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的碎片化时间是碎片化的,别人的是整合起来的

 何处天下 2021-12-02

时间最不偏私,给任何人都是24小时,时间也是偏私,给任何人都不是24小时。

                                                                                                    ——赫胥黎

毫无疑问,现在的社会已经是一个碎片化的社会。

于是,就提出了碎片化时间应用的话题。用排队的三五分钟听听书,看看单词,浏览咨询,知识付费走一圈,好不好?肯定比不听不看好,但是其实没什么用。因为就这点时间,你的记忆其实是不深刻的,顶多有个印象而已。所以,这个碎片化时间应用还只是碎片化的。

那如何应用碎片化时间才算更好呢?答案很可能就是,整合起来,即树立一个大目标,然后把大目标中的能在3、5分钟搞定的事项划分出来,分给碎片化时间,这样你的碎片化时间其实就是围绕大目标进行的,是整合的,而不是零碎的,这样很可能产出更高。

这样问题又来了,自己的3、5分钟都能干啥?这其实需要自己好好问自己一个问题,“在排队/开会前/等公交车......不同场景的3-5分钟碎片时间里,都可以用来做些什么?”

我的答案是:

我的排队/等公交车:环境比较吵杂,人员较多,在修行尚浅的时候,可以用来做的事项有:社群信息爬楼、阅读随身携带书籍/文章(纸质或者电子)、社群作业点赞点评、观察周围并随时记录、微信社交简短沟通、素材浏览筛选收藏、灵感随时记录等等。

开会前:环境一般为室内,环境安静,人员熟悉,可以用来与参会人员打招呼并简短交流、会议准备的最后确认、写作论点与分论点的关键词记录等等。

工作间隙:工作场所内时,可以做:素材的继续收集整理、写作大纲速记、30个俯卧撑/深蹲、利用深呼吸(哼唱歌曲、冥想)来缓解工作压力等。

由此,慢慢对碎片化时间自己的产出有了了解,然后把碎片化时间串联起来,共同聚焦大目标。

那么,上面的问题,你的答案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