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洋参,中药材,是五加科植物西洋参干燥的根,其味甘、微苦,性凉,归心、肺、肾三经,益肺阴,清虚火,生津止渴,主治肺虚久嗽,失血,咽干口渴,虚热烦倦。 实验动物药理学研究证实,西洋参主要药效成分为皂苷、黄酮和多糖类成分,皂苷类成分具有兴奋中枢神经、抗疲劳、改善记忆力、抗炎、抗凝血、增强心肌收缩力、抗心肌缺血和缺氧、抗血栓、调节血压、抑制血小板聚集、提高免疫力、抗肿瘤等作用。黄酮类成分具有抗氧化、清除氧自由基、抗衰老、降低血管脆性、改善血管通透性、改善血液循环、调节血脂代谢、抗肿瘤、降血糖、提高免疫力、护肝等作用。多糖类成分具有抗氧化、抗衰老、调节免疫、抗病毒、抗肿瘤、降血糖等作用。 中阳衰微、胃有寒湿者忌服西洋参。感冒发热病人不宜服用。三七、人参、西洋参同属不同种,三种中药材有交叉过敏反应,因此对西洋参、三七、人参过敏者应禁用西洋参。西洋参不宜与藜芦、五灵脂同用,这是因为西洋参反藜芦,属于十八反,西洋参畏五灵脂,属于十九畏,就是西医所讲的配伍禁忌。西洋参可影响睡眠,表现为神经兴奋、心情烦躁、忧虑等,对药物比较敏感的老年人以及严重失眠患者应慎用西洋参,孕妇和哺乳期妇女也应慎用西洋参。 黄芪为补气要药,味甘而性微温,有补气生血,益气通脉,敛汗固脱,托疮生肌,活络宽胸,养心定悸,扶正祛邪,健脾利湿化浊之功效。用于因气虚卫表不固所致,症见自汗,气短,乏力,舌淡,脉弱;因脾气虚弱,心气不足,血脉涩滞,心失温养所致,症见心悸气短,神疲乏力,自汗、胸闷,动则悸甚,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弱;由脾虚湿滞,困遏清阳,壅塞肝胆,疏泄失常所致,症见胁肋不舒,纳差食少,或面目及肌肤淡黄晦黯,心悸,气短,神疲乏力,腹水,便溏,舌淡苔薄,脉濡细;因气虚不摄、中气下陷所致,症见倦怠乏力,久泻,脱肛,子宫脱垂,舌淡,脉弱。 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黄芪具有抗心肌缺血、保护心肌、保护神经细胞、抗脏器损伤(肝保护、肾保护、肺保护)、促进造血功能、增强免疫功能等药理作用,适用于病毒性心肌炎、心功能不全、慢性肝炎,还有用于萎缩性胃炎、脑梗死、白细胞减少症、慢性阻塞性肺病、病毒性心肌炎、慢性心力衰竭、小儿脑瘫、缺血性脑损伤、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再生障碍性贫血、过敏性紫癜、防治化疗所致消化道毒副反应的报道。其中肾脏保护功能表现为能减轻缺血再灌注肾损伤动物肾组织变性,降低血肌酐、尿素氮含量,保护ATP酶活性;能纠正糖尿病动物过高的血浆渗透压,减慢肾小球基底膜的增厚,适用于糖尿病肾病并慢性肾衰竭、原发性肾病综合征、高血压性肾损害、调节慢性肾盂肾炎患者免疫功能。 在安全性方面,文献报道显示,黄芪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过敏反应,表现为皮疹、荨麻疹、斑丘疹、瘙痒、皮肤潮红、哮喘发作等,严重者发生过敏性休克。此外,黄芪还可引起头痛、失眠、呕吐、腹胀、腹泻、纳差、牙龈出血、四肢疼痛、震颤等不良反应,目前未见肾功能损害的报道。最后,黄芪不仅不会伤肾,还具有肾脏保护作用,可以用于糖尿病肾病、肾病综合征、高血压肾病、慢性肾盂肾炎等各种肾病的治疗。 三七是五加科植物三七的干燥根和根茎,是一种名贵的中药材,其味甘、微苦,性温,归肝、胃、大肠经,生三七主散瘀止血,消肿定痛,用于咯血、吐血、衄血、便血、崩漏、外伤出血、胸腹刺痛、跌打损伤、瘀血肿痛。熟三七主补血益气,用于神经衰弱、食欲不振、过度疲劳、失血虚弱、贫血、月经不调。三七粉是三七主根洗净,干燥,碾成的细粉。 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三七的主要药效成分为皂苷类成分(人参皂苷、三七皂苷、七叶胆苷)、黄酮(槲皮素)、多糖类成分以及三七素,皂苷类成分具有抗疲劳、改善学习记忆、兴奋中枢神经、抗炎、抗凝血、抗心肌缺血、抗血小板聚集、抗血栓、抑制脂质沉积、改善心肌能量代谢、降低心肌耗氧量、降低血压等作用。黄酮类成分具有抗氧化应激、抗肿瘤、抗衰老、抑制血小板聚集、降血压、调节血脂代谢、改善血液循环等作用。多糖类成分具有抗疲劳、抗氧化、抗肿瘤、调节机体免疫功能、保护肝脏、调节糖脂代谢、保护胃黏膜等作用。三七素具有止血作用。 三七是一种药物,并非保健品,可引起恶心、呕吐、口干、烦躁、不安、失眠、皮疹、瘙痒,甚至出血等不良反应,切莫滥用。中医理论认为,生三七化瘀止血,消肿定痛力强,大凡瘀血性出血,跌打损伤,瘀肿疼痛皆可使用,熟三七止血化瘀作用较弱,偏于补虚强壮,多用于虚损劳伤,气血不足者,有上述适应症的男性朋友可以使用三七粉。从现代医学的角度讲,三七提取物确实有一定药理活性,可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辅助治疗,但三七粉的作用目前并不明确,有心脑血管疾病的男性朋友应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遵医嘱使用。 |
|
来自: 新用户3596Ds5V > 《心脑血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