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半部《论语》治天下?——描摹本来的孔子思想

 投机者的江湖 2021-12-02

导语:自从董仲舒把孔子捧上了神坛,孔子就在中国历史上折腾到现在,有时在上,有时在下,五四运动时,孔子就成了历史的罪人,现在搞什么国学人,让一些不懂事的小孩也来读《论语》,甚至男女搞对象都会以是否熟知《论语》为标准,这都是胡搞了,想来想去,简单来说一下孔子的意义了,算是给大家的思考开一个头吧!再胡搞下来,他老人家可能会活过来和你们吵架的了。

正文:

  有一段时间没有能静下心来写点东西,本来写东西就要对读者负责,别人用那么宝贵的时间来阅读你的文字,自己也要对别人的情趣负责了,很久想法就是在心中一闪而过,终没有成为一个完整的想法,一直就没有动手去写,然后,自己抽出时间来阅读,从而,某些想法就会变得相对来说完整一些,是故,写下以下这些内容。

我们现在所通行称之为“儒家”或“儒家思想”,在孔子那个时代是没有这么个称呼,翻开《论语》后,只能看到一次“儒”,那是孔子与其学生子夏对话中才有的,“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这里的“儒”只是指代“术士”而已,秦始皇所谓的“坑儒”中的“儒”也是指这样的意思。

探讨这些问题是要搞清楚什么才是真正的“儒家”?儒家是后世之人给孔子按上去的头衔,孔子不过是在传播与实践圣人之道,与自己是什么“家”,并没有什么关系。宋代的宰相赵普说过:半部《论语》治天下,也并没有特指“儒家”。千百年来,我们并没有搞清楚什么才是“儒家”,更不要说“儒家思想”了,那么,谈什么其它的东西就可能是南辕北辙了。

回归到《论语》的本身,我们才可能明白儒家思想本来意义,而且还必须要回归到孔子本身的话语体系中去思考才能体会到作为中华文明构建者本身的伟大与不朽,现在我们看到的《论语》本身就带着明显的编著者私心的产物,比如,能在《论语》称之为“子”的人只有三人:孔子、有子、曾子,连孔子最得意的学生——颜回都没有称之为“子”,而有子、曾子都孔子晚年的学生,显然,这就是编纂者明显的私心,反而更显出其无知。

孔子在《论语》中阐述的是大人之学,何谓“大人之学”,是教会做人道理的学问,并不是一种技能,“吾十有五而志于学”,这里的“学”就是大人之学,古人觉得到十五岁就要开始学习大人之学,之前的学习称之为“小学”,也就是一些基本生活技能的学习,到了这个年纪就要开始学习大人之学,为走入社会做准备了。

在追问孔子思想的现实意义之前,我们是必须要搞清楚孔子的思想到底在说了什么?个人觉得孔子思想中最有意义的地方有以下几点。

一是提出了天人合一的宇宙观。纵观《论语》章节,我们并不能找到一些评价问题的客观标准,所谓“仁”也就是用“仁者爱人”这么一个模糊的话语来说明一下,到底是什么是“爱人”?通篇下来,我们也没有找到答案。因为孔子本身也没有一个标准答案,天人是合一的,我们是不能从一个方面就能找到答案的,这与西方世界是认识是有着重大差异的,西方世界总是把世界分为感性世界与理性世界,而在中国是不会这样分的,中国人的眼里只有感觉的世界,所谓“何期自性,本自清静,何期自性,本自具足。”其道理就在这里,孔子作为中华文明的源头,在二千多年前就给我们确定了文化坐标。如果不理解这种文化坐标设立的意义,对于孔子的解读基本都属于胡乱解释,后世对于《论语》的解读很多只是站在字面上去解读,才会出现断句不清,甚至把孔子解读成孔老二了,难道作为中华文明的源头是如此头脑不清,何来我中华大地的文明五千年而不衰之说呢?

二是提出了“闻、见、学、行”的圣人之道。人类没有理想,世界将会怎样?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他可以向上无限延伸,也可以向下无限延伸。如果防止人的向下无限延伸,这是一个真正智者需要面对的问题,孔子生活在春秋时期,他目睹了战乱频发直接冲击人这个物种的生存底线,所以,他就来确立圣人之道的标准,通篇来看,孔子就是在讲君子之学,如何成为君子?君子的任务是什么?通过“闻、见、学、行”才能成为君子,君子的任务就是让天下之人都行圣人之道。

三是提出了立足当下的解决问题思路。后世学儒之人都给人以文弱书生之形象,孔子的学问是走阳刚的路子,怎么可能只是让别人天天在理论的循环里穷经皓首呢?开篇就点明了“习之”的重要性,世上总是小人多,君子的任务就是救赎小人,从而达成天下大同的局面,把“人不知”的世界变成“人不愠”的世界,而所有的一切工作都要立足于当下对问题的解决。孔子绝不是一个空谈理想的人,“未知生,焉知死。”“朝闻道夕死,可矣。”当下的一切就是一切,固守当下的情况,不要谈一些不懂的事情,“不患,无位,患,所以立,莫已知求,为可知也。”这就是孔子对当下的判断。

《论语》作为中华文明第一书,经历了二千多年的洗礼,一字也不能多,一字也不能少,其中的深意要仔细体会才能得到,今天,我简单地提出了一些观点只是一种抛砖引玉的行为而已。

后世之学者,常常误解了孔子,把后世儒学中的一些问题归究于孔子是不对的,什么打倒孔家店之流都当权者都夹带了个人的私货。中华文明能与其他文明并立于世,孔子的作用是不可以忽视的。文明的发展不是否认历史的存在,而是要正视历史、穷本溯源,搞清楚历史本来的面目,从而,在继承中得以光大。

以后,有时间也会更详细阐述《论语》中的相关内容,其中关于孔子论“仁”的事情本身就有很多正名的必要,一些伪君子就是这样误读的情况下在世上招摇过市的吧!

2021年12月2日星期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