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印记长安 | 寄情金石老回回

 攒菁堂 2021-12-04

      马少田先生篆刻述略      
马恩培,字少田、厚庵,号大畏。别署独青、众长、尗存、陋翁、老马、长安老回回等。斋号种瓜堂、荄笛木(或作荄第木)斋。回族,经名达乌德。生于一九一〇年,卒于一九七〇年。
图片

马恩培先生(1910-1970年)

图片

马恩培字少田号大畏

少田先生家『祖居西安西郊解家村』,其『母家祖居西郊糜家桥』,家中世代务农且兼经商,同治年间迁入西安城内。(见『长安老回回』印款)先生自述『先公字星田,讳云庆。家堂以吉庆名。』(见『吉庆有余』印款)少田先生青年时负笈幽燕,肄业于北京大学文科院。返陕后曾在当时的《西安新民晚报》《工商报》任联合版编辑,也做过中学教师。民国期间竞选过『国大』代表,并任市府参议员。一九四六年,为提高西安少数民族文化水平、改变其生存状态,四处游说筹款,并以自己的积蓄在西安创办『青门中学』。一九四九年以后学校停办。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因其『历史问题』劳改五年。释放后即着手编着《西安回教史》,历十年寒暑成稿。适逢『文革』兴起,恐生祸端,遂将三十万字书稿付之一炬。而先生终未躲过被抄家、游街、陪斗、关牛棚的厄运。晚年穷困潦倒,在西安西大街邮局门前设摊,为人代写书信以自活,直至一九七〇年去世。(马少田生平事略见穆廷璧发表于《西安政协》杂志的《马独青先生事略》一文)

图片

长安老回回

图片

吉庆有余


少田先生素存国学底蕴,通训诂,擅诗词,亦好书法。其对篆刻或早有兴趣,但真正动手学印却已近知天命之年。丁未三月,少田先生为陈少默先生刻『恢斋曾见』白文印,边款有『治印八年,一朝而悟』的文字。丁未为一九六七年,上推八年为一九五九年,由此可知先生准确的学印时间。其时,少田先生重获自由已有数年,且已开始编着《西安回教史》一书,无论是精神或生活状态当处于相对安定时期,至于缘于何由而忽然对篆刻发生兴趣则不得而知。
从目前仅存的百余种印蜕看,少田先生于篆刻独喜齐白石印风。一九八四年,陈少默先生在一篇跋记中写道:『君之治印初师白石老人,能得其神髓』,而少田先生在『寄情金石』印款中题诗云:『闭门偷学齐家印,几次琢磨到半宵。』皆可证其私淑齐白石印风的学习过程及彼时的高涨情绪。陈少默先生为当代陕西着名文士,更是文物鉴定家、书法家、篆刻家和诗人。其评少田先生篆刻『能得其(齐白石)神髓』,自非虚言。虽然目前所见多为先生去世前数年的印蜕,但有一方『汉武将军之子孙』的大印,却着实可见其治印最初几年所取得的成就。『汉武将军之子孙』印为少田先生应少默先生之属所刻,少默先生于印蜕旁题记:『此黑寿山巨印,螭纽,乃先公遗物。丙午之阨并老缶所治两品散失矣。』『丙午之阨』指文革抄家,其时为一九六六年。于此可知少田先生治此印当在一九六六年之前。七字印文远不如常见四字印好安排,少田先生此印章法于错落中求整饬,笔画于平直中分疏密,单刀中杂以复刀,故能于酣畅中见浑穆。
图片
汉武将军之子孙
二十世纪中国印坛上,先有吴昌硕,后有齐白石,遂成南北两面巨帜。其中,白石老人不同于明清以降大多印家的文士身份和派头,在不断汲取传统文化的同时,以劳动者的眼光和胆识,催开了一朵书画篆刻艺术的奇葩。特别是他的篆刻大刀阔斧、痛快淋漓,取得了令印坛刮目相看的成就。或者就是这种痛快而不羁的印风,极大地震动并感染了长期处于精神低潮的少田先生,促使其捉刀向石,寄情纵横。
既然『闭门偷学齐家印』,少田先生的不少作品中便努力再现着齐派印式。单刀冲刻的斑剥刀痕,文字结构中斜线的运用,以及章法中强烈的虚实对比,无不反映出其对齐派印式敏锐的认知和精准的把握。典型作品如『父子之家』『吾侪草木』『白发三千丈』『师娄室』『悔罪』等,这些作品即便置入齐翁印谱中,也未必逊色。自白石老人以印名世之后,师齐者屡有所见,但所作或失之鄙野,或泥于程式,乏见有得其精髓者。而少田先生以半百之龄私淑齐家印,且能在短短的数年之间获登堂入室之效,不能不令人惊奇、叹服。对于学习者而言,范式的选择尤为重要,除去其他因素,『适性』至为关键。少田先生在一则边款中说道:『齐家印运斤如风,痛快淋漓,有豪侠之气,无做削之势,正和鄙人脾胃,此余所以好之者。』(见『丙午所遗』印款)于『适性』之外,少田先生的学识、阅历及艺术感悟能力自然也是他能迅速进取的不可或缺的因素。

图片

父子之家

图片

吾侪草木
图片
白发三千丈
图片
悔  罪
图片

丙午所遗

齐家印虽具有强烈的个性特征,但其根基依然植于汉印之中。如欲深入齐派印式,且能弥补齐派印式中隐约显露出的粗率之气,则非在汉印中获取真谛不可。在少田先生大力学齐的过程中,有一位朋友于此有着深刻而清醒的认识,这就是陈少默先生。

少田先生与陈少默先生交往始于何时已不可考,但从前举『汉武将军之子孙』印来看,最晚当在少田先生学印初期。再者,少田先生晚年为人代写书信的地方与陈先生居处仅一街之隔,故二人来往频繁。关于少田先生与陈先生切磋印艺的信息,从仅存的数则边款中即可获得一二。『恢斋曾见』(按:『恢斋』为陈少默先生号)边款:『单刀自上而下,为单刀治印之不二法门。学印八年,一朝而悟,喜不自胜也。即质之恢斋法家。』『恢斋』边款:『此吾得佳作也,恢翁首肯不?』『陈泽秦字少默号恢斋』边款:『为陈老作。印成诗曰:沉着痛快是吾师,解散篆法粗书之。工雕细琢非吾事,执刀还如执笔时。我凿留我斧凿痕,我之生力此中存。汉矩秦规浑忘却,狼籍点画得天真。即乞两正。』文字中无不流露出少田先生深入篆刻艺术的执着及创作过程中的喜悦。这些感受唯有向一人道而已,这人便是少默先生。而另一方『恢斋所喜』印的边款则大可玩味:『渐有汉意,渐失我意。加了混沌,减了锋芒,此人印俱衰之象。恢斋或不以为然。』前面还沉浸在『汉矩秦规浑忘却』的快乐中,此时为何有了对『汉意』、对『混沌』的追求?并且,这种追求又相悖于『我意』,甚至和生命状态有了联想,而这些,少默先生却『或不以为然』。由此,清晰可见少默先生对少田先生在齐家印学习过程中的看法和主张。少默先生无疑是主张追根寻源,主张在学齐家印的基础上深入研习汉印的。
图片
恢斋曾见
图片
恢   斋
图片
陈泽秦字少默号恢斋
图片

恢所喜斋

少田先生虽然对少默先生的见解至少在情绪上还有些不适或保留,但深刻的反思却明确地反映在其作品之中。通过『恢斋所喜』印可见作为齐家印擅用的斜画已趋于平直,这就直接减弱了『霸悍』之气;而带有混沌意味的斑剥笔致,也改善了反复使用的单刀所形成的的简陋与浮躁。其后,这种『汉意』不断地渗透于少田先生的印作之中,朱文如『祈平安』『默坐』『且斋』『长佑藏书』『厚庵』『众长』,白文如『长安马恩培之印』『绍嘉七十以后作』『吾侪草木』『恢斋曾见』等。少默先生评其『写蕴籍于刚健,令人有但见魏征妩媚之感。』至为允当。

图片

祈平安

图片

默   坐

图片

且   斋
图片

长佑藏书

图片

厚   庵

图片

众   长

图片

长安马恩培之印

图片

绍嘉七十以后作

对『汉意』的追寻是少田先生十年篆刻学习创作过程中最具学术意义的一笔。且不论齐派印风在追求痛快、霸悍中所存在的某些简陋与浮躁,仅就摹仿者而言,必不能抱守一家而学有所成。少田先生晚年的篆刻正是在这种似齐非齐、似汉非汉的形式中达到了新的境界。反观白石老人之后诸多学齐者,恐无人能与之比肩。

少田先生曾刻『寄情金石』印自用,而『寄情金石』正是他涉猎篆刻艺术最真切的写照。

图片

寄情金石

大凡篆刻的内容,或可分为姓名斋号与诗文词语两大类。前者在实用,后者寄心声。少田先生的『寄情』于诗文词语的闲文印及边款中比比可见。在度过了半个多世纪的岁月,经历了两种不同社会制度,最使少田先生不能释怀的自然是亲情和境遇。『负尽深恩』,这是在其慈母归真五年时,少田先生奉上的祭礼和忏悔;『不思量自难忘』,借苏东坡悼念亡妻的名句,少田先生追怀的是亡妻『及吾所不能忘之人』。(见『不思量自难忘』印款)曾三刻成印的『吉庆有余』深处,则是少田先生对故居的怀念:『家堂以吉庆名。以余不肖,堕落不治生,故堂卖去已数十年,子孙凋零,亦仅余吾父子。偶检旧箧,得故堂印一方,不禁感慨系之,因斲斯石所以祝嘏,亦纪实也。故堂前有腊梅一株,古榦扶疏,时绕梦怀。』(见『吉庆有余』边款)老梅古榦,又增数十年轮,而人的年轮岂能如树常添?透过边款内容,我们在『父子之家』『门无剥啄』恣肆酣畅印风背后,或可味知作者的苦酸与无奈。至于壮年时意气风发创办青门中学的经历,在『种瓜堂』 印侧中重被回味与反思:『二十年前创设青门中学,为余生平所作糊涂事之一。校中有堂,余缘为种瓜。今事成陈迹,余亦颓然老矣,佣书自食,与人无争。因思种瓜一词,或者尚有可取,遂拈以上石。其命意已殊于前,且仅堂乎?……』种瓜一词本有故事,是说秦东陵侯召平于秦亡后家贫,遂于长安城青门外以种瓜为业,而青门亦为长安城的代称。青门外种瓜与青门中学内置种瓜堂,两者遥隔两千年有着怎样的似与不似?

图片

负尽深恩

图片
不思量 自难忘
图片
门无剥啄
图片

种瓜堂

一生多舛的命运,对于老之将至的少田先生,时时纠结于内心之中。当他努力释怀之际,刀下就有了『不愁』『好梦留人』『顺服造化』的自我慰藉。偶然风发之时,也会作『长啸』的『不羁之马』。但更多的时候,唯有对镜浩叹『白发三千丈』『鬓须好残雪』。贫困中『索居闲处』,『落月满屋梁』,竟不知『何以疗贫』。『吾獃』『吾智在中人以下』,回首『一生尽作无益事』,于今『六十穨翁何所求』?遂成『吾侪草木』之叹!(引号内皆为少田先生所作印文)

图片

不   愁

图片

好梦留人

图片

顺服造化

图片

长   啸

图片

不羁之马

图片

吾   獃

图片

一生尽作无益事

图片

吾侪草木

少田先生以『长安老回回』自称,他对伊斯兰教的笃诚之心终生不渝。阿拉伯文中有荄笛木一词,意为古老的、老派的,也不妨引申为传统之意,少田先生以之颜其斋。仅目前所见,『荄笛木』及『荄笛木斋』竟有七刻之多,足见其真情所在。

图片

荄笛木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荄笛木斋

届五十岁时学印,其后十年,直至生命终了。在『索居闲处』与『心内成灰』的境况中,金石篆刻支持并丰富了少田先生的生命。他在『寄情金石』印侧以诗为记:『铁板高歌念奴娇,老夫意兴浓如潮。闭门偷学齐家印,几次琢磨到半宵。陋巷索居两鬓秋,无端发愤寓石头。平生惯作无益事,六十衰翁何敢求。』看似无端的发愤,其实已在如潮的意兴中慰藉了生命,创造了艺术,升华了精神。

图片
心内成灰

也正是由于金石之缘,少田先生结识交往了许多长安艺术大家。除至交陈少默先生外,如以考古、抚琴、篆刻着称的陈尧廷先生,碑帖鉴定及书法家段绍嘉(泮森)先生,书法家刘自犊先生,画家蔡鹤汀、李西岩先生等。陈尧廷先生为当代陕西印坛最富成就的篆刻家,曾为少田先生治印。陈尧廷先生谢世后,少田先生在其所刻『种瓜堂』印侧深情记道:『昔陈君尧廷曾为余治种瓜堂印,以为佳构。今陈君已没,悲余之印作不能使之见也!』这种以印结缘的真诚与快乐,时时溢于少田先生的印侧文字之中。如『绍嘉七十以后作』有记:『段老属治此印,不佞与恢斋商酌者再二刻乃成,不佞已踌躇满志。恢翁当亦不我拪矣。』如『江山多娇』有记:『作此印为换得西岩先生佳山水,所谓抛砖引玉也。』如『安康人』有记:『笨匠人又逢此下刀即碎之石,此亦可谓二难并也。欲求安康人(按:指少默先生)青睐得乎?』

图片

鹤汀六十后所作

图片

段泮森

图片

绍   嘉

图片

半残所喜

图片

江山多娇

中国的书法篆刻离不开实用文字,从艺术的角度视之,这可能束缚了艺术的自由表现,但也正由于这种独特性,使得书法篆刻借助这根『脐带』,联系于三千年的中华文明,并从中不断地汲取养分,滋养生命。少田先生的篆刻中如若没有这些源于生命感悟的文字,他的作品又将会如何失色。可惜的是目前仅见其百数方印蜕及二十余种边款,虽如此,已令我们动容。

马少田先生在人生最后的十年里,以篆刻慰藉生命,同时也造就了他的艺术成就。如以齐派篆刻视之,少田先生堪为最得神髓的学习者和继承者。当代陕西印坛在陈尧廷先生之后、终南印社成立之前,少田先生无疑是一位重要的篆刻艺术家。
二〇一三年十二月于风过耳堂

后  记
我无缘得见少田先生。当我一九七一年投师少默先生门下时,少田先生已于先年去世。从先师那里我知道了少田先生,见到了先生为先师所刻的十数方印章。那时,我也锺情于齐家印,但我当即折服于少田先生的齐派之作,并视其为当代学齐第一人。一九八四年为终南印社编辑社刊小报时,我欲介绍少田先生的篆刻,先师应允钤盖了手头少田先生为他镌刻的十五方印蜕,并应我请求撰写了跋文:『独青马君,名恩培,又字少田,出自西安回族望门。蚤年负笈幽燕,肄业于北京大学,治文科,故通训诂、擅诗词,书法亦精妙。解放前尝独资创办青门中学于市之洒金桥,嘉惠学林,颇获时誉。君之治印初师白石老人,能得其神髓,继而从秦汉印悟入,写蕴藉于刚健,令人有但见魏征妩媚之感。君以篆刻自娱,不轻易为人作。余之识君也晚,以研讨金石过从其殷。时君已穷途潦倒,设摊于西大街邮局门口,为人代写函件以自活。余悯君之没世无称,乃出旧藏君治之印拓而公诸同好,且欲借以表章幽逸,使长天彗尾不致转瞬戛然消逝。其庶几乎?甲子年六月朔,少默于啬庐。』后来,少田先生的部分印蜕并先师的跋文刊于《终南》小报。这也是少田先生印作首次公开于世。惜于当年条件有限,印数无多,影响甚微。
图片
图片
图片
陈少默先生跋马少田印蜕(1984年)

其后,我曾试图再搜罗一些少田先生的印迹,当时竟很少有人知道他,结果自然是一无所获,事情也就搁下了。直到上世纪末,先师的老宅子面临拆迁,夫子在整理旧物时检出一册当年自己剪贴少田先生印蜕的集子,付我保存。集中剪贴印蜕一百七十五方,款二十六种,大部分为少田先生自用印,其余为刻赠亲友之作。在刻赠印中,给少默先生及子女所作达十数方之多。封面为刘自犊先生所署《少田印存》墨签,内中有少默先生题记二则,集后短跋一则:『吾友马少田,西安回族。学治印甚晚而造诣甚高,尤得白石老人神韵。盖其胸有万卷书,复经历尽世路坎坷,有以致之也。吁,岂徒诗穷而后工哉?少默记,时辛酉正月。』这是迄今所见少田先生篆刻作品最为丰富的一册珍贵资料,当时我的惊喜可想而知。

图片
刘子犊先生题签(1969年)

获得这本印集之后,我曾多次赏读,意欲整理后择机公诸于世,终因种种原因未能实现。原因之一是于少田先生知之甚少,相关资料难以寻觅;二是集中剪贴印蜕钤盖未精,以当时的印刷技术颇难再现精神。特别是所附印侧边款拓工欠佳,文字难以释读。再者就是我性慵懒,数次有始无终所致。前几年有幸得识李君健彪,其也为回族,与少田先生同居于西安坊上,且有亲戚关系。健彪君腹有诗书,人执耿介,知我心事后曾多方搜罗少田先生的相关资料,并以穆廷璧先生所撰『马独青先生事略』一文供我参考。所获信息虽依然如管中窥豹,但少田先生的大致情况渐见清晰。

今夏以来,再读《少田印存》,愈觉得对少田先生及其印艺的认识,须从原作及印侧文字中探求,遂将释读少田先生边款作为攻坚之战。最终,虽未敢言准确释读,但毕竟收获良多。从这些为数不多的款识中,可知少田先生简略的家世及部分人生经历,而最具意义的是少田先生的印学信息。其中有学印的确切时间,有对齐家印的评价及认识,有自己沉浸于篆刻中的欢乐及感受,更有与少默先生等朋友的交谊与砥砺。信息虽有限,内涵却丰富,也为我撰写文章提供了直接的材料。
作为二十世纪初生人,少田先生的人生必将和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前中国社会的动荡与变革息息相关。对于有着诸多『故事』的凡人而言,少田先生的人生经历或可在另一领域里进行反思和总结。而我自己仅能在篆刻的方寸之地上仰望这位前辈艺术家。
大约一个月前,学者、印学家孙洵先生从南京来电话,属我代为搜集陕西民国时期篆刻家的资料,以完善、补充其旧着《民国篆刻》。我提供了十位前辈的资料,其中包括马少田先生。在篆刻艺术的领域里,马少田先生应该有他的一席之地。
至此,在我心中纠缠了三十年的心结,终于有所释然。『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李白诗句)少田先生之于我,或亦大致如此。        
二〇一二年十二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