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伐前,两广是如何统一的?

 战争艺术 2021-12-02

国民革命军剧照

1925年7月,广东和广西,发生了历史性剧变。

广东方面,国民党平定了杨希闵、刘震寰叛乱,成立了国民政府。稍后,国民政府麾下的军队统一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初始部队为蒋介石的第一军,谭延闿的第二军,朱培德的第三军,李济深的第四军,李福林的第五军。

自此,国民党终于在广东站稳了脚跟,军政、民政、财政等方面逐渐走上正轨,有了挥师北伐、埋葬北洋军阀的底气与气魄。

虽然陈炯明残余以及邓本殷、申葆藩仍盘踞广东部分地区,但解决他们只是时间问题。

李、黄、白

广西方面,李宗仁、黄绍竑、白崇禧,结束了广西自1921年以来、绵延多年的战乱,统一了广西。在这三个年轻将领的统治下,广西各项事业开始刷新,出现了朝气蓬勃的现象,形成了一股不容小觑的力量。

广西和广东发生的巨大变化,很快改变了全国政治格局,深刻影响了中国近代史——1926年6月,两广统一,合力北伐,仅用了2年多时间,就以摧枯拉朽之势,终结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伴随北伐战争的辉煌胜利,国民政府从广州迁到武汉,再合流到南京,成为号令天下的中央政权。广西新桂系则将其力量从镇南关一直延伸到两湖直至幽燕大地,气吞山河,成为全国四大“藩镇”(冯、阎、李、张)之一。


北伐后,桂系势力分布

问题来了:广西的李、黄、白,为什么要归附广州国民政府?

01

要回答这个问题,需要了解一些背景,否则后面没法讲。

清朝时期,朝廷设两广总督坐镇广州,总管广东和广西两省的军民政务。广东富庶,财政盈余,广西贫困,财政亏空,广西每年都需要广东协饷。

民国初年,广西进入陆荣廷统治时代,广东则是龙济光的天下。没有了朝廷的统筹调度,广西得不到广东的协饷,财政吃紧,内卷严重,陆荣廷一直想进攻广东,但顾忌龙济光是袁世凯的红人,没敢出手。

1916年袁世凯称帝,护国战争爆发。趁着这股东风,陆荣廷把龙济光赶到了海南岛,霸占了广东。事后北洋政府被迫承认既成事实,任命陆荣廷为两广巡阅使。

陆荣廷

陆荣廷合法地占据了两广,他利用石井兵工厂的武器和广州的财富,大肆扩充桂军,成为南天一霸。

1920年8月,孙中山命驻军福建漳州的陈炯明(之前被桂系逼走)反攻广东,陈炯明仅用了2个月就打回了广州,结束了陆荣廷对广东长达四年的统治。

陆荣廷不甘心失败,于1921年6月倾巢出动反扑广东,结果不仅没有拿下广东,还被陈炯明一路反推,老巢都没保住。陆荣廷通电下野,逃亡上海。第二年,陈炯明因和孙中山闹矛盾,从广西撤军。

陆荣廷跑路了,陈炯明撤军了,八桂无主,广西陷入无政府状态,原陆荣廷麾下的败军以及土匪盗贼,各自割据一方,相互攻伐吞并。

李宗仁,黄绍竑,白崇禧,就是这一环境下崛起的。

李宗仁在桂军林虎所部当营长,桂军被陈炯明打败后,林虎辞职,李宗仁率领2000多残部躲进了十万大山,后被陈炯明招安。陈炯明撤军后,李宗仁占领玉林,经营着这块小天地。

黄绍竑在桂军马晓军所部当连长,粤军占领广西时,马晓军投靠了粤军。陈炯明撤军后,马晓军被广西人看作是“反骨仔”,遭到围攻,马晓军离开部队,黄绍竑率领剩下的四五百人,打算撤回容县老家休整。

李宗仁听说此事后,请黄绍竑的哥哥黄天择出面游说,收编了黄绍竑的人马。

白崇禧与黄绍竑一道,两人都是马晓军的部下,他在援救马晓军时摔断了左腿,此时在广州休养。

黄绍竑

黄绍竑有野心,敢冒险,他不看好过于稳重的李宗仁,没多久就带队单飞,投靠了实力更强大的沈鸿英,计划拿下沈鸿英控制的梧州。

1923年7月,孙中山讨伐沈鸿英,沈鸿英战败,黄绍竑反戈一击,与粤军夹击沈鸿英所部,两军在梧州会师。

当时,广东方面在梧州的负责人是李济深,李济深非常欣赏黄绍竑,极力向孙中山推荐黄,还在撤离时把梧州交给了黄绍竑,目的是扶植黄,让他收拾广西局面,有点天使投资的意思。

孙中山任命黄绍竑为中央直辖西路讨贼军第五师师长,黄绍竑在梧州组织了“广西讨贼军总指挥部”,自任总指挥,以白崇禧为参谋长,派陈雄为驻粤办事处主任。

孙中山手令

02

梧州是西江重镇,两广交通咽喉,也是广西经济最发达的地区,这里商贾云集,百货出入,外贸额占广西外贸总额的80%左右。

利用梧州的财富,黄绍竑创办了一所小型兵工厂,制造子弹、炸药、步枪、手榴弹等,不仅能自给自足,还能供应给李宗仁。

从军事上看,梧州上游是李宗仁的地盘,下游是李济深粤军第一师和郑润琦粤军第三师的势力范围,因此黄绍竑、白崇禧上可与李宗仁联合,下可与李济深、郑润琦呼应。

梧州地理位置

军费充裕,军火充足,又有人撑腰,黄、白开始积极向外扩张势力。

1924年5月,黄绍竑、白崇禧占领了苍梧、滕县、容县、岑溪、平南、信都6个县,兵力发展到8000多人。在这一过程中,粤军给了他们很大的支持,多次出兵配合他们作战。

黄绍竑、白崇禧势力崛起时,李宗仁也占领了9个县,不同的是黄绍竑的军队叫讨贼军,李宗仁的军队叫定桂军。黄李两人虽然分家了,但没撕破脸皮,他们在很多事情上互为表里,相互配合。

经过几年残酷混战,广西局势呈三分天下:东山再起的陆荣廷,占据南宁、龙州、百色、庆远、柳州等地,兵力2万多人;沈鸿英,占据桂林、平乐、贺县以及湘粤边境的连山、临武等地,兵力近2万;最后是李、黄、白。

其中,陆荣廷以吴佩孚为靠山,沈鸿英在吴佩孚和孙中山之间摇摆不定,黄绍竑、白崇禧则投靠了孙中山,李宗仁各方都不得罪。

沈鸿英

1924年3月,陆荣廷和沈鸿英率先开战,双方主力在桂林、柳州一带鏖战,趁此机会,黄绍竑、白崇禧赶来与李宗仁商量合作,双方确定了“联沈倒陆,先陆后沈,各个击破”的策略。

6月26日,定桂军和讨贼军攻占了南宁,然而,两支军队因为争权夺利,差点发生火并,从大局考虑,李、黄、白决定将定桂军和讨贼军合并,成立“定桂讨贼联军”,总兵力1万多人,李宗仁任总指挥,黄绍竑任副总指挥,白崇禧任参谋长。

新桂系的三角格局至此形成!

之后,李宗仁率军继续收割陆荣廷的地盘,陆荣廷在沈鸿英和李、黄、白的联合打击下,节节败退,于10月9日通电下野, 彻底退出江湖。

陆荣廷墓

解决陆荣廷后,李、黄、白与沈鸿英又爆发了战争,战争从1925年1月持续到了6月,沈鸿英全军覆没,流亡香港。

1925年2月,李、黄、白与沈鸿英打得难分难解之时,云南唐继尧瞅见广西混战不已,广东自孙中山北上后,局势日趋不稳,打算派兵东进,席卷两广,成为西南霸主。

李、黄、白无暇顾及滇军犯境,他们一边抓紧时间解决沈鸿英,一边向广东求援。

2月底,李、黄、白击溃沈鸿英主力后,才回过头来对付滇军,广东派来了驻粤滇军范石生部1万多人,支援他们作战。

经过几次惨烈大战,7月7日,滇军撤出南宁,李、黄、白赢得了滇桂战争的胜利,统一了广西。

唐继尧

03

李、黄、白的成功,当然靠自身的努力,但也要考虑历史的进程。

在这里,历史的进程主要是广东方面的政治、军事援助。

黄绍竑创业的时候,李济深倾力扶持,廖仲恺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拨给他“两万元毫洋和两万发子弹”,解决陆荣廷后,黄绍竑亲赴广州,加入了国民党,孙中山委任李宗仁为“广西全省绥靖处督办”,黄绍竑为会办。

孙中山签署的委任状

李、黄、白三人出兵收割陆荣廷时,梧州根据地就是李济深、郑润琦的粤军在防守,因此沈鸿英才没有偷袭这里,这使得三人能放心在前方扩张地盘,而不用顾忌后方。

打滇军时,广东方面特意派出了与唐继尧有杀父之仇的范石生部支援作战。

慨而言之,李、黄、白统一广西,广东方面出了大力,双方有较深的渊源。

有渊源,受了恩惠,就一定会归顺吗?回报的方式有很多种,不一定非得归顺。

广西与广东,只是一种带有军事联盟色彩的合作关系,而不是上下级关系,李、黄、白名义上接受了广东方面的任命,事实上是自立为王的割据势力,按黄绍竑的话说,广西是“自搞一套”。

广东的国民政府对这种局面很担忧:李、黄、白现在是朋友,未来呢?谁能保证他们不会退变成旧军阀,成为敌人?辛亥以来,革命青年蜕变成反动军阀的例子太多了。由于历史原因,广东对广西也有一种挥之不去的阴影。

更重要的是,李宗仁曾是旧桂系将领林虎的部下,李对林很遵从,关系一向很好,李对广东友好不是出于主动,而是被李济深、黄绍竑拉过来的。因此,国民政府一号人物汪精卫对李宗仁很不信任,认为他没有革命觉悟。

从国民政府的角度看,要出兵北伐、统一中国,必须先解决广西,否则广东根据地不稳固。相反,一旦把广西纳入国民政府管辖,北伐力量将大增,广西还可以抵挡云南唐继尧的入侵,广东根据地将安然无虞。

1925年8月,国民政府派李济深前往南宁,与李、黄、白联络。

李济深此行是来要求兑现天使投资的回报的,具体而言,他有三个目的:一是请广西出兵,帮忙解决邓本殷、申葆藩,统一广东;二是要广西按国民政府颁布的省政府组织法改组省政府;三是在广西设立省党部。

李济深

李、黄、白原则上表示同意,但还没等谈细节,廖仲恺被刺杀,李济深匆匆返回广州。

1926年1月上旬,国民党二大在广州召开,特别邀请了广西驻粤代表陈雄、粟威参加,推选李宗仁、黄绍竑为中央监察候补委员。

26日,汪精卫在谭延闿、甘乃光的陪同下,访问了广西梧州,名义上是来联络感情的,实际上是来为两广统一谈判铺路的。

李、黄、白举行了盛大的欢迎仪式,给足了汪精卫面子,李宗仁在回忆录中说,他第一次见汪精卫时,佩服的五体投地。

汪精卫回去后,国民政府政治委员会推李宗仁、黄绍竑为国民政府委员。李宗仁、黄绍竑派白崇禧为全权代表,赴广州与国民政府“两广统一特别委员会”谈判。

白崇禧

04

白崇禧谈了一个多月,没谈成。

双方在两个关键问题上无法达成一致:一是军队改编,二是军费和财政。

广西军队有两个系统,一个是李宗仁的定桂军,另一个是黄绍竑的讨贼军,虽然两军合并了,但总有些隔阂,而且这两支部队实力雄壮,人马三四万,改编成两个军还有多余,因此他们想要2个军的番号。

国民政府只想给1个军的番号。

广西贫困,军费不足,希望国民政府统筹两广财政,减轻广西财政上的困难。当时,广东国民革命军士兵每月军饷10-12元大洋,活得比较滋润,而桂军士兵每月6元6角毫洋(成色低劣,不及大洋值钱),生活很苦,想沾沾广东的光。

国民政府只想政治、军事、党务统一,不愿意负担广西的财政缺口。

白崇禧虽然是全权代表,但很多事情他无法做主,3月13日,黄绍竑亲赴广州谈判。

广东方面的各位大佬

黄绍竑在谈判中,敲定了两广统一的5个关键性问题:

一是求名分。李宗仁想当广西善后督办,国民政府认为这是北洋政府的官职,不成体统,改为广西全省军务督办。

二是军队改编。广西要2个军,国民政府只给1个军。以前孙中山随意批发番号,导致军队番号混乱不已,国民政府吸取教训,严卡军队番号。

最后,黄绍竑同意只编1个军,即国民革命军第七军,但他有附加条件:军以下的编制由广西方面自己决定。也就是说,第七军可以突破3个师的限制——国民革命军采用苏联“三三制”。后来,第七军没有设师,下辖9旅21团,总兵力37500余人。

三是改组省政府。广西方面撤销自己搭建的草台班子,按照国民政府组织法改组省政府,不准再叫省长,改称省政府主席。

黄绍竑

四是设立省党部。国民党要求在广西设立省党部,黄绍竑同意,但要求自己作为省党部的负责人。实际上斩断了国民党把触角伸向广西的希望。

五是财政问题。黄绍竑要求两广财政彻底统一,国民政府代表宋子文认为,以富统穷,富的要吃亏,没同意。作为交换,国民政府同意广西财政自收自支,中央不过问。

以上5个问题的解决,意味着两广统一的实质性障碍已经排除。3月15日,国民政府公布了“两广统一案”。

1926年6月1日,李宗仁已将广西军队全部改编完毕,新的广西省政府宣告成立,黄绍竑为省主席。至此,广西正式归附国民政府,两广统一完成。

05

回到文章开头的问题:李、黄、白做个割据一省的军阀不香吗,为何要归附国民政府?

李宗仁后来在回忆录中解释,他们赤胆忠心,一心想着革命,所以把广西毫无保留地捧献给了中央。显然,这是溢美之词,不是心里话。

李宗仁

黄绍竑在回忆中说,统一是为了改善广西的财政。但后来财政没有谈拢,还是统一了,说明改善财政只是动机之一,不是原因。

李、黄、白都是军校毕业的年轻军官,学生时代受过革命思想熏陶,比如,李宗仁从广西陆军小学堂毕业后,加入过同盟会,黄绍竑、白崇禧更激进,辛亥革命时曾参加敢死队随军北伐,赴汉口对抗北洋军。

再后来,三人创业,国民党给了他们很大的帮助,双方形成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李、黄、白统一广西后,面临着大义名分的问题——没有中央授权任命的地方政府,是伪政府,名不正言不顺,做事很不方便,这也是很多军阀占据一个地方后,还是要中央在形式予以追认的原因。

当时,中国南北分裂,有两个中央,一是北洋的北京政府,二是广州国民政府。

李、黄、白与北洋没什么渊源,所以选择了广州国民政府,这能为他们的事业增添革命、进步的光辉,在政治上能获得更多的支持者和感召力。

李、黄、白都是一世人杰,颇有抱负,蜗居广西一省,非大丈夫之志也。他们认同广州国民政府的北伐理念,想打出本省向外扩张。

广州国民政府奠基于孙中山,拥有深厚的政治积淀,其声望和号召力是其他势力无法企及的。归附国民政府,挥师北伐,问鼎中原,可以事半功倍。否则,单凭李、黄、白三人,向外省发展,是很困难的。后来的事实也证明,他们选对了。

最后一点,他们归附国民政府,有很多保留条款,广西的事还是他们说了算,他们并没有损失什么,实际上仍是半割据状态。

广西,是国民政府除广东外管辖的第一个省,有强大的示范意义。广西既然能保持半独立状态,那其他省份也可以照例,所以,蒋介石后来那么辛苦地与各地军阀较量——前面走了捷径,后面都得还回来。

李宗仁在回忆录中说:此例一开,全国法度全失······闹出了各省割据之局。而始作俑者,厥为中央政府负责人,其不可叹!

他的意思是,汪精卫和蒋介石怕吃亏,不愿统一广西财政,导致广西形成半自治状态,是始作俑者。但平心而论,如果汪、蒋肯统一广西财政,你老李肯毫无保留地交权吗?

大家彼此彼此。


【参考资料】

黄绍竑:《新桂系的崛起》

《北伐前夕新桂系与国民革命政府实现两广统一的原因、特点和意义》

《论大革命时期的两广统一》

《西南军阀史》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