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CT图像伪影那些事儿

 二师兄学影像 2021-12-01

各位同事,大家好。

      今天主要和大家聊一聊关于CT图像伪影那些事。CT图像伪影是指在成像过程中产生的与被扫描组织解剖结构无关的异常影像,这些异常影像降低了图像质量,有时让诊断医生无法诊断或引起误诊,甚至导致医疗事故。

      根据CT图像伪影的来源,我们可以分为:

1.病人方面引起的伪影

2.CT成像技术及硬件方面引起的伪影

      接下来我给大家讲一讲病人方面引起的伪影,病人方面引起的伪影可以分为:运动伪影,异物伪影,不完全投影伪影(截断伪影)。我觉得这方面的伪影我们可以人为控制,做起来相对比较简单。      

图1 呼吸运动伪影

图2不自主运动伪影

产生原因:在CT扫描病人的过程中,如果该断层内被扫描物体发生位移,将导致投影数据不一致, 产生运动伪影。通常扫描病人时,病人的心脏跳动、呼吸运动、胃肠蠕动等生理运动都会使被扫描物体进入或离开扫描平面,造成伪影。

形成伪影:病人的运动导致图像产生阴影或条纹状伪影并且伪影的严重程度和病人运动方向有关。
减少伪影的方法:减少运动伪影可以从病人和机器两方面考虑。我们可以在检查前对病人进行呼吸训练;可以给病人(儿童)注射镇静剂同时加快机器扫描速度;通过增加螺距层厚和球馆转速;通过球管扫描的开始位置与运动的方向对齐,使运动伪影最小化;应用特殊的重建技术,如运动伪影校正(GE通过修改数据处理方法,上次文中讲过)

图3异物伪影

产生原因:当扫描病人身体部分带有金属物体时候,会产生严重的金属伪影。金属伪影形状随着金属物体的形状和密度不同而变化,可产生射线硬化效应、部分容积效应、光子不足等。
形成伪影:金属物体主要表现为从金属区域发出的高密度条状伪影。(书中是高密度条状影,以前讲课老师说是黑白相间的伪影,我更倾向讲课老师)

减少伪影的方法:我们在扫描病人前,要求病人尽可能取下异物;不能取下的异物扫描时采用打角度避免异物进入扫描范围;扫描避不开的异物扫描时适当提高KV值;利用金属伪影的软件校正。

图4投影数据不完全伪影(截断伪影)

产生原因:当扫描病人时有一部分在扫描区域外时,则会出现部分投影数据被截断,不能充分被利用于图像重建。

形成伪影:投影不完全可产生被截断的投影在截断物体边缘高密度的条纹伪影。
减少伪影的方法:因为每个设备的孔径大小不一样,我们尽量将病人精确的放置在扫描中心。

      今天讲的病人方面引起的伪影就讲完了,下次会给大家讲下一类型的伪影。

文中写的不好或者错误,请大家批评指正。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