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 自律心理 】知名男星自曝日常睡前细节,戳中6万熬夜党:所谓自律,其实是一场骗局!

 工具先生坊 2021-12-02

【 导读小引 】一年一度喜剧大赛作品《时间都去哪了》,大锁、孙天宇所以表演的生活细节,让大部分人感觉就像是自己的生活被装上了监视器,暴露的完全和自己日常生活一模一样。节目所表现出来的与大众的共情性进一步表明:时间,对于你、我、他,都一样是看不到来路,也不知道去路,倏忽之间一天又过去了…… 但读下面的文字会让你跪了——因为它用具体化的细节,告诉你时间是怎样在你眼皮底下偷偷地溜掉了。为什么我们总是强迫自己要高度自律,抓住生活中的每一个当下,可时间还是不知去哪儿了?这中间有许多该怎样顺着心理和生理相统一的科学性,才不至于被时间煎迫得焦虑不安。

- 01- 最近,综艺《一年一度喜剧大赛》中,演员大锁和孙天宇的作品《时间都去哪儿了》火爆全网。 小品一开始,深夜10点的时候,领导打电话催稿,大锁向领导保证,12点前必交稿,交不了稿就是狗。 他正准备专心写稿时,没想到孙天宇饰演的拟人化“小微(阿信)”、“小博”、“阿抖”相继出现,消息要么弹出来,要么“嗞嗞嗞”震动起来……

经不住诱惑的大锁只能不断地说:“那我就刷5分钟?”结果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从发表情包敷衍朋友约酒、屏蔽朋友圈广告和混得好的同行,到随大流给领导点赞、点开各种短视频,最后,大锁只能对着深夜emo,在“我真的是狗!”的狂喊中落幕。

许多网友看完惊讶地直呼:“唉,这不就是我吗?”、“谁在我家装了监控?”…… 评委席上的于和伟感叹这个作品共情力太强之余,还声情并茂地讲述了自己与手机“无法分割”的日常。

他称,自己一般头一天晚上会算好第二天开工的时间,之后就盘算,睡前可以玩几个小时。 他也曾有意识地严厉的批判过自己“该多看看书、看看电影”,但掐指一算,一个电影至少一个半小时,但离算好的睡觉时间就剩一个小时了,时间巳经不够用,罢了,还是玩一会手机吧! 这一句“看看手机”说出了广大熬夜族的心声,毕竟玩手机是最省事省力的便携式消遣方式。但“玩会手机”的功夫,就不会超过一个半小时吗?答案是:一定会! 因为忙碌了一天,很多人会出现一种“补偿心理”,觉得白天的时间都被工作占据了,属于自己的黑夜,就想拼命抓住机会多玩会。 就像于和伟说的:“想到9点起床,睡8个小时,后来想想,睡7个小时就怎么了!”

少睡1个小时怎么了!他的这番自曝上热搜后,点赞人数超6万。 网友纷纷附和:“感觉自己的生活被监视了”、“确实,我天天在家问自己,6个小时不行么,实在不行5个半小时也够了!”

对于这样的睡觉前的日常,很多人会习惯性把它总结为“不自律”。就像许多讲自我提升的书一样,把成功的原因简单粗暴地归结为自律。“为什么别人能够成功、而你不能?因为你不够自律,无法每天雷打不动地坚持好自律的习惯。” 但当我们信以为真并跟着自律后,却发现根本就不是那么回事,甚至连连受挫到怀疑人生。事实上,苦行僧般的自律,就是一场娱乐大众的“骗局”。真正的高手,从来不会为了自律而自律。 - 02 - 一个人,会因为欲望去做一件事,也会因为恐惧去做一件事,就是不会因为自律去做一件事。 比如,科比每天凌晨四点起床练球,你觉得他很自律吗?不是,他是真的很热爱打篮球。 再比如,一个人每天睁眼闭眼就是各种开支,所以他早上5点就能起床。他是自律吗?也不是, 他是因为恐惧养家糊口所要承担的重担,所以根本睡不着,他只是求生欲比较强。 自律对一个人来说,从回报的角度看,并不确定。比如今天你看了书,不会立马看到改变,早起也不会马上有什么改变。如果你即使一时做不到,也没什么损失。 这既没有欲望,也没有恐惧,做不到自律就很正常。而如果你因为自律而长期剥夺眼前的快乐,这种违背人性的做法就会让你感到痛苦。 真正的自律,应该是对人性的顺应。什么叫顺应人性?就是遵循生理规律。当我们去做某件事时,大脑会通过一些神经化学物质来激发我们的动机。 《跨越不可能》一书中提到:多巴胺是大脑产生的最主要的奖励性化学物质,其次是催产素。血清素、内啡肽、去甲肾上腺素和大麻素也会起到让人愉悦的作用。这些化学物质所产生的愉悦感驱使我们去做出某些行为,成功完成这些行为之后,还会强化我们对该行为的记忆。 多巴胺的作用是为我们提供“动机”。当手机响起时,你会很好奇,想去看看是谁打来的,那便是多巴胺在发挥作用。 简单来说,如果有了多巴胺,你才会真正去“愿意”去做一件事。而当你在做这件事的时候,大脑又会分泌去甲肾上腺素,让你沉迷于一件事,这也就是我们俗称的“上瘾”。 《跨越不可能》的作者史蒂芬·科特勒说:我每天早上4点起床,然后开始写作。这需要毅力吗?偶尔需要。但最重要的,因为我对写作充满好奇心并抱有激情和使命感,所以自然会有毅力。 每天醒来的时候,我都特别想知道这一天会写出什么样的文字。即使晚上做了噩梦醒来,我也会通过写作来排解。当我想要纵情驰骋的时候,写作就是我的跑道,是我的救赎。 如果一直在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大脑就会不断分泌多巴胺和上述提到的其他五种令人感到愉悦的化学物质,直到让你沉迷。这个过程,也就是产生欲望心流的过程。 - 03 - 在心流状态下,我们会心无旁骛地投入一件事情,并感受到快乐和沉浸感。因此,为了让自己产生做某件事的强烈动机,我们可以让自己进入心流的状态。《跨越不可能》一书中提到四个“心流触发器”:①好奇心-激情-使命感 好奇心不用说,我们对一件事感兴趣,就自然有动力去做。激情,则能够为我们积累许多激励性的能量。但激情又是一种颇具利己主义色彩的体验,容易因为以自我为中心而忽略了其他事。这时候,使命感就能够把激情转化为燃料,让我们将注意力从自身转移到手头的任务上。 比如《95后女孩纯英文直播带货走红网络:你不够优秀,也许是少走了这一步》这篇文章中提到的那位95后英文主播,最开始做这份工作可能只是为了做点有挑战的事,这来自于好奇心的驱使。 但工作了一段时间后发现,自己的这份工作是有意义的,可以帮助中国厂商更好地走向全世界。 这一下子,使命感就出来了。 好奇心、激情和使命感的结合,可以让我们集中注意力,创造心流体验。

②明确目标 如果我们的目标足够明确,大脑就不必忧虑接下来要做什么。因此注意力会更集中,动机会更强,无关信息会被过滤掉。 但明确目的的重点不在“目标”上,而是在“明确”上。明确赋予了我们确定性,我们才能知道要把注意力集中在哪里。 比如,你明明知道自己要看书、要学习,但就是提不起兴趣去做,一点都不想行动,这就是因为没有明确目标,导致缺乏多巴胺的表现。 当你感觉自己不够自律,缺乏意志力时候,那也许是因为这件事压根就不是你发自内心想做的。你要做的是去思考、问清楚自己:我为什么要做它?我想通过它,来达到什么、实现什么? 比如,你给自己定下读书计划,是因为你希望改变自己“不读书”的形象,还是你真的愿意读书,想从书里获得新的启发和知识? 明确自己的目标和做事的价值,是比将改变寄希望于虚无缥缈的“意志力”,更有意义的一件事。③及时反馈 及时反馈是明确目标的延伸,明确目标为我们指明该做什么,及时反馈则为我们明确改进的方向。 如果我们知道如何实时改善表现,大脑就不会脱离原有轨道去寻找改善的线索。我们就可以专注于当下,进入心流状态。 为什么游戏我们可以一直玩下去?因为闯过一关,我们的装备会升级,这种及时的奖励和反馈,会增加多巴胺的分泌,让我们一直有动力玩下去。 我们无法坚持学习,就是因为反馈路径太长了。你可能需要读好几本书,甚至沉淀个几年,才能享受到它所带来的回报和幸福感。 但如果你能在学习一个小小的知识点之后,就有意识地把学到的内容用到生活中,就能依靠这些反馈来支撑你不断前行。 我们在每天的生活和工作中,有意识地留意那些能够跟这些小知识点对应的场景,然后让自己停一下,先别用习惯的旧模式,而是用书里教的新方法,试着去实践一下。一旦你感受到这个新方法的效果,就很容易获得继续学下去的动力。“及时反馈”为的是给大脑充电,注入能量。④挑战与技能平衡 心流需要专注于特定的任务。当任务的挑战性稍微超出我们的能力范围时,我们会把注意力集中在手头的任务上;而如果挑战难度过高,我们就会被恐惧吞噬;如果挑战过于简单,我们就会心不在焉。 因此,我们所选择的任务,它的难度应该足以让我们拓展能力边界,但又不至于让我们崩溃。以自己写作举例: 一开始,在理清思路之前,每天的目标是写500字;写作过程中,当有了更清晰的方向时,目标就增加到每天750字;在快要完成的时候,目标就会增加到1000字。 也就是说,当我们每天面对重要任务时,问问自己:挑战是不是太难了?思考问题时是否会产生过多的焦虑? 如果是,就把它拆分成更小的任务,减轻负担;如果认为挑战还不够刺激,那就加大难度,为自己设定更高的门槛。 每个人都应该建立这样一个认知:遇到障碍、困难时,试着深入思考自己的目标、动机和反馈模式,找到自己真正发自内心的动力和愿望。 不要简单地把“我做不到高度自律”作为借口,忽视了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产生动机背后的原理告诉我们:只要我们的行为遵循生理规律,我们的生理机能就能为我们所用,而不是与我们作对。这时候,自律就会从不可能变成可能。 2021年即将过去,你在年初立下的学习目标完成了吗?是不是还停留在第一本书的第一页呢?我知道你忙,没时间学习,但毕竟成长不能落下。愿你能顺应心理规律,打开自律心流的闸门,时间会让你抓住每一个当下。 - - - - - - - - - - - - - - - - - - - -文章来源:编选自· 精读君原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