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最常见的上火证候为心火、胃火和肝火!清热祛火的开关打开去火

 文炳春秋 2021-12-01

清热祛火的开关 内庭 中冲 行间

“上火”为民间俗语,又称“热气”,可以从中医理论解释,属于中医热证范畴。中医认为,人体阴阳失衡,内火旺盛,即会上火。

因此,所谓的“火”是形容身体内某些热性的症状,而上火也就是人体阴阳失衡后出现的内热证候,具体症状如眼睛红肿、口角糜烂、尿黄、牙痛、咽喉痛等。

最常见的上火证候为心火、胃火和肝火。

心火表现为反复口腔溃疡、牙龈肿痛、口干、小便短赤、心烦易怒等;

胃火表现为上腹不适、口干口苦、大便干硬、舌苔黄腻;

肝火表现为情绪容易激动、口干舌燥、口苦、口臭、头痛、头晕、眼干、睡眠不稳定、身体闷热、舌苔增厚等。

“上火”症状如果不及时处理,时间长了会消耗阴液,变生其他的症状。人身体中泻火的腧穴很多,以下介绍几个分别能够祛除心火、胃火和肝火的腧穴。

取穴内庭、中冲、行间。

腧穴定位

内庭:在足背,当第2、3趾间,趾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

最常见的上火证候为心火、胃火和肝火!清热祛火的开关打开去火

中冲:在手中指末节尖端中央。

行间:在足背侧,当第1、2趾间,趾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

最常见的上火证候为心火、胃火和肝火!清热祛火的开关打开去火

功效清热泻火,理气止痛。操作方法用一根棉棒,或者用笔的末端,或者将牙签倒过来,只要是圆钝头的东西都可以。然后用这些物品的圆钝头连续扎刺内庭、中冲和行间穴,以感觉轻度疼痛为宜(3~5分钟)。此法可取得与针灸相同的效果。

疗  程· 

每天1次,2周为1个疗程。

注意事项· 

点按时不可用力过猛,防止损伤皮肤。

内庭穴和行间穴分别是足阳明胃经和足厥阴肝经的荥穴。“荥”有泉水已成小流的意思。《难经·六十八难》中指出:“荥主身热。”说明荥穴主要应用于热证。《灵枢·本输》中说:“内庭,次趾外间也,为荥。”

内庭穴 具有清胃泻火、理气止痛的功效,可以说是热证、上火的克星。

行间穴 是肝经的荥穴,有疏肝泻火的功效。

中冲穴 是心包经井穴,而心包可以保护和辅佐心脏部分功能,心为君主之官,主血脉,故捻动中冲穴有调理气血、疏通经络之功效,气血调畅,各守其位,起到治愈疾病的效果。

井穴在手指末端,有交通阴阳的作用,在心包经井穴上刺激,有很好的清泻心火的功效,还能治疗神志昏迷等症。

古代文献记载,中冲穴可治疗昏厥、热病、心烦闷、心痛、中风昏迷、舌强肿痛、中暑、小儿夜啼、咽喉肿痛、头痛如破、身热如火,都是利用了中冲穴清热醒神的功效。

案列

李某,男,30岁,右下门牙疼痛4天。开始尚可忍,昨日疼痛剧烈,忍痛握唇求医。检查见右下门牙靠唇侧可见豆粒大脓包,该牙略松动,叩痛,口臭。舌红苔黄腻,脉弦。

症属火毒上壅,治宜清热泻火,排脓。

针右侧合谷、内庭,泻法,留针30分钟,每5分钟行针1次。阿是穴(脓包)用三棱针点刺排脓,1次而愈。

对于上火,首先要看属于哪个脏腑的“火”。哪个脏腑的火盛,就可以采用哪个脏腑所属经络的穴位进行治疗。

以上病例,属于胃火亢盛,因此采用内庭、合谷两个穴治疗,能够清泻胃火,且起效非常迅速。

此外,上火还应辨虚实,看是属于实火还是虚火。

实火指阳热亢盛实热证,以肝胆、胃肠实火为多见,表现为口舌生疮,高热,头痛,目赤,渴喜冷饮,烦躁,腹胀痛,大便秘结,小便黄,舌红苔黄干或起芒刺,脉数实,甚或吐血、鼻出血等。治疗上宜采用苦寒制火、清热解毒、泻实败火的原则和方法。

虚火多因内伤劳损所致,如久病精气耗损、劳伤过度,可导致脏腑失调、虚弱而生内热、内热进而化虚火,表现为乏力,口舌生疮但是疼痛不太剧烈,面部痤疮以结节型和囊肿型为主,咽痛但疼痛不甚剧烈,病程较长等。

对于虚证的“火”,在治疗和调理时,要注意扶助正气,刺激强度宜轻。

对于实证的“火”,以泻实为主,刺激强度宜强。

上火以后,生活中还要注意劳逸结合,饮食上要注意多吃富含维生素的蔬菜、水果,多喝水,少吃辛辣煎炸食品,少抽烟喝酒。

上火和心理状态也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保持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其实是最好的灭火剂。可尝试吃去火的食品,但也需对症。

比如吃莲子汤去心火,吃猪肝可去肺火,喝绿豆粥去胃火,喝梨水去肝火,吃猪腰去肾火。

吃水果也要注意,有的水果性属热性,比如荔枝、橘子、菠萝、桂圆、石榴、芒果等;食品中的葱、姜、蒜、酒、辣椒、胡椒、花椒、熏蒸食品、麻辣烫等也属热性,如身体不适再过食热性食物,易致上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