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一次错误的表彰”谈起

 新用户5345BAE7 2021-12-05

在高中二年级时,小林把学习搞得一塌糊涂,为了给爸妈一个交待,他把成绩单给改了。可这事不知怎么被班主任知道了,小林怀疑是坐在前面的王田告的密,于是,他计划找一个时间整治一下王田。机会很快来了。那是一个星期六的下午,小林和几个朋友一起骑着自行车出校门,发现王田也骑着车跟在后面,车子上还带着一个足有百多斤重的大口袋。他们一使眼色,放慢了速度,当王田赶上来的时候,小林他们本来单行的自行车一下子并排起来。王田一愣神儿,连人带车滑到了路旁的小水库里。小林本来和朋友们已经跑远了,可后来听到小田的呼救声,又想到王田根本不会游泳,万一出人命,事情就闹大了。这才跑回去,捞起灌了半肚子水的王田送到了医院。对此,学校召开了表彰大会,为几位救人的同学佩戴上了大红花。而事情的真相直到几年后作为主角的小林在写给他当时的校长——李希贵的一封信中才揭示出来。

小林的信中还写道:“表彰之后,我们几个'英雄’一直非常羞愧。我们寻找一切可以用来弥补我们过失的事情去做,我们努力改变着自己的坏习惯。因为,我们必须对得起那一次'错误的表彰’……”这也是李希贵校长在他的《为了自由的呼吸》一书中写到了一则案例,如果不是小林的这封信,大概谁也没有想到那回的表彰是一次错误的表彰,更不会想到,一次错误的表彰会对几个学生产生如此大的影响。对此,李希贵说,批评处分解决不了的问题,一次错误的表彰反而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果我们站在学生的角度来进行思考,对于一名成长中的学生而言,多一份成功的体验,会引导着学生走向更大的成功。所以,哪怕表彰是错误的,同样带给了学生正向的激励,让学生向自己最好的样子去努力与成长。这则小案例给了李希贵很多启示,同样也能带给我们许多思考。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我们往往过于偏重给学生挫折,给学生失败,难道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拥有向前向上的力量吗?其实这往往得到的是适得其反的教育效果。

为了让学生拥有更多的成功的体验,李希贵认为,多一把评价学生的尺子,就会多出一批好学生。因此,在当时李希贵任校长的高密一中开发出了近200个面向学生的奖项,一时间,评出的优秀学生几倍地增加,也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每一个学生都是有待点燃的“火把”,成功和优秀的肯定,才会更迅速地点燃学生内心的“火苗”。这一点理应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现实中,虽然很多的老师也都在思想上认识到了,可在实践和行动中,还是不自觉地用否定与唯一的尺子来衡量着学生,让学生失去了对学习的兴趣和对自己的信心。为了满足每一个学生对自我的价值认识,李希贵与同事们建立起了“学生技能测试站”,这是一个与学生协商评价的平台,测试的项目是开放的,如果一位学生认为学校的评价项目不能够满足他的需求,就可以到这个“测试站”申请新的测试项目,学生的申请不仅包括测试内容、测试标准,还可以提出测试方法,学校最后根据学生的方案对学生测试认定,并以测试的结果为他颁奖。这样的“测试站”,是为每一个学生量身定做属于他们自己的成功,让学生看到自己的与众不则与出类拔萃,真正实现了“因材施教”,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因而受到了学生的热烈欢迎。

一位教育专家说过:“如果一个学生主要通过图片来学习知识,那么让他去学习文字性的新型材料,他就会难以掌握材料的主题。相同地,如果一个学生习惯动作表达,当要他做纸笔测验时,他就会难以表达他所知道的东西。”这就要求我们能够看到不同学生的特长与优势,从而进行充分地放大,在评价与表彰中体现教育的温度,让学生在努力中不断成为优秀的自己。在《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这本书中,还讲到另外一则对学生评价的案例。学校曾试行学生的德育综合评价,每位学生通过纪律、卫生、品行等各方面的记分,最终得出一个分数,以此作为评选三好学生的依据,并把这个分数记入学生的档案。这样的做法大家并不陌生,很多学校、很多班级也曾或也正在这样进行着,没有人觉得有什么不妥。直到学校的德育部分收到了一张学生的纸条:“一个苹果+一个梨子=?”,这是什么意思呢?通过与写纸条的学生交流,这名学生说:“苹果与梨子是两回事,是不能简单相加的。”同样,一名学生通过帮助他人得到的分数,怎么会因为迟到就被扣掉呢?看来,一个笼统的品德评价分数,很难全面正确地认识学生,也不利于学生对自我进行认识,并做到扬长避短。正因如此,学生会对学生原先的评价方案提出异议。可见,我们对学生的评价,千万不能带着有色的眼镜,总希望找到学生的不足与缺点,更多的应该是发现学生的闪光之处,让学生拥有上进的信心和力量。否则,学生只会在失败的体验中不断气馁,逐渐丢失了活力与朝气,直至变得灰心丧气,离我们教育评价的初衷越来越远。于是,学校改变了之前的评价方式,而是把学生不同方面的素质客观记录,互不相扣,学生在每个方面都可以争夺星级,这便形成了对学生的星级评价管理方案。显然,这一方案是帮助学生看到自己的亮色,让每个孩子都可以成为一颗闪亮的星星。

每一项制度的背后,都是为了关注学生的切实需要,而不是为了“管好”学生;为学生创造更多的第一次,是让这样“第一次”的体验影响孩子的一生成长;学生哪里闪光,学校就想办法提供平台打造哪里,是激发学生内在的动力,加快他们成人成才的速度;给校训找100条理由,让学生成为校训的“股东”,内化学生的生命动力……可以说,对学生的表彰也罢,评价也罢,或是学生管理的变革,特色活动的开展,一切只指向于学生如何在成长的过程中,能够更加自由地呼吸,能够更加美好地自我塑造,这才是李希贵通过《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这本书所要告诉我们的教育精髓。而书中大量详实的案例也为他的教育思想添加了充分的诠释和注解。以上,我只是试图抓住其中的一个小小的点进行反思,希望我们能够更多的把眼光投向学生,把智慧和心血融入教育学生的过程之中,让我们能够看到学生成长为我们心中想要的美丽图景。虽然,这也许需要我们静静地等待,可又有何妨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