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伤寒论条辨浅释4——条辨9-14

 风吟楼 2021-12-04
九、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发于阳者七日愈,发于阴者六日愈,以阳数七、阴数六故也。


倪海厦注有发热恶寒的症状就是病发于阳,病发于白天;没有发热,只有恶寒的症状就是病发于阴,病发于夜晚。无论病发于阳还是发于阴,病程都需要整六天的时间来自愈。


胡希恕注发热恶寒病发于太阳病;无热恶寒病发于少阴病。发于阳者七日愈,发于阴者六日愈。六日、七日只是约略之词。


刘渡舟注“阳”指阳证,阳经的病症,以发热为主的症状,多数阳证;“阴”指阴证,阴经的症状,恶寒、厥逆而不发热,多属阴证。对于六日愈、七日愈的观点持保留态度。


郭生白注:凡是病有发热的便是阳性病理过程,发热恶寒意在发热。凡是病无热恶寒的便是阴性病理过程。对于六日愈、七日愈的观点持否定态度。


阴阳的释义非常广泛,阴阳的表现方式有:寒热、表里、脏腑、上下、气血、实虚等等;身体组织之内分泌液、水分、血浆等有物质者谓之阴,身体之抵抗力、细胞之新陈代谢力、各脏腑之自然机能等无形者谓之阳;身体机能亢进为阳,身体机能衰弱为阴等。学习的重点在于感悟阴阳的意义,不在于死记硬背文中提及的各种表现。
 
十、太阳病,头痛,至七日以上自愈者,以行其经尽故也;若欲作再经者,针足阳明,使经不传自愈。


太阳病有不需要服药而自愈的转机,太阳本经的邪气经过七天之后已经衰退,无力再传。生活中常见体质好的人感冒不服药,自己康复也很常见。一般的太阳病在六七天要传里的时候多,传里可传入阳明经或少阳经。针刺足三里穴可以防止邪气传入阳明经,针刺足临泣穴可以防止邪气传入少阳经。


十一、太阳病,欲解时,从巳至未上。

倪海厦老师用五运六气的理论解释此条辨。辰时为太阳所主,巳时为厥阴所主,午时为少阴所主,未时为太阴所主。常人经气顺时针而走,太阳受邪,病愈之后太阳经气顺进入厥阴、少阴、太阴,所以太阳病欲解时,从巳时至未时。

十二、中风表解而不了了者,十二日愈。

中风症状用桂枝汤发汗之后,还有一点点不舒服的地方,十二天的时间内也可以自愈。

刘渡舟、胡希恕、郭生白等等老师对第十一条、十二条条辨中提及的时间天数都认为没有深入研究的必要。


十三、病人身大热,反欲近衣者,热在皮肤,寒在骨髓也。
十四、身大寒,反不欲近衣者,寒在皮肤,热在骨髓也。


这两条条辨就是中医在辨证寒与热的准则,如果摸病人,身体很烫,病人还要穿衣服,就是热在皮肤寒在骨髓,这是真寒假热。如果摸病人的身体是冰的,而病人不要穿衣服,要脱掉,就是热在里面,这就是表寒里热,热在骨髓,真热假寒的现象。少阴篇中的通脉四逆汤提及的症状就是典型的真寒假热的症状,实践中大多数癌症晚期的患者都可见到真寒假热的症状,一些癌症晚期的患者,临终前想喝冰水也是阴阳格拒真寒假热的症状。


鉴别真寒假热:
面色:两颧色红,界限分明,红部虽鲜艳,而不红部则白中带青。
口鼻气:呼出气不温,且不急促,气亦不臭。
舌形:舌虽干而质淡,或红而质润。
脉象:脉虽浮数,按之则无力。
按胸腹:胸腹部按之不蒸手,初按似热,久按不如平人,不觉甚热。

真热假寒:
面色:面色表虽冷,神色虽滞,两目则炯炯有神。
口鼻气:呼出气必温,且急促,或有臭。
舌形舌虽干而质燥,苔虽薄而根必厚,或黄而疏松,或润而齿枯。
脉象:脉虽沉细,必兼数急。
按胸腹:四肢虽寒,胸腹必热,久按且蒸蒸有热气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