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云舒 伊莎多拉·邓肯是一位天生的舞者。她曾说自己在母亲肚子里时就开始了“舞蹈艺术”。她的母亲在怀孕时也能经常感觉到“舞动”的邓肯。“这个孩子多么疯癫!”她的母亲这样说。后来事实也证明,邓肯就是一个不走寻常路的舞者。 在邓肯很小的时候,她的母亲就与她的父亲离婚了。因为家里很穷,邓肯没有家庭教师,没有女仆,没有女管家,这造就了她不受约束的性格。她的妈妈也是一位不关心物质生活的女性。长大后的邓肯,十分庆幸自己原来没有受那些被定义了的教育的约束,她用自己本身证明了舞蹈可以是另一种形式。 在六岁左右的时候,邓肯就开始教还没有学会走路的邻居家的婴孩舞动手臂,还对外称这是她的舞蹈学校。虽然在别人看来这很可笑,但是后来这舞蹈学校却一直办了下去,邓肯也从中得到了钱和珍贵的教学经验。后来,邓肯还到许多富人家教舞蹈。有些人接受邓肯这种新颖的舞蹈,十分愿意自己的孩子向她学习。而剩下的大多数,非常反感邓肯不寻常的舞蹈,经常贬低她。但是邓肯没有放弃,她说服家人,要去纽约和伦敦这些大城市闯一闯。就这样,一家人上路了。 他们先来到纽约,挤在非常小的房子里。这里既是他们的住所,又是他们办舞蹈学校的教室。开始时,邓肯和邓肯的姐姐招到了许多学生,但是那些学生却一天比一天少。为了维持生计,邓肯经常去外面找演出通告,争取机会上舞台表演(这其实是她最想要做的)。台下的观众掌声接连不断。邓肯认为自己被人认可了,可是学校越来越办不下去。他们决定去伦敦,但是却又没有足够的钱。邓肯跑遍了每一个认识的富贵人家,最后才攒出了300美元。邓肯才知道,原来没有人觉得她会成名。 邓肯不灰心。来到伦敦,她发现这里的人似乎更热爱艺术。的确是这样。后来,每个舞台,大大小小的舞台,她都站上过。她与众不同的舞蹈,虽然被人误解为“赤脚艺术”(邓肯是光着脚跳舞的),但是已经有很多人开始欣赏她的舞蹈了。邓肯很高兴。 后来,邓肯赚了足够的钱,开始到不同的地方,尤其有着不一样的民族传统的地方,去学习当地的民俗舞蹈,也将自己的舞蹈展示给他们看。当没钱了,邓肯便再一次投入工作——她在柏林创办了梦寐以求的舞蹈学校。她教学生们体操,让她们食入大量的蔬菜水果保持健康,把她们当作自己的孩子看。虽然经营一所学校很不容易,可是她特别希望看那些孩子们的笑脸。 她有了两个孩子。看着两个孩子一天天长大,邓肯非常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接管舞蹈学校。可是,不幸发生了——两个孩子意外死亡。邓肯感觉整个世界都黑暗了下来。在每天忙碌的生活中,痛苦渐渐褪去。邓肯又怀上了一个孩子。在临产前,战争却爆发了。邓肯满怀着希望,生下了孩子,但孩子已经死了。此后,邓肯迷茫、浑浑噩噩地过了一年。她无法相信自己的三个孩子都已经死去。 在学生的陪伴中,邓肯读过了余生。她视学生们如同自己的孩子,努力为学生们争取表演的机会。她带着孩子们流浪,所谓学校的建筑已经不复存在(在战争中那些建筑都被摧毁了)。邓肯就这样与她的学生们相依为命。 看完《邓肯自传》后,我发现了她与林徽因相同的一点——不管生活是多么的绝望,也要对未来充满希望。邓肯生活的时代,那些传播艺术的人被当作高级仆人,邓肯自然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出人头地。很多人都说,既然做艺术人很苦,何必去做呢?但是邓肯却一心执着于自己热爱的事情。虽然经历了两次死亡对她的考验(孩子死了),也曾失落暗淡过一段时间,可是最后还会站起来,坚强地对过去的事情说“我不在乎”,然后勇敢地对未来抱以期望。 邓肯又很像曹操,出身贫穷,最后的辉煌全靠自己从无到有的打拼。对于邓肯来说,她的朋友就是那些对她的舞蹈十分欣赏,而且也跟她有着同样的对艺术的渴望的人。邓肯用自己的舞蹈证明,他们热爱的艺术是高尚的。 邓肯,是我对舞蹈的信仰。我相信,她也是很多人舞蹈的偶像、舞蹈的“目标”。 让我们并肩走过荒凉的河岸仰望星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