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六经辨证

 福兴堂图书馆 2022-09-30 发布于河南

祖传中医(记录)

1.太阳病

太阳与少阴为表里,而有阴阳之分。若脉浮发热而恶寒的,则为病发于太阳,叫做阳证。若脉沉,无热而恶寒的,为病发于少阴,则叫阴证。

2.阳明病

阳明与太阴为表里,故有阴阳之分。若身热汗出,不恶寒,反恶热的,则为病发于阳明,叫做阳证;若阳明中寒,内转太阴,而不能食,小便不利,手足出凉汗,大便初硬后溏,为病发于太阴,则叫做阴证。

3.少阳病

少阳与厥阴为表里,而有阴阳之变。若其人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心烦喜呕,为病发于少阳,则叫做阳证。若见耳聋、囊缩而厥,水浆不入,舌苔黑滑,为病发于厥阴,则叫做阴证。

六经为病,皆有阴阳两方面的问题。于此用对立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则叫做二分法的思想。夫能分则能辨,由此也才能统摄六经,进而辨清表里、寒热、虚实等证。

由上述可见,阳经之病,多发于六腑,因腑为阳,气血充盈,抗邪有力,故以各种热象为特点;阴经之病,多发于五脏,因脏为阴,气血虚寒,抗邪无力,故以各种寒象为特点。若推而广之:凡身轻、气喘、口鼻气热、目睛了了,不能睡眠;或热极朦胧,视物不清;或目赤多眵;或身热面赤唇红;或烦渴而小便红黄,则皆为阳证的反映。若身重,口鼻气冷,目不了了,但欲卧寐,面色不红,四肢厥冷,爪甲色青,吐利而小便色白,则皆为阴证的反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