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4)黄梵:诗歌是我写作中的君王

 置身于宁静 2021-12-01
黄梵:诗歌是我写作中的君王
黄梵
《等待青春消失》封面
2
《等待青春消失》封面
2013年在美国出版的中国短篇小说选
1
2013年在美国出版的中国短篇小说选

  几年前,南京艺术家罗隶曾做过一个“救护车”的行为艺术,请黄梵提供一种“精神疗法”。当时,黄梵就选了五首诗歌名作,配成一个诗歌治疗处方。无独有偶,最近听说东南大学的王柯教授,多年来一直用诗歌给精神病人进行治疗,效果良好。黄梵说:“在治愈心灵创伤方面,诗歌治疗作为一种正规方法,已与音乐治疗并驾齐驱。因为诗歌能快速抵近心灵,在心灵纠偏方面能发挥所长。”虽然已经在小说写作方面卓有成效,黄梵依旧十分重视诗歌写作,并将其称为“我写作中的君王”。

  诗歌篇 “诗歌教会我使用语言”

  问:说说你对诗歌的感情,诗歌在你写作中的地位,诗歌对你小说写作的影响,以及你对诗歌的认识。

  黄梵:诗歌已成为我身上的血脉,它教会了我如何在小说和散文中使用语言,如何让语言独具个性,让人一见难忘。所以,它是我写作中的君王。我有一个秘密,可以在这里吐露。由于小说有伪造的品性,我把小说完全当作实验室,把熟人、生人、故事投进去,做各种人性实验。这时,我无形中恢复了理工科的身份,很像一个科学家。真是想象有多大,人性的边际就有多大。

  我体会到,诗歌在小说中非常有用,诗意能渲染悲哀、讽刺,扩大正话反说或反话正说的效果,能升华或奚落人性,如果你愿意,还能让场景变得缠绵或滑稽。就个人来说,诗作中才有真实的我,不像我在小说中变形得厉害,面目全非。由于诗歌是对瞬间感觉和经验的扩充,小说是时间流动的产物,两者很好地平衡了我的精神,让我变得比较健康,不那么变态。

  问:你发表过多少首诗歌?这次新诗集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你觉得你的诗歌写作经历了哪些阶段?

  黄梵:不超过两百首吧,在所谓的一线诗人中,我几乎算是发表量最少的人。一是产量低,二是对发表要求比较严苛,稍有不满意,就不愿公之于众。我就靠这两百首打天下,所以,这本诗集也是我的第一本诗集,收入了还算不丢脸的诗作。

  我写诗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迷恋感觉和经验,但驾驭不住语言;第二阶段,大概受维特根斯坦的影响,追求语言的奇崛表达,刻意忽视感觉和经验;第三阶段,重拾人生感悟,语言已具功力;第四阶段,扩大题材范围,追求与感觉、经验完全相称的准确意象。2002年以来,感觉自己已进入第四阶段。

  问:你对中国当代诗歌现状怎么看?谈谈你欣赏的几位诗人。

  黄梵:目前是中国新诗发展的最好时期,多元化的格局已经形成,与小说写实独大的一元生态,恰好形成对照。我个人认为,新世纪以来的新诗成就已超过80年代,当代的佳作数量远多于80年代。老诗人韩作荣也认为,要是把80年代的一些经典之作放到当代,甚至都算不上是好诗。

  当代诗歌的出色,还表现在一旦翻译出去,往往能得到普遍的喝彩,与小说翻译出去得到的寥落掌声,形成对照。

  我欣赏的当代诗人有不少,如王家新、多多、娜夜等。比如,我喜欢王家新借助俄罗斯意象,对中国人精神困境的精准描述,喜欢多多极富新鲜感的意象,喜欢娜夜单凭日常语言,就能说出语言外的东西……

  问:听说现在读诗集的比读小说的反而多,你曾在书店工作的儿子提供过佐证。你怎么理解这一现象?

  黄梵:说明当代年轻人都比较迷茫,又不信赖父辈或主流的价值观,希望自己从新鲜的格言警句,或被认为有品位的书中找到启示。所以,哲学或诗歌很容易成为他们挖掘的矿山。当代中国小说由于过于世俗庸常,生活流的气息太浓重,很难被他们视为有益的精神矿山。

  上课篇 “校园让我更接近永恒的思想”

  问:成名作《第十一诫》写的是校园,你日常工作都在校园。你有校园情结吗?为什么?

  黄梵:倒不是有校园情结,而是觉得有那么多人写了校园,还是没看清校园。即使面对同样的场景,由于洞察力不同,大家能看到的东西还是不一样。我觉得自己看到了大家还没看到的东西,这是我不厌其烦书写校园的真正原因。

  现在的大学鱼龙混杂,既有责任、理想、专业精神,也有欲望、金钱、官场、混子,倒适合我在那里翻找各种素材。

  问:你觉得你是一位怎样的老师?你喜欢怎样的学生?你在观察学生的同时,能不能接受学生的反观察?在学生对你的描述与评价中,你印象最深的有哪些?

  黄梵:大概算得上称职、不误人子弟吧,能教给学生真正有价值的东西。

  我当然喜欢好学的学生。我观察他们,他们一定也在观察我,议论我,常有学生上课偷偷拿手机拍我,甚至把我的光头像传到网上。我对他们的反观察一直很宽容,他们可怜啊,老被我写,甚至名字都会进入小说,我应该用宽容来回报他们。

  最近有学生看了我在南方周末的文章,到我博客留言:“老师,有一段时间还真担心我坐前排的小把戏会被你给看穿呢。可见我的担心不是多余的。”我常收到学生的夸奖短信,喜欢的词有这些:好老师、善良的老师、最喜欢的老师、印象最深的老师、最像文人的老师……

  我喜欢与学生交流,不仅能完善我对青春的认识,也能完善我对人性的洞察,让我知道中国会有一个怎样的未来。这些当然会影响我的写作,因为我一边置身于青年的理想,一边又走出校园,与社会世故打交道,两者反差悬殊,常令我思绪万千。

  问:长期的校园生活给你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黄梵:理想主义一直没有泯灭。校园会让我更靠近一些永恒的思想,愿意用笔去捍卫更有价值的东西。由于校园提供了更专业的价值比较、社会比较、历史探讨,这样也就更懂得如何去观察社会。我个人觉得,很多中国作家不懂得如何观察社会,这真不是开玩笑。

  问:说说你的心愿与写作计划。

  黄梵:我的心愿就是做好老师、好作家,以后还想写一本哲学著作。今年准备把精力放到短篇小说和短诗上,准备尝试一些探索,比如,现代汉俳等。短篇小说的想法暂时就不透露了。

  邹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