谓睦之者,非仅不争、不讼、不相图害已也(67)。凡一姓之尊卑长幼饥寒迫身、婚嫁后时(68)、愚悍、失学、祸患、急难、丧葬不举,皆非己心之所安,即非先灵之所安也。族众不幸有此,当竭力匡救,为之设法,勿得坐视。倘若冷眼相看,是谓不顾根本。既忘枝叶,从之尚何望其发达乎?

注:(66)先灵:祖先的神灵。(67)已也:而已。(68)婚嫁后时:指大龄男女青年未婚未嫁。

治家

正人先正己,治家如治国。先当重祖宗,万年总一脉。竭力孝父母,小心敬叔伯。长幼必有序,夫妇要和睦。度量放宽宏,见识休促局。莫听妇人言,兄弟伤骨丹。常存君子心,忠厚待乡曲(69)。义方(70)训子孙,宽恕使奴仆。诸物须俭用,凡事要知足。衣物要均匀,财货莫私蓄。闺门要谨严,儿女要拘束。家法能整饬,自然天赐福。

注:(69)乡曲:乡里,乡里乡亲。(70)义方:指行事应遵守的规矩法度。出自《逸周书·官人》:“省其居处,观其义方。”

光绪八年壬午岁季夏月谷旦,十四代裔孙、六品军功宗山沐手敬撰。

3.家范八条

凡为家长,必谨守礼法以御群。子弟及家众,分之职,授之以事,而责其成功。制财用之节,量入以为出,称家之有无(71),以给上下之衣食及凶吉之费,皆有品节,莫不均一(72)。裁省冗费,禁止奢华,常须稍存赢余,以备不虞。

凡诸卑幼,事无大小,毋得专行,必咨禀于家长。

凡为子妇者,毋得蓄私财及田宅,所入尽归之父母。当用则请,而用之不敢私假(73),不敢私与。

凡为子弟者,不敢以富贵加于父兄宗族。(74)

凡为人子者,出必告,反必面,有宾客不敢坐于正厅,升降(75)不敢由东阶。

凡子能食,食教以右手。子能言,教之自名。稍有知,教之以恭敬尊长,有不识尊卑长幼者,则严诃禁之。六岁教之数与方名,男子识习书字,女子始习女工之小者。七八岁出入门户,及即席饮食必后长者,始教之以谦让。(76)

凡子弟读书,先读《大学》以定其规模,次读《论语》以定其根本,次读《孟子》以观其发越,次读《中庸》以求古人之微妙。(77)

凡为子事亲,须事事躬亲,不可委之使令也。盖孝之本莫大乎顺亲,故仁人孝子欲顺乎亲,必先乎妻子不失其好,兄弟不失其和。室家宜之,妻孥乐之,然后可以养父母之志而无违也。

注:(71)称家之有无:指办理婚、丧等事不可过奢或过俭。(72)均一:均匀一致。(73)私假:私自借用。(74)古代名门家训、北宋·司马光《居家杂仪》原文。(75)升降:此指上下正厅前的台阶。(76)本段系据《礼记·内则》相关文字改写。(77)《大学》《论语》《孟子》《中庸》,即《四书》,为古代儒家经典,与《五经》一样,均为士子读书应试必读之书。

4.家规四要

为学之要: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修身之要:言忠、信行、笃敬、惩忿、窒欲、迁善、改过。

处事之要: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

接物之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光绪八年壬午岁季夏月谷旦,十五代孙、邑庠廷标德懋敬撰。

这位漂泊长阳的重庆前辈,有段非同寻常的经历?

【长阳文征】南宋皇甫中撰《龙门洞记》译注

长阳首例!王子石村发现奇异石室古墓

历数清代民国长阳名画家

石龙昂首崇复山——访全伏山村崇复观遗址

追寻千年古县遗迹

考辑乡邦历史文献

古主微信 : ycroman1983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