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首流传千年的经典唐诗,还入选了现在的课本,但作者人品却极差

 江山携手 2021-12-02

说起盛世唐朝,帝王们起伏跌宕的爱情绝响,繁荣灿烂的大唐不夜城,以及浪漫洒脱的诗人们,无不令人向往,尤其唐诗,可谓是我国文化中的一大高峰。

即使到了几百年后的今天,依然有大量优秀的唐诗被选入课本,成为代代相传的经典。比如说到友情,我们引用的多半是李白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说到珍惜粮食,我们脱口而出的便是李绅的“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说到不畏艰险,我们引用的一定是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而李商隐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已成奉献精神的必备金句。然而,有一首唐诗名篇,虽然也是流传千年的经典,甚至入选课本中,但作者人品却极差。这是怎么一回事呢?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

律诗奠基人——宋之问

在唐朝几百年间,有名气有代表作的诗人多如牛毛、灿如星辰,如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鬼李贺,诗佛王维,但是无论唐朝有多少诗人,始终绕不过的一个人便是宋之问。

宋之问,字延清,乃是汾州(今山西汾阳市)人,若论家学渊源,宋之问也算是出身书香世家,其父宋令文不仅在唐高宗时官拜左骁卫郎将和校理图书,饶著声誉。

除此之外,世人皆知宋令文“不仅富文辞,且工书,有力绝人,世称三绝”。所谓虎父也无犬子,这宋之问和弟弟宋之悌、宋之逊自幼便展现出过人的天赋。

再加上他们个个勤奋好学,因此各得父之一绝:宋之悌骁勇过人,宋之逊精于草隶,宋之问则工专文词,与三国时期的“三曹”有异曲同工之妙。

作为诗人,宋之问可是老天爷赏饭吃的典范,年纪轻轻便有所建树,尤其在五言诗上,当时无人能出其右者,称得上是当时的“天花板”。

而在长期的接触以及大量的创作中,宋之问也逐渐摸索出更加细致精密的格律诗法则,致使五言律诗的体制更臻完善。后期更是在此基础上,创造了七言律诗的新体,因此他也成为了律诗的奠基人之一。

趋炎附势,以求仕途

我们知道,文人走仕途,是当时大热的求职方向,这宋之问自然也不例外。上元二年(675年),“伟仪貌,雄于辩”的宋之问进士及第,登临龙门。

入朝后宋之问便以文才为宫廷侍臣,与“初唐四杰”之一的杨炯分别代行掌管习艺馆,后来迁升为尚方监丞、左奉宸内供奉,只是两人的理想却天差地别。

话说,宋之问走红之时,也正是一代女帝武则天掌握实权之际。某年冬天,众臣陪同武则天到洛阳龙门香山寺上香之时,恰逢下雪。武则天一时兴起,便召集百官比试:以雪作赋,行诗最快者得赏锦袍。

左史东方虬抢先作出了一首《咏春雪》,接着宋之问的《龙门应制》也完成了。按照规则,本应将锦袍赐予东方虬。然而作为裁判的上官婉儿认为宋之问的作品更为精彩。

因此,宋之问才得以抱袍而归。这便是文坛佳话“龙门夺袍”的出处。自此之后,宋之问便有几分得意。不得不承认,宋之问其人,确实是才华出众。

若他能在文坛上深耕细作,必将行稳致远,然而入仕之后,宋之问被繁华迷了眼的宋之问,早已不甘如此,也开始了他的攀附权贵之路。

当时,作为男宠的张易之、张昌宗两兄弟,虽深得武则天喜爱,却广遭世人嘲讽。鉴于此,想走捷径的宋子问便主动接近二人,与之推杯论盏,引为知己,同时也通过他们,向武则天呈送自己歌功颂德的诗作。

乘着这股强烈的枕头风,让宋之问在短短15年间便从九品殿中内教跻身到五品学士。此后,宋之问对张家两兄弟就更为顺从了,甚至自降身份,为二人做仆。

作品一流,人品三流

我们知道文人向来清高,像宋之问这般谄媚逢迎,自是会被人看轻的,更何况他“趋的还是男宠的炎、附的还是男宠的势”。

因此,宋之问更加为人所不齿,但这并不是他最让人痛恨的地方,接下来的“因诗杀人”,则让大家彻底看清了宋之问的卑劣为人。

有一次,宋之问见到外甥刘希夷写出了“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的绝句,在此情况下,他便想将此诗挂在自己名下。

可惜的是,刘希夷自是不从,遭到拒绝的宋之问怀恨在心,之后便用装土的袋子将刘希夷压死。此等行径自是被世人口诛笔伐,宋之问也因此被列为诗坛之耻。

此后,随着武则天的退位、张家兄弟被判处,宋之问的仕途也开始走下坡路,而心有不甘的宋之问又想故技重施,趋附于安乐公主。

谁知,宋之问竟因此遭到太平公主忌恨。太平公主向中宗进言,就这样他于景龙三年( 709年)被下迁越州、担任(今浙江绍兴市)长史。

也就是在那时那地,他写下了自己最负盛名的代表作《渡汉江》:“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仅用二十字,便将对家人无限思念跃然纸上,笔力之深,引无数人共思归,因此也被奉为经典流传到现在。

来到清新秀丽的江南,宋之问的内心也得到沉淀,本想在此痛改前非,可却没能等来机会。公元712年,唐玄宗李隆基即位,随即展开对前朝残余势力的清算活动。

曾以多篇诗歌对武则天歌功颂德的宋之问,自然在其列,所以被直接赐死,享年56岁。作为诗人,宋之问早期的作品更像是他追求权势的利器,全是歌颂功德、粉饰太平的泛泛之作。

但随着人生起伏,他也创作出了像《渡汉江》这样的优秀作品,直击人心灵。但是作为官员,他此生并无建树,甚至因其低劣的人品而遭人唾弃。

后期虽有悔改,但为时已晚。尤其“因诗杀人”更是无论如何也无法原谅的。所谓一流作品,三流人品是矣,不知道最后被赐死的宋之问有没有后悔。

如果他不忘初心,选择在诗歌上钻研,肯定能创造出更多卓越的诗篇,不至于“因诗杀人”,也可免于悲惨的结局,可惜人生不能重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