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君有疾,不治将恐深!

 何处天下 2021-12-02

人生在世,生老病死,“生、老、死”我们无能为力,可是“病”上我们一直在努力。从古时候的巫术,到当代越来越细的医学分科,人类在对抗疾病的历程上不断前行。

但是,医学的门槛太高,大多数人对于医学的认识也是高深莫测,道听途说有之,信口雌黄有之,振振有词有之,总之让人感觉云里雾里,不得要领。虽有个别人也是久病成医,但往往只是“术”上的提高,而从理论上系统的认识疾病和健康、医疗活动及医学知识尚未涉及。

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能有一本能让普通大众得以认识、探求医学这门高深学问的书籍,那就更好不过了。

刚好,《薄世宁医学通识讲义》一书填补了这一空白,该书作者薄世宁,是北京大学临床医学博士,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突发事件现场医疗救治指导专家,参加指导2013年四川雅安地震伤员救治、2015年广西柳州连环爆炸伤员救治、2016年江苏盐城龙卷风伤员救治,实战经验丰富,理论知识扎实。

《讲义》中有一个章节很受启发,那就是“医患关系”。在大多数人心中,患者和医生的关系就是消费者与商家的关系,我给你付费,你负责给我把病看好。听着好像挺有道理,但是医疗活动的特殊性,决定了医疗活动并不能看做消费行为。

什么特殊性呢?医疗行为具有不确定性,每个病人具体情况不同,治疗过程和手段就完全不同,治疗结果也是具有不确定的。

而如果不是消费关系的话,那又是什么呢?一个比方很形象的说明,那就是治疗就像过河。医生和病人都以彼岸为目标,医生背着病人过河。在过河的过程中,只能制定一个大概的路线和方向,是否遇到暗流,是否能按时顺利到达,都存在不确定性。

这样的关系更像是联盟的关系,在渡河的过程中,双方要精诚合作,医生具有技术优势,掌握诊断技术,探究病因,提供治疗方案及预防策略,而病人积极贡献,提供有助于诊断和治疗的关键信息,并反馈治疗效果。这样,渡河的过程双方共同决策,共担风险,共享利益。

由此,医生和患者就是协同作战的联盟关系!

同时,这本讲义从基本共识、疾病原理、医生的决策思维、患者的思考等方面,搭建适合普通人理解的医学体系,让我们能更理性地看待疾病和治疗,也就更有助于个人的健康和幸福!

君有疾,不治将恐深!

君知疾,妙手将回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