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赵建新 ‖ 母校之魂——固安一中散忆

 倚月临风 2021-12-01

    随市教育局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报告团到固安县巡讲,地点选在了我的母校固安一中。

    校区已是新址,全无当年就读的模样,但每到这里,我还是难以平静,似乎心跳和体温都与别处不同。因为这里有母校70多年的魂魄,有我的一段生命。我之于母校,只有短短的三年,两年就读,一年执教。而母校之于我,则是珍贵的启导和永久的滋养。

    图书馆报告厅一楼,陈列着固安一中校史的展牌。虽然此前我多次来母校,校史展却还是第一次看到。报告间隙,我一个人来到大厅,静静地品读,细细地回味。简练的文字铺展开漫长的历史,模糊的照片勾起我久远的回忆,“固安一中一代名师”所介绍的六位,我有幸全都认识。

    名师中有两位校长。一位是母校的奠基人张鸿藻,他曾任八路军骑兵营长,抗战后期因伤转到地方从教。建国之初,他拖着那条残腿带领师生白手起家新建校园,凝神聚力勤谨治学,把固安中学办成省重点中学,还出席了全国文教系统“群英会”。1978年我考入固安中学时,张校长已是“文革”后恢复名誉重返学校了。在我记忆里,他面色黝黑,身材魁梧,只是两腿不齐。他每天都一瘸一拐地在校园里转,开会时讲话很短,就是督促我们刻苦学习,报答父母和国家。对张校长我了解不多,以前的情况还是听老师们谈起的。1980年,固安中学取得了恢复高考后的最佳成绩,其中也渗透了张校长的心血。我上大学以后,张校长到县文教局当了局长,仍兼任固安中学书记直至离休。

    再一位校长是李弘毅。我最初认识他,他还是乡中心校长,后来调到教育局任副局长。我和他曾一起外出开会,感觉他思路清晰,事业心强。任固安一中校长期间,李弘毅优化管理,改革创新,狠抓教育质量的提升,一年一大步,改变了学校的落后局面,创造了改革开放以后固安一中的再度辉煌。在工作中,我们也成了忘年之交,只要见面就会谈起固安一中的变化与发展。退休之后,他又去一所民办中学主持工作,学校依然管理得很好,成为固安基础教育的有力支撑。

    名师中有两位语文教师——吴蕴宇和陈宝玉。他们不仅是固安的名师,也是廊坊地区的名师。上世纪末,他们的示范课曾得到北师大教授、著名教材教法专家叶苍岑教授的称赞,被认为是加强“双基教学”的好课。吴老师和他丈夫邢鸿年是固安中学语文学科的“双子星”。我上高中幸遇邢老师教导,同学们都极佩服。一天,邢老师请假由吴老师代课,讲《丁督护歌》和《雁门太守行》。这两首诗并不好讲,但吴老师精彩的朗读和生动的讲述深深地感染了我们,比邢老师讲得还好。可惜我只听过吴老师那两节课,后来到大学再听老师讲,似乎也没有吴老师讲得好。吴老师邢老师都是十分敬业的人,我上大学时,有一次春节跟其他同学去家里看望他们。吴老师问起一位同学的父亲、姑姑,颇为自豪地说:“我们家教了你们家两辈人啊。”直到现在,我还记得吴老师那幸福自得的神态。

    吴蕴宇、陈宝玉二位老师从教40余年,培养了一代又一代学生,还传带出很多青年教师。我在母校工作的那一年,就得到陈宝玉老师的指点。当时陈老师已近退休,当班主任还带两个初中班。我从他手里接了一个班,象学生一样跟他学习。陈老师备课极认真,教案是一笔一划的小楷。讲课极细致,字词句篇都透彻分析,还很重视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我也象陈老师一样指导阅读写作,找课外名篇教学生朗诵,每次作文都全批全改,得到了学生们的肯定。在母校任教虽很短暂,却使我一生难舍教育难舍讲坛。二位老师早已去世,面对他们的照片和事迹,我深深地鞠了一躬。

    名师中的李存生老师,也是我在母校任教时认识的。他当时40多岁,任教高中,是物理教师中的佼佼者。他的示范课在廊坊地区和省里都获过奖,他探索出的“四环节优化教学法”大面积提高了物理成绩。李老师勇于改革,敢于质疑,在省级报刊发表过多篇论文,还指出过统编教材里例题的错误。后来他当了教导主任、副校长,被评为河北省特级教师。

    董桂荫老先生,是唯一一位我没在母校认识但却从小熟悉的母校名师。他是我们村人,按辈分和排行,我叫他五爷爷,我上小学时他就退休回乡了。听奶奶说,五爷爷早年毕业于华北名校永清县存实高中,大学毕业后回到固安,教了一辈子书。五爷爷教过小学、中学、中师,年近七旬时还应教育局之邀,在柳泉师范英语培训班任教四年,为全县培养了一大批急需的英语师资。五爷爷很慈祥,说话慢声细气的。我小时候常去他家里玩,每次去他都会问起我的学习情况。不过那时候小学初中都不开外语,我也没在英语方面请教过他。最让我佩服的是五爷爷的“书香门庭”,在他老人家影响下,儿子儿媳,女儿女婿、孙子孙媳,一家三代九口人都是教师,都很优秀,被河北省政府命名为“优秀教育世家”。

    教师是学校之宝,名师是学校之魂。回顾母校70多年的历史,一代又一代教师殚精竭虑、教书育人,成就了学校,托举起学生。六位名师就是他们的杰出代表。他们的师德和才智将长留在母校的史册和师生心中,他们留下的优秀传统也会发扬光大,助母校砥砺前行,继往开来。‍

链接:

赵建新 ‖ 河北师大——我的青春梦①

赵建新 ‖ 河北师大——我的青春梦②

赵建新 ‖ 河北师大——我的青春梦 ③

赵建新 ‖ 河北师大——我的青春梦 ④

赵建新 : 腾冲——腾起,冲锋

赵建新:绍兴的两个园

赵建新:潮州八千里

赵建新:鼓浪屿的遗憾

赵建新 ‖ 一个老师的学校

赵建新 ‖ 祖母在心中

赵建新 ‖ 奶奶升起的那片星空

赵建新 ‖ 我的中学教师——文化名家徐城北

赵建新 ‖ 家乡的“侉话”与口音

赵建新 ‖ 炊烟的记忆

赵建新 ‖ 永恒的精彩——记固安一中龚殿芳老师

赵建新 ‖ 星落高原——我的西藏之行

赵建新 ‖ 为师为贵

   作者简介:赵建新,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中文系。廊坊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主任,河北省教育学会学前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河北省幼儿心理教育学会学术委员,廊坊市家庭教育讲师团成员。从事基础教育管理工作20年,潜心研究学前教育及家庭教育,多年坚持为中小学教师及家长培训,宣讲教育政策法规。《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原则》《浅谈幼儿园小学化的根源》《培养幼儿习惯是家长的首要任务》等多篇文章在省市报刊发表。主要讲座有《幼儿园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习惯》《让孩子赢在哪条线》《幼儿园安全管理》《不要以爱的名义伤害孩子》《让孩子好好走一生》等。曾在“环京津新闻网”做家庭教育讲座“让孩子赢在终点线”、“《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实施的四大原则”、“如何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等。家教专著《<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家长导读36讲》2017年4月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得到幼教专家和广大家长好评。

更多精彩内容

请关注京畿学堂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