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金瓶梅》物事解疑(三):头面(女)与巾帽(男)

 心中有一个太阳 2021-12-03

明代是继宋朝之后,中国市井气息最浓烈的朝代。开国皇帝朱元璋崇尚简朴,制定了等级森严的冠服制度,上至帝侯将相、下至士农工商,服饰的面料、样式、尺寸、颜色都有严格规定。但是到了明朝中晚期,随着商业经济兴盛发达,国家服饰禁令已经无法抑制整个社会追求时尚奢华的欲望,服饰界限变得模糊,服饰潮流由“俭素”向“华丽”发展。在不断的继承、开创之下,大明衣冠,华美繁复,至于极盛。

之前已总结《金瓶梅》中的男女服饰,下面看看书中展示的女性头面首饰和男性冠冕巾帻。

一、头面首饰(女)

王蜀宫妓图(明 唐寅)

明代女子的发饰繁多,一整套头面首饰包括:挑心、分心、满冠、顶簪、掩髻、花钿(头箍)、围簪、簪子、耳环等一系列的饰品。

在认识这些首饰之前,首先得请出它们的基本盘——鬏髻(又叫䯼髻)。

明代金丝鬏髻
明代银丝鬏髻(来源:时尚芭莎)

鬏髻从宋代的特髻、冠子发展而来多用银丝、金丝或马尾、篾丝、头发等编成(也有用纸或织物做的),外面通常覆以黑纱,形似圆锥,罩住头顶的发髻。简单说来,就是一顶假发髻。使用时把它罩在头顶的真发髻上,用簪子别住,之后在其上插戴各式首饰,这就是“头面”。

第二十回,初入西门府的李瓶儿“教西门庆拿与银匠,替他做一对坠子。又拿出一顶金丝鬏髻,重九两,因问西门庆:'上房他大娘众人,有这鬏髻没有。’西门庆道:'他们银丝鬏髻倒有两三顶,只没编这鬏髻。’”

明代女子 一套标准的鬏髻头面有:戴在正中的分心、戴在底部的钿儿、戴在顶部的挑心、戴在后部的满冠、分心左右的草虫簪、两侧的金花头银脚簪、戴在鬓边的掩鬓等,这些簪子插在鬏髻上,可以起到固定的作用。 范濂《云间据目抄》中说得很明白:“妇人头髻,在隆庆初年,皆尚圆褊,顶用宝花,谓之'挑心’,两边用'捧鬓’,后用'满冠’倒插,两耳用宝嵌大镮。”

全套鬏髻首饰(来源:网络图片)
全套鬏髻头面(来源:撷芳主人《大明衣冠》)
第二回潘金莲、西门庆初遇,西门庆眼中的她:头上戴着黑油油头发鬏髻,一迳里踅出香云,周围小簪儿齐插。斜戴一朵并头花,排草梳儿后押。
第十五回:(李桂姐)家常挽着一窝丝杭州攒,金缕丝钗、翠梅花钿儿、珠子箍儿、金笼坠子。
第六十八回:不一时,吴银儿来到,头上戴着白绉纱?髻、珠子箍儿、翠云钿儿,周围撇一溜小簪儿。

当然,与鬏髻类似的还有“冠”。从文中来看,似乎与鬏髻的区别只在于佩戴者的地位——一般是官员夫人。在二十九回里吴神仙看相时说春梅将来“必戴珠冠”,吴月娘感觉不舒服,说:“我只不信说他春梅后来戴珠冠,有夫人之分。端的咱家又没官,那讨珠冠来?”西门庆先做副提刑,后转正,吴月娘就戴上了“白绉纱金梁冠”(第七十八回)、“五梁冠儿”(第九十六回),而其他妾室没有戴冠的描写。再后来,玉楼嫁了知县的儿子、春梅因为做了周守备夫人,也都戴上了“金梁冠”(第九十一回、第九十五回)。此外,还有乔太太的“叠翠宝珠冠”、林太太的“金丝翠叶冠”,二人身份更高,均为朝廷命妇。

绣像本中,并没有出现全套头面首饰(词话本中较多),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挑心

鬏髻正中的就是挑心

我查阅了一些资料,关于挑心、分心的定名有争议,在此以扬之水先生研究为准。挑心被定为插在整个发髻最中心处的大簪,造型为上窄下宽的三角形。但在绣像本中,几乎没有提过挑心,只在第九十回来旺偷拐孙雪娥,雪娥偷了府中首饰金银逃走被捉时有一处,“向雪娥名下追出金挑心一件,银镯一付,金钮五付,银簪四对,碎银一包。”。

2.分心

明代金镶宝三大士分心

分心是明代妇女插戴在髻前正面、钿儿上方的簪子。分心的形状呈弧形,面积较大,工匠有更多的发挥空间,所以其上造型丰富,按书中描写,有观音、莲花(满地娇),极尽工巧。

西门庆见他头上戴金赤虎分心,香云上围着翠梅花钿儿,后髩上珠翘错落。(第六十七回)

书中三处:金镶玉观音满池娇分心;金赤虎分心;金镶玉观音满池娇分心。

3.花钿(垫根儿)

明代金嵌宝四季花钿儿

花钿戴在髻正面底部,整体呈弧形环带状、造型细长的一种发簪,背面有垂直向后的簪脚,在佩戴的时候需要插戴入发中。

书中第二十回,李瓶儿要西门庆打造一支垫根儿。“妇人道:'我不好戴出来的。你替我拿到银匠家毁了,打一件金九凤垫根儿,每个凤嘴衔一溜珠儿,剩下的再替我打一件,照依他大娘正面戴的金镶玉观音满池娇分心。’”
第九十五回,春梅要薛嫂打造一支九凤钿,“薛嫂打开花箱,取出与吴月娘看。只见做的好样儿,金翠掩映,背面贴金。那个钿儿,每个凤口内衔着一挂宝珠牌儿,十分奇巧。”(第九十五回)

书中几处:翠梅花钿儿;金镶分心翠梅钿;金九凤垫根儿;金满池娇九凤甸儿;翠梅花钿;大翠重云子钿;九凤钿。

4.簪

明 长泾镇夏彝妻蒋宜人 金花簪

书中较多的是俗称“金裹头”或“一点油”的小簪子,式样较为简单,只在簪头上做个造型。它们的作用一是点缀,二是固定发型。

计有:并头莲瓣簪;番石青填地、金玲珑寿字簪(李瓶儿赠西门庆);金头莲瓣簪(孟玉楼)。

5.耳坠

耳饰。

金笼坠子;青宝石坠子;金镶紫瑛坠子;金灯笼坠耳;金镶假青石头坠子。

6.卧兔儿

一种华贵的头饰。周汛、高春明《中国历代妇女妆饰》:“到了冬天,更有用貂鼠、水獭等珍贵毛皮制成额巾,系裹在额上,既可用作装饰,又可用来御寒,是一种非常时髦的装束,俗称'貂覆额’,或称'卧兔儿’。

绣像本中提到两种“卧兔儿”,貂鼠卧兔儿;海獭卧兔儿。

第二十一回,吴月娘月下祝祷情感西门庆。“西门庆把月娘一手拖进房来。灯前看见他家常穿着:大红璐绸对衿袄儿,软黄裙子;头上戴着貂鼠卧兔儿,金满池娇分心……”
第六十八回,“郑爱月儿、爱香儿戴着海獭卧兔儿,一窝丝杭州攒,打扮的花仙也似,都出来门首迎接。”

7.头箍

明代珠子箍

一种两端窄、中间稍阔的布条,其上加以装饰。

珠子箍;紫销金箍;


二、巾帽(男)

明代男子巾帽形制众多,足以同时髦多变的女裙相媲美,明代史籍中留下正式名称的男子巾帽就不下40种,名目繁多又因时变异。

1.万字巾

图右男子所戴为万字巾

形状上阔下窄,形状如万字,明代以前多用于庶民,明初规定为教坊司官吏之服,后广泛用于武艺教头。

(武松)头戴着一顶万字头巾,上簪两朵银花;身穿着一领血腥衲袄,披着一方红锦。(第一回)
那李贵诨名为山东夜叉,头带万字巾,身穿紫窄衫,销金裹肚,坐下银鬃马,手执朱红杆明枪,背插招风令字旗,在街心扳鞍上马,往来卖弄手段。(第九十回)

2.缠棕帽

系一种用棕梠毛编制的礼帽。明代始广为流行。叶梦珠《阅世编》卷八《冠服》形容:“冠棕结草帽如笠而高”张竹坡对此帽有批语:富家气象,看来不便宜。

第七回西门庆去杨姑娘家提亲:这西门庆头戴缠棕大帽,一撒钩绦,粉底皂靴,进门见婆子拜四拜。

3.瓦楞帽

元代帽式,沿用至明。方形平顶,顶缀珠玉,帽身由四片仰面瓦楞状织片缝缀而成,帽檐如缓坡,延至前额,可以遮阳。范濂《云间据目抄》卷二《记风俗》曰:“瓦楞骔帽,在嘉靖初年,惟生员始戴,至二十年外,则富民用之,然亦仅见一二,价甚腾贵。……万历以来,不论贫富,皆用骔,价亦甚贱,有四五钱七八钱者,又有朗素、密结等名。”明万历年间,物美价廉的瓦楞帽大量涌向市场,成为大众服饰。

妇人道:“负心的贼!匾担大蛆叮口袋,管你甚事?”一手向他头上把一顶新缨子瓦楞帽儿撮下来,望地上只一丢。(第八回)

玳安只顾在厅前伺候,讨回贴儿。只见一个年少的,戴着瓦楞帽儿,穿着青纱道袍,凉鞋净袜,从角门里走出来,手中拿着贴儿赏钱,递与小伴当,一直往后边去了。(第九十七回)

4.网巾

《新龙门客栈》中吴启华所戴的就是网巾

明代成年男子用来束发的网罩,大多是用黑色细绳、马尾、棕丝编织而成,一般是衬在冠帽之内,也可以直接露在外面。全社会各阶层通用,所谓“人无贵贱皆裹之”。第十二回,李桂姐撺掇西门庆剪下潘金莲一束顶发,西门庆就找的“我要做网巾”的借口。

另外,戴网巾是男子成年的标志。

第九十五回:(春梅)与了玳安一方手帕,三钱银子,抬盒人二钱。春梅因问:“你几时笼起头去,包了网巾?几时和小玉完房来?”(第九十五回)

5.方巾(四方平定巾)

方巾明初颁行的一种方形软帽。为职官、儒士所戴的便帽,以黑色纱罗制成,其形四角皆方,所以又名“四角方巾”。方巾大多为文人官员士子闲居所佩戴。而儒巾多为举人以及在学未第之学子比如秀才等所佩戴,且戴儒巾时多穿着襕衫。

西门庆更毕衣,走至窗下偷眼观觑,正见李桂姐在房内陪着一个戴方巾的蛮子(丁二官)饮酒。(第二十回)

6.三山帽

明代宦官、锦衣卫多戴三山帽。《金瓶梅》第七十回“只见一个太监,身穿大红蟒衣,头戴三山帽,脚下粉底皂靴。”

7.忠靖冠、忠靖巾

明代嘉靖年间制定的官帽之一。其冠式以铁丝为框,乌纱、乌绒为表,帽顶略方,中间微起,前饰冠染,压以金线;后列两翅,亦用金缘。四品以下不用金线,改用浅色丝线。明人在忠靖冠的基础上还设计了“忠靖巾”,同属官员服饰。西门庆做了提刑宫,因此也常戴着忠靖冠、忠靖巾。

西门庆带忠靖冠,丝绒鹤氅,白绫袄子。(第四十六回)

西门庆坐着凉轿,玳安、王经跟随,到门首下轿,头戴忠靖冠,身穿青水纬罗直身,粉头皂靴。(第六十一回)
西门庆道:“我知道。”一面分付备马,就戴着毡忠靖巾,貂鼠暖耳,绿绒补子氅褶,粉底皂靴,琴童、玳安跟随,径往狮子街来。(第七十七回)

8.披巾:便帽

西门庆约午后时分,吩咐玳安收拾着凉轿,头上戴着披巾,身上穿青纬罗暗补子直身,粉底皂靴,先走在房子看了一回装修土库。(第五十九回)

9.渗青巾

月娘方才床上歪着,忽听里面响亮了一声,床背后纸门内跳出一个人来,淡红面貌,三柳髭须,约三十年纪,头戴渗青巾,身穿紫锦袴衫……(第八十四回)

10.幅巾

一日,杏庵头戴重檐幅巾,身穿水合道服,在门首站立。(第九十三回)

11.儒巾

“皂条软巾”,后垂双带,俗称“儒巾”。明王圻《三才图会》:“儒巾,古者士衣逢掖之衣,冠章甫之冠,此今之士冠也,凡举人未第者皆服之。”

陈敬济骑大白马,拣银鞍辔,青衣军牢喝道。头戴儒巾,穿着青段圆领,脚下粉底皂靴,头上簪着两支金花。 (第九十七回)

为了整理《金瓶梅》中的男女服饰,我一头扎进纷繁复杂的大明衣冠中,差点淹死。庆幸自己不是做学术研究,学海无涯深不可测,实在是太复杂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