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米芾《蜀素帖》

 彤彤的知识宝库 2021-12-04

米芾《蜀素帖》被后人誉为中华第一美帖,系中华十大传世名帖之一。在天下十大行书中排第八。

蜀素是北宋时四川造的质地精良丝绸织物,上织有乌丝栏,制作十分讲究。

相传有个叫邵子中的人把一段蜀素装裱成卷,以待名家留下墨宝,以遗子孙。可是传了祖孙三代,竟无人敢写。这是因为丝绸织品的纹罗粗糙,滞涩难写,故非功力深厚者不敢问津。

北宋元祐三年八月,米芾应湖州(浙江吴兴)郡守林希邀请,结伴游览太湖近郊的苕溪。林希取出珍藏二十余年的蜀素卷请米芾书写。米芾才胆过人,当仁不让,一口气写了自作的八首诗。这才有了这幅珍贵的《蜀素帖》。

此作可说是米芾早年的力作,此帖写在丝织品上,因为丝织品吸水性弱,而米芾用笔又快,所以线条显得枯渴自然,最能体现米芾刷字的意味。临习此帖,用墨宜干不宜湿,行笔宜快中见涩,凡出锋处应具回锋的意味,笔短意长。董其昌以狮子捉象,以全力赴之来形容。用笔的快慢、轻重、起收及转折,不拘一法,收放自如。结体偏纵长倾侧,表现灵动。相同字都有不同的写法,极尽变化之能事。书风完全显露出米芾不偶于俗的人格特质。因此被称为中华第一美帖。

下图是米芾《蜀素帖》,纵长27.8厘米,横长270.8厘米。请欣赏。

《拟古》青松劲挺姿,凌霄耻屈盘。种种出枝叶,牵连上松端。秋花起绛烟,旖旎云锦殷。不羞不自立,舒光射丸丸。柏见

吐子效,鹤疑缩颈还。青松本无华,安得保岁寒。

龟鹤年寿齐,羽介所托殊。种种是灵物,相得忘形躯。鹤有冲霄心,龟

厌曳尾居。以竹两附口,相将上云衢。报汝慎勿语,一语堕泥涂。

《吴江垂虹亭作》
断云一片洞庭帆,玉破鲈鱼金破柑。好作新诗继桑

苎,垂虹秋色满东南。泛泛五湖霜气清,漫漫不辨水天形。何须织女支机石,且戏常娥称客星。时为湖州之行。

《入境寄

集贤林舍人》
扬帆载月远相过,佳气葱葱听颂歌。路不拾遗知政肃,野多滞穗是时和。天分秋暑资吟兴,晴献溪山入醉哦。便捉蟾

蜍共研墨,彩笺书尽剪江波。

《重九会郡楼》
山清气爽九秋天,黄菊红茱满泛船。千里结言宁有后,群贤毕至猥居前。

 

杜郎闲客今焉是,谢守风流古所传。独把秋英缘底事,老来情味向诗偏。

《和林公岘山之作》
皎皎中天月,团团径千里。震泽乃一水,所占已过二。娑罗即岘山,谬云

 

形大地。地惟东吴偏。山水古佳丽。中有皎皎人,琼衣玉为饵。位维列仙长。学与千年对。幽操久独处。迢迢愿招类。金飔带秋威。欻逐云樯至。朝隮舆驭飙。暮返光浮袂。云盲有风驱。

 

蟾餮有刀利。亭亭太阴宫。无乃瞻星气。兴深夷险一。理洞轩裳伪。纷纷夸俗劳。坦坦忘怀易。浩浩将我行。蠢蠢须公起。

《送王涣之彦舟》集英春殿鸣捎歇。

神武天临光下澈。鸿胪初唱第一声。白面玉郎年十八。神武乐育天下造。不使敲枰使传道。衣锦东南第一州。棘璧湖山两清照。襄阳野老渔竿客。不爱纷华爱泉石。相逢不约约

无逆。舆握古书同岸帻。淫朋嬖党初相慕。濯发洒心求易虑。翩翩辽鹤云中侣。土苴尫鸱那一顾。迩来器业何深至。湛湛具区无底沚。可怜一点终不易。枉驾殷勤寻漫仕。漫仕平生四方走。多与英才并肩

肘。少有俳辞能骂鬼。老学鸱夷漫存口。一官聊具三径资。取舍殊涂莫回首。

元祐戊辰九月廿三日。溪堂米黻记。

米芾,可谓北宋书画界的天才,其山水画因其大写意之风,被誉为“米家山水”,而其书法因其癫狂个性和不拘一体被后世称为“米体”,可见功力。米芾集书画家、鉴定家、收藏家于一身。

与蔡襄、苏轼、黄庭坚合称“宋四家”。因其为书痴迷,癫狂而怪诞,米芾又被人称为“米疯子”。据传,米芾路遇石头,膜拜不已,遂称石头为兄,可见其为书而痴,为人而痴之性情与境界。米芾书法用功最深,而其行书,成就最大。

风神秀拔,仙姿绝世,去戏鸿堂本万倍,为米老行书第一。—— 清.王澍《竹云题跋》卷四


米芾行书《蜀素帖》被誉为天下第一美帖,融裹藏、肥瘦、疏密、简繁于一体,书写中一泻千里而又随意而安,举重若轻,独出机巧。

此乃对誉为“中华第一美帖”《蜀素帖》之点评。此“天下第八行书”,是北宋书法家米芾于元祐三年(1088年)创作的行书绢本墨迹。是湖州郡守林希所赠珍藏二十多年的蜀素上书其所作各体诗八首而成,作品内容为当时的游记和送行之作,共五百五十六字。

米芾用笔“八面出锋”,于变化中显沉着笔力,正侧藏露,长短粗细,体态万千,字的起笔往往颇重,到中间稍轻,遇到转折时提笔侧锋直转而下,充分体现了其“刷”字之风。

《蜀素帖》通篇用笔纵横挥洒,动荡摇曳,骏急痛快。以正侧、偃仰、向背、转折、顿挫等演示米字富于变化之魅力。

“竖”笔丰富多姿,有“尖头悬针内偃竖”、有“柳叶竖”。悬针收笔处有正有侧,或曲或直,或以字的主笔形式出现,或以丰富字的笔意的形式出现。

图片

“撇捺”笔的挥洒变化赋予了米字势不可挡的气魄,有“一波三折撇”“立势撇”“挑撇”等,遒劲有力、笔断意连。捺则呈现出或顿笔实收,或锋芒毕露的形式。撇捺摆宕感强烈,如人之手足,呈姿态万千之状。

   图片 

紧凑的点画与大段的空白强烈对比,粗重的笔画与轻柔的线条交互出现,流利的笔势与涩滞的笔触相生相济,风樯阵马的动态与沉稳雍容的静意完美结合,形成了《蜀素帖》独具一格的“米颠”特色

《苕溪诗帖》如风樯阵马,沉着痛快,与《蜀素帖》并称米书“双璧”。米芾自称运笔“八面出锋”,极尽笔法百态。

此帖结体构思精巧、气韵潇洒舒畅,较为全面地展示了米芾行书的高超技巧与纵逸神韵。全卷书风真率自然,痛快淋漓,变化有致,逸趣盎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