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正能量大V的儿子选择自尽:请记住,你永远都有权表达负能量

 一杯咖啡心理 2021-12-03
自我成长专刊

AC专栏

适合大众的心理书单(2021-2022版)

给专业人士的心理书单(2021-2022版)


作者 | Arthur Chen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简介:心理圈稀有性别男颜值高咨询师,长相年轻、内心成熟的代表人物。座右铭:惜时惜人。咨询小时数:3500小时,研究方向:职场心理、婚恋两性、身心疾病、朋辈心理辅导。近期关注:要事第一、正念减压、网络时代人际沟通。

编辑 | 一杯咖啡全媒体编辑部  

拥有千万粉丝的网络大V、经济学家宋清辉12岁的儿子自杀了,这件事在网上引发了争议。一个年轻的生命逝去,当然是令人感到非常惋惜的,这一点没有什么争议的空间,也不应该有,争议主要是和这位父亲过往的言论以及他在儿子去世之后的一些表态不无关系。

首先,这位父亲作为经济学家身份出现的时候,时常在扮演所谓网络“正能量”大V的角色,也就是无论如何,都在唱各种高调,表示现在有多么多么好,有不好的也是别人的问题。一个被许多人诟病的地方就是,他觉得中国人的假期太多了,这样导致人变得懒了,应该要更加的努力拼命才可以。

另外,儿子去世之后,他通篇控诉学校,如老师的无能,心理工作者没有及时介入等等,很少有自己作为家长的反思。

这两点引发了网友的负面观感。对他儿子发生这样不幸的事件,也就同情不起来。

我认为,无论父母的立场是什么,都不应该株连孩子。反过来说,正因为父母亲可能不太靠谱,所以我们应该更加心疼这个孩子。另外,在这样悲伤的时刻,也应搁置往日的争执,对家属的非理性情绪多点包容。在此,我以个人名义向宋先生和其他家属致以诚挚的哀悼,希望他们能够早日走出哀伤之中。

当然,这不代表对已经成为公众事件的悲剧就不要反思了:

据不完全统计,自今年九月份至今,先后有无锡一初三女生坠楼、合肥十岁男生坠楼、杭州一四年级小学生跳楼、南京、湛江……坠楼事件近60起,年龄段集中在10岁至15岁之间。宋清辉儿子的自杀事件,恐怕不会是最后一起。

我们以宋清辉儿子去世作为一个案例来剖析,或许会看得更加清晰,也能给防止儿童自杀事件提供一些可行的思路:

正能量的鼓吹者,最终没能让自己儿子也正能量地活着,这充满讽刺意味的结局,给我们留下了哪些深刻的教训?

详见本文解析。

一、“正能量”并不是真的正能量

目前,社会确实弥漫着一种鼓吹“正能量”的气氛。

然而,这些“正能量”,与那些真正积极的情绪还是有区别的,大致体现在以下三点:

1、看不得个人会有缺陷,会有局限,甚至连个人的特点、个性有时候也会被当做“问题”,似乎人应该是朝向(他们理解的)“完美”发展。一旦“出格”,就是有大问题。

比如,现在有不少小学校,甚至是幼儿园,孩子有些顽皮,坐不住,这种孩子本来的天性,都会报告给家长,认为这是孩子“不正常”的表现,不够正能量。何其荒唐!但是,这类现象却非常普遍地存在着。

2、一旦发现了问题,那么问题也跟自己没关系,都是别人的问题。即便问题是出在自己的身上,也是因为别人存心坑自己,自己是受害者。

总而言之,自己就是不会有什么问题,问题都是别人的。

3、喜欢美化、粉饰、拔高一些本来平平无奇,甚至可能也有一些瑕疵的地方,甚至有比较严重问题的时候,也会努力“看到积极一面”。

后面两点,实际上也都是为第一点而服务的,也就是通过各种办法,要么是甩锅给别人,要么是粉饰,保证一切都是“正能量”的。

二、长期身处在这种正能量环境中的人,会怎么样?

长期身处在这种正能量环境中的人,会是什么样的感觉?

首先,是强烈的压抑感

在这种环境中,一个人没有办法表达真实的自我,只能一味地去迎合,自己心里真正想说的话,没有办法说出来,一些负面的东西,只能吞进肚子咽下去。甚至久而久之,自己都很难体会到真实的自我,因为被压抑到很深的内心,只有压抑感在提醒自己好像有哪里不太对。

其次,会有强烈的虚假感

因为这些状态本身就不是真实的,就是有各种各样的问题的,但是又不能够说出来,那么就会感觉到现实中的那些都是虚情假意,甚至会对生活的意义产生强烈的质疑感。

再次,会感到生活没有希望。因为问题持续存在,但是被“正能量”遮掩以至于看不到解决的可能,甚至对方完全不认为这是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就不太可能有进步空间,自然也就不会产生希望感。

我们换位思考一下,如果宋清辉就是用他对外展现的那么正能量的方式在营造自己的家庭气氛,他的孩子肯定是长期处在这种压抑状态之中。在这样的状态之下,在他看来父母就是虚假的人,自己也是虚假的人。当然,做这种虚假的人,也会让他找不到什么生活下去的意义。此外,他也看不到父母会有改进的空间。他的绝望感该是多么的大。

假设宋清辉的儿子所在的社会(即学校)也是这种氛围的话,双重夹击之下,那就更生无可恋了。

他会走上这条道路,实际上也就不那么奇怪了。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有不少这样令人“意外”的自杀事件发生。孩子生前似乎很开朗,也没有跟父母说过自己有什么负面情绪,父母也觉得孩子挺好的,突然某一天出了大事,所以觉得很“意外”。

我认为,如果从他们所处的环境(无论是家庭小环境,还是学校、社会等大环境)不允许他们表达负面情绪,只愿意他们表达正面情绪着手探寻原因的话,或许就不会那么“意外”了。

三、为何一个人一定要有表达负面情绪的权利

表达负面情绪为什么那么重要?

首先,我们这些不够正能量的情绪都是有其功能的

情绪是一个人的生理反应,其实是不受理性控制的。任何一种情绪,都有其原因,都在给我们提供一些重要的信息,假设我们只允许一些情绪表达,禁止另一些情绪表达的话,会导致信息通道不畅通,无法为我们提供完整的信息,会直接影响我们作出更科学的判断。可以说,这本身就是违背人性的。

其次,一个人能够体验到一些负面的情感,就能够及时推动其去减压。

这些情绪就是在告诉你,最近的压力有点太大了,你需要给予自己一些空间去释放。

现代人比较大的问题,就是不会减压,甚至连发现自己的压力都很困难。因此,表面看起来没有什么“问题”的孩子最后走了极端,父母会感到很“意外”的背后,其实是因为表达负面情绪、提醒要及时处理的通道被阻断了,自己可能也没办法“喊停”,最后全面崩盘。

另外,这其实也妨碍了他们去体验“好”的情感。

当“坏”的情感被消灭掉之后,“好”的情感也就失去了对照物。我们如何能够在没有“坏”的情况下,去真正意义上体验什么是“好”呢?在这个状态下,可能那些“好”的情感,也就没有那么好了,甚至可能会被体验成“不怎么样”,甚至会比较麻木,没有感觉。事实上,在这种情况下,营造出来的所谓“正能量”,实际上也就变成了一种负能量。

因此我提倡大家要去体验负能量,要表达自己的负能量,要拥有自己的负能量。

一个能够做到这些的人,才是一个完整的人,是一个健康的人,更是一个能够拥有自己生命的人。

不管别人允不允许,你都一定要允许自己,拥有表达负能量的权利。

在如此多生命的消逝之后,这更应该是一种必须。

四、摆脱“虚假的控制”

我们一定要抵制那些只会唱高调,只会表达正能量,完全不允许表达负能量的现象,因为这既是不健康的,而且也是不科学的,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这也是导致许多所谓“负能量”现象发生的根本性原因之一。

我在这里也想尝试剖析一下,这些人到底怎么了,像着了魔一样一定要让自己、让别人、让社会充满正能量。

我认为,他们其实处于一种“虚假的控制”之中。他们以为,这些情感是能够受到自己掌控的,自己不想出现的,就可以出现,甚至他们还以为自己的手可以伸得很长,去掌控别人的情绪。

然而,这不仅不可能,而且很好笑。

事实上,你连自己的情绪都控制不了(你没有办法忍受别人表达负面情绪,本身就说明你没有办法控制自己的情绪),何以谈你去控制掌控另一个人的情绪呢?

你一定要这么做,最后只会以让你失控的状态,向你表达你所做的这一切都是失败的而告终。

对于孩子而言,自杀其实就是一种让你失控的表达,他以你无法掌控我生命的决绝,向你证明你无法真正操控他。

当然,同样会让人体验这种失控感的还有更为恐怖的做法:一些孩子“杀父”、“弑母”,社会上一些极端的事件,这些现象其实也是在做终极表达,你是控制不了的,最后是会失控的。

当然,我们没办法控制这些人的想法。如果你想要去干涉他们的想法,让他们不要那么正能量,那么你其实也是犯了和他们同样的错误。

你真正能做的是,去理解你是没办法控制这一切的,坦然接受负面情绪给你的善意提醒,并找到在你的文化背景下,无论尺度有多大都有的表达通道:

可以是树洞,可以是日记,可以是你要好且能够理解你的朋友,可以是你的咨询师……

请记住,你永远都应该有表达负能量的权利。如果别人不赋予你,你也一定要赋予你自己。

当然,我也诚挚地希望,那些还在“正能量”大梦中的人,能够早日幡然醒悟,去面对自己的负能量,因为不管你喜欢不喜欢,这就是你真正拥有的力量。

END

都看到这里了,请动动手指
给本文打个分
一杯咖啡读者调查时间


您还想看到“心理信息共享”、“自我成长”什么方面内容?或者,想看一杯咖啡编辑部推送关于其他什么方面、主题的文章?
也欢迎底部留言告诉我们(我们会保护您隐私,不会公开出来,请您放心留言。)

再推荐你几篇好文章
上海某区争议心理问卷惹祸,真的只是因为专业不够吗?
写给已经远去的“鹿道森”,也给和他有着类似想法的年轻人
为什么宽慰他人或自己“别担心”,通常行不通?
那些强迫自己迎合父母的孩子,后来都怎么样了?
爱具体的人,不要爱抽象的人,爱生活,甚于爱生活的意义
“实话实说”可能会给人带来情感痛苦|如何智慧发言而非咄咄逼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