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雪后艾灸

 阳光贝贝海清清 2021-12-04

小雪节气外防湿冷



1

多见阳光添衣被

古人有云:“七情之病,看花解闷,听曲消愁,有胜于服药者也。”所以,这个时节需要多晒太阳,以上午九点前,及下午三点后为宜,此时阳光正好,紫外线却并不强烈。


另外,这个季节感冒多发,需要适时添衣被,御寒保暖,出门别忘戴帽子,围围巾。

2

养精蓄锐好精神

这个时节适合早卧晚起,养精蓄锐。早晨醒来不要急于坐起,应该躺在床上伸伸懒腰,稍作活动。尤其有心血管疾病的人们更不应立马坐起,防治血压骤降,大脑供血不足而引发头晕跌倒。

3

沐足抗寒防冻疮

小雪时节天地湿冷,人体气血不畅、瘀血阻滞之时可能引发冻疮。睡前注意泡脚,水温以40~50℃为宜,水量以淹没脚踝为好。


小雪节气内防燥热




1

少食辛辣清内火

小雪时节不宜再多吃辛辣了,可以多吃萝卜、梨等清润之品以润燥清内火。萝卜宜选白萝卜。梨宜选雪梨。雪梨味甘性寒,咽干、咽痒、干咳、便秘、尿赤者宜多吃。


2

清火养肝多饮茶

小雪节气还可以多喝枸杞菊花茶。


枸杞,味甘性微温,具滋肾养肝、益精明目之功。菊花者有白菊、黄菊、野菊之分。白菊味偏甘,清热之力稍弱,养肝明目之力稍强;黄菊味偏苦,清热之力稍强,养肝明目之力不及白菊;野菊味甚苦,其功以清热解毒见长。


滋补肝肾,还可多吃黑色食物,如黑芝麻、黑豆、黑木耳、黑米等,具有很好的食补作用。

3

小雪节气,百菜不如白菜

从小雪节气开始,北方人开始囤积大白菜,作为南方人来说,可能很难理解大白菜对于北方人冬天餐桌的重大意义。

而站在养生角度,白菜的食疗价值也是值得称颂的,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写到:

“白菜通肠胃,除胸中烦、解酒渴、消食下气、治瘅气,冬季尤佳。”


小雪节气食疗方推荐


俗话说“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冬季天气寒冷,宜吃温补的食品,为身体增加更多的营养,帮助人体积蓄能量,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再者,很多人会在这个时节会感到全身发冷,手、足等末梢部位尤为严重。如果在饮食上选用一些补气助阳的食物,可使代谢加快,能有效地改善身体畏寒现象。 

小雪过后,可以多吃:

保护心脑血管的食品,如丹参、山楂、黑木耳、西红柿、芹菜等;

降血脂的食品,如苦瓜、玉米、荞麦、胡萝卜等;

温补性食物和益肾食品,如腰果、山药、栗子、核桃等。


1

果仁玉米粥

秋收冬藏,种子里藏有植物很多能量,果仁和玉米面一起煮粥,健脾补肾,营养丰富,味道也好。

食材:花生米20克、核桃仁20克、黑白芝麻10克、玉米面50克。


做法:

1、将花生米、核桃仁、黑白芝麻炒熟。

2、放入料理机磨成碎末(如果给小孩子吃必须磨碎,大人则不必)


3、细玉米面用温水调匀。

4、将适量清水放入锅内,水开后,将调好的玉米面放入锅中搅匀。

5、再开锅时即成玉米面糊糊,然后将碎果仁倒入搅匀即可


功效:玉米是很好的粗粮,具有益肺宁心、健脾开胃、利肠通便之功效。


营养学上来看玉米富含多种营养素,如B族维生素、镁、硒、膳食纤维等,而且热量低,用来代替米面做主食也很好。


2

当归生姜羊肉汤

羊肉有补肾壮阳、温补气血、开胃健脾的功效,所以冬天吃羊肉,既能抵御风寒,又可滋补身体。

食材:当归30克,生姜60克,羊肉500克。

做法:

1、将当归、生姜洗净,切片;羊肉剔去筋膜,置沸水锅中稍烫,盛出晾凉,切块。


2、将羊肉及生姜、当归放入洗净的砂锅中,加入清水适量,用武火煮沸,除去浮沫,改用文火炖至熟烂,饮汤并食羊肉。

功效:当祛湿止痛的生姜、被称为补血之王的当归,搭配上温热的羊肉时,该汤品更是具备了补血调经,散寒止痛的食疗效果。

3

山药百合乌鸡汤

食材:鲜山药50克、干百合10克、乌鸡肉100克、枸杞8克。


做法:

1、干百合、枸杞、红枣洗净,温水浸泡10分钟;山药去皮淡盐水洗净,切片。

2、乌鸡肉切块,热水焯后再用清水洗净。

3、清水1.5-2升煮开,放入乌鸡、山药、百合、红枣、枸杞,加盐1匙煮1小时即可。

功效:这碗汤,乌鸡补肾,山药补脾阴,百合安神,枸杞滋阴,同时寒热比较适中,温补又不会很峻猛,特别适合冬天给喝,每周可以喝1次。

小雪艾灸养生


人体以阳气为根本,入冬渐深,阳愈衰而阴愈盛。




冬天是闭藏的季节,身体的能量往内收敛,收敛是为了来年更好的升发,在生命的过程中如果阳气不足,只能保护更重要的器官,而四肢和末梢就管不过来了,所以我们常常会感到腰酸腿痛、四肢冰凉等。




此时可以通过艾灸来温阳补气、温经通络、消瘀散结,顺时给人体相应的辅助,人体自然温暖舒畅。


小雪时节推荐艾灸太溪穴。




“太”,就是大的意思,而“溪”就是溪流、溪水。




太溪穴是肾经上的原穴,原穴是指源头,生命的原动力。




如果肾水充盈,精之充足,肾的“原阳”或者说“真水”才会发挥其作用,温润营养我们全身各个组织器官。




坚持艾灸太溪穴,能够调动起生命的原动力,气血才会上达于面,下行于足。




此外,艾灸肾俞、涌泉、足三里、大椎、关元、神阙等穴位也可养肾补益,保护阳气。



大椎穴是诸阳之会,灸之有通阳解表、清热解毒、疏风散寒等功效;


涌泉穴是人体长寿大穴,灸之可治疗失眠;


持续温灸关元穴可使腹内寒气消散,小肠吸收功能增加,既补气又补血;


艾灸神阙可补气血,温脾肾,培补元气;


任脉之气在膻中穴吸热胀散,灸之可调节人体全身的气机;艾灸胆经诸穴,可通调全身脏腑的生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