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医大师杨春波的学医之路

 caimin133 2021-12-01
1
世传熏陶,先药后医

1934年,杨老出生于千年古镇枫亭的杨氏世医家中,父辈有四人为医、两人务药,因自小耳濡目染,萌生了从医之想。他自9岁起,就开始背诵《药性赋》、《汤头歌括》、《脉诀》和《医学三字经》;小学毕业假期,随父亲学习识药、配剂、加工、炮制等中药技术;初一后(14岁)正式辍学,跟随四叔杨加端学医,研读《陈修园七十二种》、《医宗金鉴》等中医典籍,试诊时力求勤记、多思、好问,逐渐迈入中医之门,起步辛艰,主靠自学。

2
践读兼行,渐入医门

杨春波

跟师5年后,19岁的他在父亲的新有恒药店坐堂,从亲戚、朋友开始,后及夜诊、远诊,来诊者日益增多。边实践、边读书,这就是他独立应诊之初的景象。犹记得首次夜诊:63岁老妇,头痛剧烈、口苦而渴、大便不通,舌苔黄干、脉弦数。辨证为风热头痛。而宜用何方?他想起《医宗金鉴·杂病心法要诀》中的芎芷石膏汤,立即回家查书,予该方加大黄,配2剂。次日,患者服药后大便得通,头痛即除。数次独立诊治效如桴鼓,这给了他极大信心。

1955年,他被选送晋江专区中医进修班学习;1957年,他考进福建省中医进修学校——当时福建中医最高的进修学府,毕业考获全校之冠。两次进修期间,他系统学习了《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内科学》等中西医典籍,理论水平不断提高,诊疗思维不断开拓,这也使他的中医之路不断得到升华和推动。

3
圆梦登所,心立三志
1958年,24岁的他来到福建省中医研究所报到,立志成为精医疗、通科研、擅教学的优秀中医人才!这里是他的圆梦之所,更是他中医之路的关键转折点。他先后参加、主持了万年青醋酸液防治白喉、鹧鸪菜驱蛔虫等研究,并跟诊名老中医李建颐,总结其治疗癌肿病等的经验;还随温病学家吴云山治“乙脑”、论温病、疗杂症等;还去省直机关业余大学中文系学习。此间六年中,他撰写了12篇文章,还出版了处女作《几种中医简易诊断法》,可谓中医路上始登峰,山花绽放,前途似锦。
4
下放山区,致力临床

1969年12月,他被下放到闽北松溪县,先后被借调至松政县第二医院和第一医院工作。期间正值“乙脑”流行,特别在山区,死亡率极高。他仔细分析了当地的地理、气候条件,倡主期、证结合选方用药,并配以针灸,疗效显著。经中西医结合治疗后,当地“乙脑”患者的死亡率由原来纯西医治疗的20%锐减至2.2%,且恢复期明显缩短,无后遗症,这在当地引起了极大的轰动,他也因此名噪闽北。

5
温病脾胃,重点探研


1982年,时值48岁的他回归福建省中医药研究所,承担《中国医学百科全书·中医内科学》温病总条目的编写任务,完成《新编温病学》的撰写,对温病提出了新的分类。因当时“乙脑”发病较少,他转与福建省立医院消化科合作,开展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医研究,自此踏上研究“脾胃”之途。他率先提出萎缩性胃炎的中医病名为“胃痞”,被列入国家中医病名标准,并提出慢性萎缩性胃炎从肾论治的学术观点。

该科研成果获福建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与三等奖各1项,获福建省医药卫生科技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他致力于“脾胃湿热理论及其相关疾病”的研究,拟定的“脾胃湿热证辨证标准”被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病专业委员会采纳,获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福建省科技三等奖各1项。他自创的胃炎Ⅰ号、胃炎Ⅱ号、清化胃肠饮等在临床上疗效显著,深受患者赞誉。

6
弘扬中医,不忘责任

1991年,57岁的他被调至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任副院长、院长、名誉院长,同时还是国家、省中医脾胃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2000年,66岁的他退休返聘至今。为了振兴中医发展,在任第八、第九届全国人大代表期间,他向国务院提出“增加对传统医药的投入”、“加强中医中药工作”、“在医疗改革中注意对中医医疗机构的扶持”等4条提案,并向福建省领导提交了“成立福建省中医药管理局”、“建立中医药重点学科”、“增拨中医经费”、“成立福建省中医药专家委员会”等建议,多得到采纳。
他创办了“八闽岐黄论坛”,与同仁们共同探讨中医学术的发展;他创建了省中医药传承研究分会,组织退休老中医药专家总结经验,传给后人,这是全国首会;他创组省中医脾胃、中西医结合消化病分会,开展学术交流,培养专业人才等。他认为,中医应该与时俱进,继承是本、实践方知、求实显真、创新发展,实践和创新才是推动中医药现代化发展的必由之路。

虽已逾耄耋之年,回首望去,杨老的“大医之路”留下了无数认真、勤奋、求实、探新的足迹。杨老说,他为医的基本经验就是:读经典,参诸家,写综述,勤实践,多探研,常交流!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杨老说:“我希望能在有生之年继续发挥余热,把我的医术、思想传授给更多的医生,让他们把祖国的中医事业发扬光大!”

声明信息:

本文选自:福建省二院健康管理中心。本公众号所分享文章仅供参考学习之用。发布内容若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可随时和我们联系。转载请保留版权信息。文中涉及所有方剂药物及治法为学习参考之用,非专业人士请勿试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