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圣人的政治理想是怎样的?孔子如是说。

 书语人间 2021-12-03

书海泛舟,人间清欢

大家好呀~

今天,我们继续来读儒家经典,四书里的《论语》


01.
孔子的政治理想

子曰: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
《论语·子路十三》

期月,是一周年。孔子说,如果有人给我机会,让我治理国家,我只需要一周年,就可以初见成效,三年一定会有大成就。就是我们现在常说的,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

据《史记》记载,这句话是孔子在卫国说的。

孔子第一次在卫国,卫灵公只当他是门面人物,并不真正用他。孔子留下了一句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后,便离开了。

几年后,孔子又回来了,卫灵公很高兴,但因为年纪大了,没心思干事业了,孔子没办法,发表了上面这句感慨后,便得离开了。


一年见效,三年有成,到底是个怎样的标准呢?

张居正是这么说的,一年弊政革除,良政复兴,纪纲法度渐次就理,皆有可观。若至于三年之久,则教化行而风俗美,礼制齐备而音乐和,民生富足,民德一新,治功有成。


这个标准很高呀。

因为弊政的背后,是利益集团,触动利益,势必会引起当权者的反感。历史上的好几次变法,都是因为这个原因失败的。


而至于后面的教化、风俗、礼制,那就更难了,绝非一日之功能够实现。毕竟,孔子的政治理想,是效仿周公,建立新的社会秩序。

难啊,难。


02.
榜样的力量

子曰:善人为邦百年,亦可以胜残去杀矣。诚哉是言也!
《论语·子路十三》

善人,是指良善的人,是好人,但比圣人又差了一个档次。如果善人能治理天下一百年,那么也能够去杀恶人、去除死刑了。

这句话是孔子引用的,他深以为然。

而历史上,的确有人做到了,比如,汉朝自汉高祖刘邦、惠帝到文景之治,四代都是仁厚的君主,以致民风淳朴,刑法都快用不上了。



03.
成仁政,
圣人只要三十年

那么,圣人达到上述这个境界要多少年呢?

子曰:如有王者,必世而后仁。
《论语·子路十三》

三十年为一世,王者,也就是圣人,比善人更伟大,只要30年便可以成仁政。

成仁政的标准是什么呢?在《汉书·平当传》里有讲,三十年之间,道德和洽,治礼兴乐,灾害不生,祸乱不作

三个三年,九年实现余粮有三年,这叫,五谷丰登的登;两个九年,一十八年,还这么好,有六年余粮,叫三个九年,二十七年,还可以持续发展,有九年余粮,叫太平

德化流洽,礼乐成焉,这就是太平盛世了。


二十七年,差不多三十年,实现理想社会,历史上,从文武周公,到成康之治,都达到了这个标准,这是四代领导人。

文王行仁义天下归心,到武王伐纣,推翻殷商的统治,再到安定下来,成王六年,周公开始治礼作乐,康王时期没有一个死刑犯。

可见,西周的政治是最好的,难怪孔子会念念不忘。


以上,便是今天的内容。

下一篇里,灵遥将继续为你带来《论语·子路十三》的共读。

敬请期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