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去看中医,应该都有所体会,很多中医都会说你湿气重,要祛祛湿气。 中医有句话:湿气不除,百病缠身。确实,很多毛病都是由湿气发展而来的,所以说,祛湿是一个时代性问题,几乎人人都需要祛湿。 【湿气】 千寒易去,一湿难除。 湿气到底是什么呢?说通俗点,就是身体无法利用的水而形成的水蒸气,有点像雾霾天,天地好像一片混沌的那种状态。 湿分为内湿和外湿,外湿指空气、环境潮湿,如淋雨、居处潮湿等,侵犯人体而致病,广东这边多痰湿就是很好的例子。 内湿是指过食肥腻导致脾胃失调,因为脾运化水湿,脾虚就会对水在体内的流动失控以致津液停聚,或因饮食水分过多没法代谢而形成内湿。 【湿气的危害】 湿气最容易渗透,会渗透到身体的各个脏器、关节、肌肉、皮肤等,还容易与体外邪气里应外合,遇寒则成为寒湿,遇热则成为湿热,遇风则成为风湿等。 如果湿气在体内某处长时间无法清除,还会逐渐酿浊成痰湿。
除此之外,当痰湿积于男性生殖系统时,还会导致阴囊潮湿、举而不坚、难以持续、生育能力下降等问题。 【湿邪表现】 如果你总是感觉脸上油腻腻的,不清爽。 如果你时常感觉疲惫,怎么补觉都补不回来,而且越睡越困。 如果你容易腹泻,大便总是不成形,而且容易黏马桶,很难冲下去,甚至在排便的时候有一种排不完全,排不干净的感觉。 如果你早上起床以后脑袋昏沉沉的,好像裹了块湿毛巾一样。 如果你的嘴巴里老是黏糊糊的,还有口气。 如果你的肚子大大的,身上的肉捏上去松松软软的,不紧实。 那么,很抱歉地告诉你,你的身体有湿气了,符合的症状越多,说明湿气越重。 鉴别湿邪还有一个金标准,那就是看舌头。 伸出舌头来照照镜子,正常情况下,舌苔应该是白白的,薄薄的,能透出红色的舌色,就好像新鲜的葡萄,上面铺了一层白霜。 如果舌边有齿痕,舌苔厚得都看不到舌色了,那就说明湿气比较重,这个时候,可以根据舌苔的颜色来判断体内湿气的类型,舌苔白而厚腻,说明有寒湿,舌苔黄而厚腻,说明有湿热。 也就是说,不管你的身体出现什么不一样的症状,只要舌苔厚腻,舌边有齿痕,就一定是有湿邪了。 【如何祛除湿气】 祛湿,中医的确有许多不错的汤方,但是各自又有针对性,今天介绍的这个方子适合绝大多数人,因为它的药性非常的平和,平和到你甚至不会觉得自己是在喝药,方名叫什么? 四神汤。 关于四神汤,还有个传说。
这道汤方最开始叫四臣汤,因为臣的发音和神近似,所以传着传着就变成了四神汤,再加上它实在是太好用了,于是就这么一代一代传了下来。 四神指的便是薏米、莲子、山药、茯苓。四味药虽然各自看上去平平无奇,但是组合在一起却能发挥无穷的妙处。
四神汤最大的功效就是健脾祛湿。 你看莲子长的珠圆玉润,中医取其象,认为它有补益之功,人吃了以后会变得饱满。 山药也是补虚的,山药吃起来甜甜的,这种甘甜的食物本身就是一种能量。 茯苓是祛湿的,它可以把体内多余的、不需要的、乱窜之水吸走,不管这水湿是藏在腋下,额头还是胸背,茯苓都能把它们搜刮出来,然后通过下焦以小便的形式利出去。 所以很多人喝完茯苓水以后会感觉小便增多,这其实是排湿的正常表现。 薏米既能祛湿,又能清热,在身体的某些部位有热,同时又有湿气的时候,薏米就可以派上用场。 这四种药材还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补脾。 其中,生薏米性凉,用在这里可以炒一下,炒至表皮略焦黄,闻起来有一股淡淡的焦香味,炒过之后的薏米温和了许多,而且有了补脾的作用,因为焦香入脾。 当然,如果你的湿热比较重,也可以用生薏米,薏米生用最擅长清湿热。 也就是说,四神汤这个汤方,不管你是寒湿也好,湿热也罢,都能用,而且味道又很好,它既是药方,又是食方,药食同源,这一点,是很难得的。 【如何预防湿气】 不过吃药只是祛除湿气的辅助手段,吃药是下策,是当你身体湿气特别重,但又不能一下子完全改变之前错误的生活习惯,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选择吃药。 想要从根源上祛除湿气,还要做到以下3点: 第一你要改变饮食习惯,别吃太多别吃太好,给脾胃减轻负担,脾胃负担轻了就会自己去运化水湿了。 第二你要戒掉空调戒掉冷饮,多用些扶阳的方法,给身体增加温度,就好比太阳出来就能把水湿蒸发掉,道理是一样的。 第三,你要运动起来,运动出汗,就是最好的祛湿方式。 |
|
来自: wh文人与画士 > 《食品药品医疗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