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巷,小馆,梨汤,我最爱的那一口:润、绵,粘而不腻。走遍大江南北,再未遇见过更好喝的梨汤。 所以挖掘古方,找到了它,不仅口感层次丰富,其清润之力也被激发了出来。 作为秋冬应季水果,冬天吃梨自然也是顺应天时。 天干物燥,如果非要推荐一款滋润养阴的食慧,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小吊梨汤。 相传爱下江南的乾隆帝,一次时途径赵州,咽痛沙哑难耐,御医开了好多方子,都不见好转。行至赵州桥附近,在一个路边的茶摊要了碗茶水。 入口清心润肺,咽痛的感觉顿时消失不见了。乾隆帝询问店主「此何茶?」「是自家炖制的梨汤。」因为店主姓李,附近街坊便叫此汤为李氏梨汤。 小吊梨汤起源于此,历经时代更迭,配方和炖制方法流传到了民间。在民间均以铜制提吊做为称量梨汤的器物,一吊为一壶,「李氏梨汤」更名为「小吊梨汤」。 ▲ 《东坡石铫图册》铜铫和它差不多 「吊」其实应该写成「铫」,是一种便携的传统炊具,古代文人常用它来温酒、煮茶,小吊梨汤应该叫作小铫梨汤。铫字太难写,传着传着就变成了同音的「吊」字了。 小吊梨汤的做法非常简单,容易上手,索取食材也非常方便。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