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书笔记# 伯克希尔大学1995年——巴菲特、汤姆墨菲、大都会ABC与迪士尼

 仇宝廷图书馆 2021-12-02

图片

“我在管理方面学到的大多数东西都是从墨菲那儿来的。我会因为自己没有早点用上这些管理知识而自责。”

主观的观 (公众号ID: trainingview

文字 | 老郭

图片 | 来自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

欢迎分享,留言交流,转载请注明出处

这篇关于巴菲特投资大都会ABC的文章,是我很早就想写的内容,但是一直拖到现在。

在写的过程中,发现了参考资料中的一些错误,我会作为“勘误”放在文章的最后,供各位参考。

全文很长,估计会有1.5万字。后面的内容还在修改中,我把它分为几篇慢慢贴出来。

以下为正文:

1995年,在巴菲特强力撮合之下,迪士尼并购了大都会ABC,股权的实际交割则发生在1996年。

根据双方的约定,原来大都会ABC的股东,可以有多种方案选择:

“他们可以选择将原有⼀股转换成迪⼠尼的⼀股外加 65 美元现⾦,或者他们可以要求全部换成现⾦或是股票。”

伯克希尔此时持有200万股大都会ABC的股票,巴菲特的选择是全部转换为迪士尼的股票,不仅如此,巴菲特在年报中宣称还会通过二级市场继续增持迪士尼的股份。

巴菲特在1984年买入大都会ABC的股票,并且在1986年致股东的信中,他还将大都会ABC、盖可保险和华盛顿邮报,共同列为“永久的投资组合”,并且表示虽然股价在高位,也不会卖出。

然而,在1993年,他就卖出了所持有的的大都会ABC三分之一的股票;并且在1996年,他亲自推动了迪士尼收购大都会ABC的进程,而且还要增持迪士尼的股票。

其实,如果仔细阅读过巴菲特致股东的信,你就会发现早在1991年,巴菲特就萌生出要卖掉大都会ABC的意图。

这中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01


在2011年4月1日,在奥马哈举办的巴菲特与全球8所高校的MBA及EMBA学员的见面会上,有人问巴菲特,对他影响最大的几个人都有谁?

巴菲特是这样回答的:

“在职业上,本·格雷厄姆,查理·芒格和汤姆·墨菲三位的影响最大。我非常非常幸运地崇拜对了人,这很重要。……而在遇到本·格雷厄姆之前我并没有形成投资理念。格雷厄姆是《旧约》,芒格是《新约》,汤姆·墨菲教我如何运营。当然还有其他很多人。”

巴菲特与本杰明-格雷厄姆、查理芒格之间的关系,大家都已经非常熟悉了。

但是,巴菲特与汤姆-墨菲的关系,并不为很多人熟知。

正如巴菲特的回答,如果说格雷厄姆和查理芒格是巴菲特的投资学导师的话,那么汤姆-墨菲就是他的管理学导师。

《巴菲特致股东的信(投资者和公司高管教程)》一书的作者,劳伦斯-A-坎宁安教授这样描述巴菲特与汤姆-墨菲之间这种亦师亦友的关系:

“汤姆在职业生涯之初是一位管理者,后来成了一名投资人。沃伦首先是一位投资人,在他的大部分职业生涯中都是,后来才成了管理者。我认为他们两人在各自的职业生涯之初都有共同的理念,在前行的过程中,他们从彼此的身上了解到这种理念是多么地有价值。早年的沃伦很努力地想要紧密管理他庞大帝国内的各家公司。他会建议什么时候该去买糖,要买多少。最终他意识到这不是个好方法。他不再试图去了解他的CEO们要去了解的事实。”

对此,巴菲特这样讲到:

“我在管理方面学到的大多数东西都是从墨菲那儿来的。我会因为自己没有早点用上这些管理知识而自责。”

巴菲特对汤姆-墨菲的评价非常高。在1995年的致股东的信中,他甚至发出了类似“生子当如孙仲谋”一样的感叹,他这样讲到:

“在这⾥我特别要提⼀下 Murph,简单的说,他是我在投资⽣涯中遇到最好的经理⼈之⼀,同时除了优秀的管理特质之外,他也拥有同等的⼈格特质,他是⼀位杰出的朋友、⽗亲、丈 夫与公⺠,许多时候当其个⼈利益与股东利益相冲突时,他毫不犹豫地会选择后者,每当我提到我喜欢与那种我希望他们能够成为我的⼦孙、⼥婿或遗嘱执⾏⼈的经理⼈共事时, Murph 就是我所能引⽤的最佳典范。如果 Murph 决定另创事业,不必费⼼去研究其可⾏性,闭着眼睛投资就对了。”

那么,被巴菲特给予评价如此高的评价的汤姆-墨菲,到底是谁呢?

02


汤姆-墨菲,1925年出生于纽约,比巴菲特年长5岁。在二战期间,墨菲曾加入美国海军,在战争结束后,在哈佛商学院学习,1949年毕业。

图片

1954年,在父母家的一次酒会上,他被父亲的一个朋友看中,邀请他帮助管理自己刚收购的一家濒临破产的电视台。尽管墨菲也没有从事广播行业和管理的经验,但他还是辞去了工作,离开纽约去上任了。

事实证明,父亲的朋友眼光很好。墨菲通过改进节目制作、控制成本,使得这家电视台成为一个持续创收的企业。此后,他们又收购了其他两家电视台。

由于这三家电视台都位于所在州的首府,因此,他们将公司名称改为Capital Cities,因此大都会广播公司也被翻译首府广播公司。

1957年,在收购第二家电视台之后,公司上市。

1961年,墨菲聘用丹-伯克,接替自己来管理第一家电视台。

1966年,墨菲成为大都会广播公司的CEO,丹-伯克被提升为总裁和COO,这两个人分工明确,并成为黄金搭档。伯克负责日常运营,墨菲负责收购和资本配置。


大都会广播公司又进行了多次收购,直到拥有5家电视台,达到当时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所允许的最大限额。然后,墨菲开始收购报社,报纸和电视台一样,都是依靠广告支撑的行业,而且收益高,进入壁垒也高。

在墨菲和伯克的领导下,大都会广播公司逐渐发展成为一个集广播、有线电视和出版为一体的传媒帝国。对于汤姆-和丹-伯克的合作,巴菲特在后来给出的评价是:

“也许是有史以来甚或永远都是世上最伟大的管理双人搭档。”

在大都会经营的过程中,墨菲逐渐的发展出公司的经营哲学:控制成本、精简、雇佣最合适的人并充分放权,去中心化或者分散化管理,并将这套准则发挥到了极致。

墨菲和伯克很早就意识到,电视台的收入是周期性波动的,实现低成本是保证持续盈利的唯一途径。

关于这点,一个最经常被提及的传闻是:墨菲去就职的那家电视台的办公地点在一个废弃的修道院中,为了给广告客户留下一个专业的形象,他们决定粉刷墙面,但是墨菲只让刷面朝大街的两面墙,另外两面墙就没有粉刷,因为他们对着河流。

在管理公司的过程中,他们将预算的编制作为起点,伯克和他的CFO会极其仔细地逐行审阅运营预算,核查每一项资本支出、人员和盈余数字。

另外,大都会公司总部的运营成本非常低,没有法务部,也没有公共关系部,处理媒体来电的是墨菲的私人秘书,没有花钱聘请专人处理此事。

在收购美国广播公司时,整个公司总部仅有36名员工,没有人力资源部,没有并购工作人员。

大都会广播公司的出版部门,总部只有三个人,其中还包括一名行政助理,经营范围包括6家日报、若干杂志集团和读者俱乐部。

大都会广播公司的招聘政策与众不同,由于墨菲和伯克在从事加入之前,并无任何广播行业的经验,因此,他们倾向于任用聪明、能干、有活力的员工。公司赋予年轻管理者们极大的自主权,发现了可造之才便将整个部门交由其去管理。

伯克和他手下的经理们都知道不用向总部递交周报,因为没人会看这些东西。只要各家电视台营运数据达标,长期运行良好就行。

在大都会广播公司的年报内页上都印有一段话:

“去中心化是我们的经营哲学的基石。我们的目标是尽己所能聘请最佳人选,并赋予他们完成其工作所需要的责任和权威。所有决策都在地区层面制定。我们期待自己的经理们……永远具有成本意识,认准并充分挖掘销售潜力。”

威廉-桑代克在《商界局外人》中,这样评价墨菲的管理哲学:

“去中心化反映出来的是一种发自内心的谦逊,承认公司总部并不知道所有的答案,承认大部分实际价值是由地区经历创造出来的。没有一家公司如大都会广播公司那般把去中心化放在公司价值观的中心位置。”

因为采用了这些举措,墨菲旗下那些电视台的利润率创下了行业之最,超过了50%,远远高于30%的行业平均水平。

1969年,巴菲特和墨菲经人介绍相互认识,并且成为好友。

尽管在各种公开资料都没有提到过,但是巴菲特在1973年-1974年间买入《华盛顿邮报》、在1977年收购《布法罗晚报》,很难说不是受到了汤姆-墨菲经营媒体事业的影响。

关于自己和巴菲特在经营哲学的相同之处,墨菲曾经这样讲过这样一段话:

“我们两人都认同分散管理哲学:审慎聘用关健岗位人员;在组织内下放决定权;制定宏观准则,抵制干涉细节的诱惑。换言之,不要雇了一条狗还想自己亲力亲为来吠叫。”

虽然这句话时汤姆-墨菲所讲,但是和巴菲特在公司年报中所讲的那些朴素的管理哲学非常的一致。

劳伦斯-A-坎宁安教授曾经总结过伯克希尔管理哲学的核心,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预算意识,雇用有创业精神的主动行事者,分散化与自主管理,技能习得,恒久感,愿意宽恕错误但绝不纵容道德缺失。

所以,墨菲的那些管理准则在伯克希尔也发挥着效用,而且巴菲特在分散化管理方面比曾经的墨菲走得还要远。

伯克希尔总部的员工人数比墨菲当年的总部还要少;而且巴菲特也不召开年度预算会议;伯克希尔子公司的CEO们也被赋予了充分的信任来贯彻执行公司的文化。

巴菲特曾经讲过,他和查理芒格不会插手子公司的经营,只在关键人员的任用和资金分配上发表意见。

所以,巴菲特的确从见证墨菲建立起一个传播帝国的过程中学到了许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