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杨浦区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美丽妖精 2021-12-06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句子默写

1.默写

(1)终古高云簇此城,__________________。(《潼关》)

(2)__________________,却话巴山夜雨时。(《夜雨寄北》)

(3)__________________,尚思为国戍轮台。(《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4)水何澹澹,__________________。(《观沧海》)

(5)《诫子书》中常被人们用作“志当存高远”座右铭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诗歌鉴赏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2.“天净沙”是这首散曲的_______。曲中最能表现悲痛情感的词语是“_______”。

3.对这首小令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小令前三句描绘有静有动、有声有色的九种景物,景物前的修饰语体现了诗人的独特感受。

B.整首小令写景由近到远,感情抒发由浅入深,“枯藤”一句为诗眼。

C.整首小令有景有人,描绘的是一幅秋景图,更是一幅秋思图。

D.整首小令前四句写景,末一句写人。写景是为了烘托人。

三、对比阅读

    (甲)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 “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选自《吕氏春秋》)

(乙)楚人有担山雉者,路人问曰:“何鸟也?”担者欺之曰:“凤凰也。”路人曰“我闻有凤凰久矣今真见之汝贩之乎?”曰:“然。”乃酬千金,弗与;请加倍,乃与之。将欲献楚王,经宿而鸟死。路人不遑惜其金,唯怅不得以献楚王。国人传之,咸以为真凤而贵,欲以献之。遂闻于楚王。楚王感其欲献于己,召而厚赐之,过于买鸟之金十倍。

[注释]①酬:付出。②宿:一夜。③遑:忧虑。④怅:遗憾。

4.解释下列加点字:

(1)国人道之______              

(2)过于买鸟之金十倍______

5.用“/”给文中画线句断句(限断2处)。

我闻有凤凰久矣今真见之汝贩之乎?

6.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楚王感其欲献于己,召而厚赐之。

7.以下是两位同学对两段文字的讨论。请你根据上下文,在横线上将对话补充完整。

小文:甲文中丁氏如果把“吾穿井得一人”的“得”字改为“①______”,传闻者也许就不会闹出笑话了。

小语:乙文中挑着山鸡的人如果不欺负过路人孤陋寡闻,过路人也不会错把山鸡当成风凰买了。

小文:两篇笑话都写到国君。我觉得甲文中宋君对于谣言是将信将疑,表现在他“②______”(用原文语句),而楚王则是③________(用自己的话概括),所以留下了千古笑柄。

小语:是的,宋君和楚王对待传言的态度是不同的,这也警示我们做任何事情④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植树的牧羊人(节选)

让·乔诺

①牧羊人拿出一个袋子,从里面倒出一堆橡子,散在桌上。接着,一颗一颗仔细地挑选起来。他要把好的橡子和坏的橡子分开。我抽着烟,想帮他挑。但他说不用我帮忙。看他挑得那么认真,那么仔细,我也就不再坚持了,这就是我们所有的交流。过了一会儿,他挑出了一小堆好的橡子,每一颗都很饱满。接着,他按十个一堆把它们分开。他一边数,一边又把个儿小的,或者有裂缝的A_____(捡  拣)了出去。最后,挑出了一百颗又大又好的橡子,他停下手来,我们就去睡了。

……

②1910年种的橡树,已经长得比我都高,真让人不敢相信。我吃惊得说不出话来,他还是那么沉默寡言。我们就这样静静地,在他种的树林里,转悠了一整天。这片树林分为三块,最大的一块,有11公里宽。当我想到,眼前的一切,不是靠什么先进的技术,而是靠一个人的双手和毅力造就的,我才明白,人类除了B_____(消灭  毁灭),还可以像上帝一样创造。

③这个男人坚持做着自己想做的事。(这片一眼望不到边的山毛榉树林就是证明,它们长得足足有我肩膀这么高了。)那一大片橡树也长得很茂盛,不用再担心被动物吃掉了;就算老天爷想把这杰作毁掉,也只能求助龙卷风了。他还指着一片白桦林说,这是五年前种的。他认为谷底比较湿润,就把白桦树种在那里。他是对的。这些白桦树棵棵鲜嫩、挺拔,像笔直站立的少年一样。

④路过山下村子的时候,我在这个曾经干旱无比的地方,看到了溪水。这是老人种树带来的连锁反应,是我见过的最了不起的奇迹!

⑤从1920年开始,我几乎每年都去看望这位植树的老人。我从没见过他有任何动摇或怀疑,只有天知道这有多难!

8.在文中A、B两处选填恰当的词语: A.______    B.______ 

9.第④段加点的“最了不起的奇迹”具体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第③段划浪线句富有语言表现力,请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请比较下列两个句子有何不同的表达效果:

[原文]这片一眼望不到边的山毛榉树林就是证明,它们长得足足有我肩膀这么高了。

[改文]这片山毛榉树林就是证明,它们长得有我肩膀这么高了。

12.下列关于植树老人可贵品质的概括,选文中未直接体现的一项是(   )

A.坚持不懈B.严谨认真C.善良热情D.吃苦耐劳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即使你是半角

①和半角的斗智斗勇,几乎让我筋疲力尽。

②半角长着棱角分明的脸,才七年级,就有了一米八的个儿,粗看他,没有谁不觉得帅气。可是,他考得最高的分数是5分。120分的语文,随便怎么写也不可能得个5分呀!从此,他有了一个新的名字——半角。同桌送了他这个外号后,再也不愿做他同桌了。半角一个人待在角落,拥有了一个自在的空间。

③我上课时,同学们听得入味,经常哈哈大笑。半角不笑。讲到精辟处,同学们在唰唰唰地埋头记录,半角不记。“郭明,请记录!”半角听到我的指令,埋头翻抽ti____。他把东西一件件取出来,又放回去;再取出来,再放回去。我知道,他的意思是他在努力找笔。 “向同学借吧。”半角不理会,继续找寻。不知什么时候,半角拿出一个光碟,圆滚滚的,白亮亮的。他把光碟立在书前,眼睛眨巴眨巴的。那里面,一定映出了他帅气的脸。他以为我不再注意他,又用两手指同时梳理头发。他的头发是五五开的,用前同桌的话说,像极了电视里的汉奸头。他觉得酷毙了,有事没事最爱沿着发际线从上往下捋几下,然后往左甩一下头。此时,他的眼眸里,仿佛有了一汪水。但是,这汪水没几分钟就干了。

④半角写过课堂作业,自从我送了他一盒水笔,他就送了我几次作业,那字完全是缠绕形的。半角从来不做家庭作业。“忘在家了。”“找不到了。”半角会搬出很多理由。有时,他并不回答你,只顾埋头翻找着。他把东西一件件取出来,又放回去;再取出来再放回去,一直折腾到你从他身边走开。

⑤我联系上了半角的母亲。“老师,他说不会写,我也没办法呀。我说他这么没责任心,干脆就不要读了,可他又要去学校。”听到这位母亲无奈的话,我的心也不免犹豫:不管学生吧,对不起自己的责任心;管吧,实在不知他下一步能怎样。

⑥期中考试前,我写了一篇文章,交给半角。半角的作文,从来都没有写过一个字,这次我希望他有一个全新的改变。“郭明,你把它看熟,考试的时候,照样子写下来。老师觉得,你能刷新自己,加油!”同时,我送给半角一本书,里面都是关于成长的鸡汤文。

⑦也许,他觉得我一直没有放弃他,内心是有好感的;也许鸡汤的营养确实不错。反正,期中考试成绩一出来,我惊得下巴咚的一声掉在了地上:85分!

⑧我们学校改试卷,都是年级调换的。我们看到的是电脑上登记的分数,而不是试卷。我赶紧找半角的试卷,我发现自己的手在颤抖。一个5分的孩子,突然成了85分,那不是奇迹是什么!看到试卷的时候,我的手抖得更厉害了。半角的试卷上,赫然写着35!半角确实写了作文,但他填空题和阅读题有大片的空白。肯定是输分的老师看错了分数。

⑨“这次郭明同学进步非常大,我们给他鼓掌。”半角睁大眼睛看着我,嘴角慢慢地绽放了笑容。我偷偷地把半角的试卷撕了。我只想让他得到鼓舞,即使它是不真实的,我希望半角永远不知道真相。

⑩期中考试后,学校要举行一次家长会,还要求学生给家长写一封信,当全班同学唰唰动笔的时候,半角还没有写一个字。信的格式和内容,我已经讲过。现在,我又单独为半角讲了两遍。半角终于动笔了:“亲爱的老妈,您好。老妈您要注意身体,千万不要熬夜。干什么事都要冷静,一定要冷静。”一笔一画,工工整整,尤其是“老妈您要注意身体”这几个字,我拍下它们,在全班面前转了一圈。“郭明的字,简直是从字帖里走出来的。结构不错,居然还写出了笔锋。”我骄傲地说着,同学们被感染,纷纷伸长脖子欣赏,然后噼里啪啦鼓掌。我听见半角羞涩的声音:“没写好,没写好。”

⑪一节课后,半角写下了六百多字。这对他来说,绝对是抵达了一个顶峰。我偷偷瞟了一眼,发现他还写到了我:“阿秋老师可神奇了!这次语文我有了大进步!都是老师的功劳!我们班的同学作文发表可多了!我们的语文课可好玩了!阿秋老师还让我们玩角色扮演!可好笑了!可好玩了!”满篇都是感叹号。那稚嫩的文字下,我看见了一颗正在变得热情和美好的心。

⑫后来,半角的母亲告诉我,她看了信,忍不住哭了。半角的父亲几年前进了监狱。她的儿子再也没管住。现在,她终于看到了希望。

⑬我,也看到了希望。

13.看拼音写汉字:抽ti_______

14.文中,阿秋老师为改变半角做了很多努力,请概括具体事件:

①阿秋老师看到半角不做笔记,催促他。②__________;③__________;④__________

15.第⑧段两次描写“我”“手在颤抖”“手抖得更厉害了”,请分别解释“我”手发抖的原因。

16.分析文章第⑫段在文中的表达作用:

17.题目“即使你是半角”是半句话,请结合文章内容,用“即使你是半角,只要……也(就)……”的句式补全这句话,并说明理由,以体现你对文章主旨的理解。

五、名著阅读

18.少年正是读书时。文学名著总是让人越读越觉得有味道,百读不厌。初一年级的同学开展了《西游记》名著阅读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

(1)初一(1)班开展了《西游记》读书交流活动,小语同学设计了幻灯片,请你回答相关问题。

第二十四回  万寿山大仙留故友  五庄观    窃人参

第二十五回  镇元仙赶捉取经僧  孙行者大闹五庄观

第二十六回  孙悟空三岛求方            甘泉活树

第二十七回  尸魔三戏唐三藏  圣僧恨逐美猴王

第二十四回中偷人生果的是A________;第二十六回是B________复活了被推倒的人参树。

(2)初一(2)班的班刊编辑部准备刊出一辑“我看《西游记》”主题讨论,小文同学拟参考以下选题写稿,请你帮她一起完成: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家周汝昌分别以一个字概括了几部名著的精神实质,将《三国演义》归纳为“忠”字,将《水浒传》归纳为“义”字,将《红楼梦》归纳为“情”字。请你也用一个字或者一个词语归纳从《西游记》中读到的精神实质,并简述理由(4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初一(3)班的语文课代表设计了以下任务活动来反馈同学们阅读《西游记》的感想与收获,你认为不合适的两项是(_______)(_______)

A.填写《西游记》阅读问卷

B.开展“我的阅读心得”交流

C.谈谈班级营造良好阅读风气的方法

D.布置《西游记》阅读文学角

E.分享“我的《西游记》精读和跳读”方法谈

F.分享“名家眼中的《西游记》”

六、作文

19.一句话、一个眼神可能改变一个人,一本书、一幅画甚至是一片树叶也能改变一个人。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的人、事、物,因为他们(它们)的影响,我们获得成长。请以“是你改变了我”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要有真情实感,不得抄袭;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⑤书写要正确、规范、美观。

参考答案

1.秋风吹散马蹄声    何当共剪西窗烛    僵卧孤村不自哀    山岛竦峙    非淡泊无以明志    非宁静无以致远    

【详解】

默写答题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散、马蹄、剪、西窗烛、僵卧、哀、竦峙、明志、致远”等词语容易写错。

2.    曲牌(名)    断肠    

3.B

【分析】

2.

“天净沙”是这首散曲的曲牌名。“秋思”是题目。“断肠人在天涯”一句点明了游子的身份与处境,表现了浓烈的思乡之情。断肠人:形容伤心悲痛到极点的人。故最能表现悲痛情感的词语是“断肠”。

3.

B.“断肠”二字为诗眼。抒发了一个飘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故选B。

4.    (1)说,讲述    (2)超过,胜过    

5.我闻有风凰久矣/今真见之/汝贩之乎?

6.楚王被那人想要把凤凰献给自己的诚心感动了,把他召进宫中,给了他很多赏赐。

7.    ①省(节省、节约)    ②“令人问之于丁氏”    ③偏听偏信,不亲自调查,不去了解    ④不要盲目听信传言,一定要调查求证,不以讹传讹。    

【分析】

4.

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

(1)句意:国都的人讲述这件事。道,说,讲述。

(2)句意:超过买山鸡的钱多了十倍多。过,一词多义,超过,胜过。

5.

本题考查断句。作答时,一定要在正确理解句子意思的基础上,根据前后词语之间的语义联系来划分停顿。这个句子的意思是:我听说过凤凰好久了,今天真的见到了。你要卖吗?故断句为:我闻有风凰久矣/今真见之/汝贩之乎?

6.

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感,被动用法,被……而感动。其,他。欲,想要。于,给。而,表顺承。

7.

考查对文本内容和主旨的理解。

第一空:“吾穿井得一人”的意思是我家打水井得到一个空闲的人力。换一种说法就是自己家里打了一口井,省下了一个人的劳力。所以改为“省”字就不会产生误会了。

第二空:根据甲文中的“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可知,当宋国的国君听说了这件事以后,并没有完全相信,而是派人去问事情的原委。通过这种行为可以看出他的态度是将信将疑的。

第三空:根据乙文中的“楚王感其欲献于己,召而厚赐之,过于买鸟之金十倍”可知,当楚王听说了路人买下凤凰欲要献给自己的事情以后,完全没有经过调查研究,就相信了,厚赐了路人,可知他对待谣言的态度是偏听偏信,不亲自调查,不去了解。

第四空:宋君因为没有轻信谣言,而是经过自己的调查研究,得知了真相。楚王轻信谣言,留下了千古笑柄。这启示我们对待谣言不能轻信,一定要经过仔细的调查研究,得出判断。更不能以讹传讹,做谣言的传播者。

【点睛】

译文:

甲:宋国一个姓丁的人,家里没有水井就外出打水浇田,经常一个人居住在外面。等到他家打了水井的时候,丁氏告诉别人说:“我家打水井得到了一个人。”有听闻了这件事就转述的人说:“丁氏挖井挖到了一个人。”国都的人讲述这件事,使宋国国君知道了(这件事)。宋国国君命令人向丁氏问这件事,丁氏回答说:“得到一个人的劳力,不是在井里得到了一个人。”听到的传闻像这样,还不如没有听到。

乙:楚国有个卖山鸡的人,一个路人问:“这是什么鸟?”卖者骗路人说:“是凤凰。”路人说:“我听说过凤凰好久了,今天真的见到了。你要卖吗?”楚国人说:“是啊。”路人给他很多钱,他不卖,要求加倍,才卖给路人。路人想将山鸡献给楚国的大王,结果过了一夜,山鸡死了,路人不可惜花了多少钱,只可惜不能把“凤凰”献给大王。楚国的人们听说了,都在纷纷传说,都以为是真的凤凰才那么贵,想买来献给大王。于是这件事被楚王听说了。楚王被那个路人想要献给自己凤凰而感动了,于是把他召去赏赐了好多的东西和钱,路人得到的超过买山鸡的钱多了十倍多。

8.    A.拣    B.毁灭    

9.曾经干旱无比的地方出现了溪水

10.运用比喻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白桦树鲜嫩、挺拔的外形,展现了白桦林的勃勃生机,表达了对植树牧羊人的赞美。

11.原文“一眼望不到边的”写出毛榉树林的面积范围之广,突出植树老人多年努力植树的贡献之大,“足足”起强调作用,突出“我”的惊奇赞叹之情。改句没有这样的表达效果。

12.C

【分析】

8.

考查根据语境选择词语。

A.捡:拾取。拣:挑选。本句表示的意思是牧羊人把个儿小的,或者有裂缝的挑选出来。故应用“拣”。

B.消灭:使消灭,除掉(敌对的或有害的)人或事物。毁灭:摧毁消灭。根据语境,空白处填写的词语应是“创造”的反义词,故应填“毁灭”。

9.

考查筛选信息。根据第四段中的“路过山下村子的时候,我在这个曾经干旱无比的地方,看到了溪水”可知加点的“最了不起的奇迹”指的是曾经干旱无比的地方出现了溪水。

10.

考查赏析句子。这句话把这些白桦树比作笔直站立的少年,这是比喻的修辞手法,少年生机勃勃,笔直挺拔,以少年喻白桦,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白桦挺拔直立的外形,突出了其生机勃勃的特点。联系人物感情可知,这些生机与活力是植树牧羊人几十年的努力带来的,表现了我对植树牧羊人的赞美之情。

11.

考查赏析句子。原文与改文有两个不同的地方。第一处:原文用“一眼望不到边”来形容山毛榉树林,突出了山毛榉树林面积广阔,从中可以看出植树牧羊人多年以来努力种树的成果之巨大,对于当地环境改善的贡献之巨大。第二处:原文有“足足”一词,这是一个表示强调的副词,更加强调了我看到这片山毛榉树林时的惊叹之情。与原句相比,改句语义平淡,没有以上两种表达效果。

12.

第一段中的“他挑出了一小堆好的橡子,每一颗都很饱满。接着,他按十个一堆把它们分开。他一边数,一边又把个儿小的,或者有裂缝的A_____(捡  拣)了出去。最后,挑出了一百颗又大又好的橡子”表现了老人严谨认真的特点。第三段中的“这个男人坚持做着自己想做的事”表现了老人坚持不懈的特点。第二段中的“当我想到,眼前的一切,不是靠什么先进的技术,而是靠一个人的双手和毅力造就的”表现了老人吃苦耐劳的特点。文中并无表现老人善良热情的语句。故选C。

13.屉

14.    ①阿秋老师为了让半角写作业,送他一盒水笔。    ②阿秋老师期中考试前将写好的文章和励志书交给半角,让他背熟文章应考。    ③输分老师将半角35分误录为85分,阿秋老师撕了半角试卷,将错就错在班里表扬半角的进步。④在全班写给家长一封信时,阿秋老师独自为半角讲了两遍书信要求,并表扬半角的字体好。(任答三点,意对即可)    

15.第一次是因为看到半角考了85分,进步之大让“我”激动震撼。第二次是看到试卷分数35分,知道输分出错,该如何面对半角的分数,“我”内心矛盾紧张斗争激烈。

16.该段通过半角母亲的话补充交代了半角家里的变故,交代了半角学习落后的原因,使文章情节前后照应,完善半角这一人物形象,更好地表达文章主题。同时,也更好地突出了“我”的教育和引导对于半角及其一家的重大意义。

17.示例:①即使你是半角,只要不懈努力,就一定能改变自己,成就更好的你。理由:这样补充,体现了文章通过半角这一主人公的变化来表达“只要努力,基础再差也能进步,也会成功,在奋斗的道路上,永远不要放弃”这一主题,②即使你是半角,只要遇到阿秋这样的好老师,也会有阳光灿烂的那一天。理由:这样补充,强调了半角的进步离不开阿秋老师不懈的努力,突出了对阿秋老师(或与阿秋老师一样教学有方热爱学生的好老师)的赞美。

【解析】

13.

本题考查字形。抽屉:桌子、柜子等家具中放东西用的匣子。注意“屉”读音为“ti”。

14.

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具体事件的能力。

浏览文章内容,由“讲到精辟处,同学们在唰唰唰地埋头记录,半角不记。'郭明,请记录!’”可知,这里是“我”看到半角不做笔记,催促他;由“半角写过课堂作业,自从我送了他一盒水笔,他就送了我几次作业,那字完全是缠绕形的”可知,“我”为了让半角写作业,送他一盒水笔;再由“期中考试前,我写了一篇文章,交给半角”和“我送给半角一本书,里面都是关于成长的鸡汤文”可知,“我” 期中考试前将写好的文章和励志书交给半角,让他背熟文章应考;再由“肯定是输分的老师看错了分数”和“我偷偷地把半角的试卷撕了。我只想让他得到鼓舞”可知,这里是输分老师将半角35分误录为85分,“我”撕了半角试卷,将错就错在班里表扬半角的进步;再由“我又单独为半角讲了两遍”和“郭明的字,简直是从字帖里走出来的。结构不错,居然还写出了笔锋”可知,这里是写全班写给家长一封信时,“我”独自为半角讲了两遍书信要求,并表扬半角的字体结构美。

15.

本题考查学生对重点词句的理解。

分析句子,第一次“手在颤抖”是因为“一个5分的孩子,突然成了85分”,这种分数的急剧变化使“我”对半角的进步之快感到非常震惊,不敢相信而手抖;第二次“手抖得更厉害了”是因为“半角的试卷上,赫然写着35!半角确实写了作文,但他填空题和阅读题有大片的空白”。看到这一幕,“我”明白是“输分的老师看错了分数”。所以此刻,对于半角实际得到的分数与录入分数相差太大的这个情况,“我”的内心既有矛盾,又有强烈的思想斗争,“手抖得更厉害了”正是“我”内心矛盾紧张的外在表现。

16.

本题考查学生对重要情节的理解能力。

文章第⑫段的内容讲述了半角的家庭情况。半角的父亲几年前进了监狱,这就导致了半角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的缺位,所以半角才会学习落后。如今,由于“我”对半角的引导和帮助,她终于看到了希望。这段文字从内容上看,交代了半角遭逢变故的家庭背景,也道出了半角不喜欢学习的缘由;从结构上看,这段文字与上文的“半角成绩很差,学习习惯不好”遥相照应,能够让文章的结构更为严谨;此外,通过这样的家庭背景介绍,可以使人物形象更加丰富,也可引发读者思考:如果父母对孩子的教育缺席,那么将会影响孩子的一生。所以还能深化本文的主题。据此理解分析作答。

17.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主题的理解。

这篇文章写的是半角在阿秋老师的多方面教育下,思想、学习态度发生了转变,开始学会努力做好自己的故事。由半角从一个成绩很差、学习习惯不好的学生能够变成一个热情、美好的学生,可得出:即使你是半角,只要愿意付出不懈地努力,也可以改变自己,做更好的自己。这样补充的话,正好可用文章中半角这一人物形象的转变来表现“学习基础再差的人,只要敢于付诸努力,也将会看见胜利的曙光。奋斗的道路上,不放弃便可取得成功。”

促进半角发生这样大的变化,“阿秋老师”的引导和关爱也尤为重要。所以还可以补充:即使你是半角,只要有“阿秋”这样的好老师引导帮助,也会变得热情而美好。这样补充,既能体现半角的巨大转变,也可以突出说明半角的转变离不开“阿秋老师”长期以来的关心帮助,这样可以表达对“阿秋老师”( 或和“阿秋老师”一样循循善诱、教导有方的老师)的赞美之情。

18.(1)①孙行者(孙悟空)    ②观世音(观音)    (2)示例: ①诚:唐僧师徒四人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始终不改初心,用诚心求取真经,最终感化天地,功德圆满,

②恒:为了求取真经,他们坚持不懈,以一颗恒心感天动地。

③勇:师徒四人敢做常人不敢为之事,勇敢面对妖魔鬼怪,具有大无畏精神。

④合作:西天取经之路充满险恶,但唐僧师徒最终能取得真经,功德圆满,靠的是四人团结合作,齐心协力。    (3)C    F    

【详解】

(1)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情节的掌握。

结合“五庄观”和“窃人参”可知,这是《西游记》的故事情节“万寿山大仙留故友,五庄观行者窃人参”。这段情节讲述的是唐僧师徒来到五庄观,悟空在八戒怂恿下去偷人参果,被清风、明月发现辱骂,悟空一怒下推了人参果树,观主将师徒众人囚禁,悟空只有采用四处寻访医树之方的方法救出师徒,最后观音菩萨的玉净瓶水救活果树,众人得以继续上路取经。所以A处应该是“孙行者(孙悟空)”;

结合“三岛求方”和“甘泉活树”可知,这是《西游记》的故事情节“孙悟空三岛求方,观世音甘泉活树”。这段情节讲述的是孙悟空打倒人参果树,两次逃内亡没有成功,又被镇元大仙抓回。镇元大仙要求悟空复活人参果树,唐僧给悟空限制了三日期限。悟空先去了蓬莱仙岛寻访三星,并请三星求情,延缓了时间限制;再去方丈仙山寻访帝君;最后去求观音,观音以净瓶之水医好了人参果树。镇元子举办“人参果会”,并与悟空结拜。所以B处应该是“观世音(观音)”。

(2)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内容的理解与表达能力。

题目要求用一个字或者一个词语归纳从《西游记》中读到的精神实质。《西游记》讲述的是主要描写了唐朝太宗贞观年间孙悟空、猪八戒、沙僧、白龙马四人保护唐僧西行取经,沿途历经磨难,一路降妖伏魔,化险为夷,最后到达西天,取得真经的故事。这一路上,他们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可是他们仍旧初心未改,用师徒相互扶持、互相照应、精诚合作的诚心来换取了真经,最终天地动容,他们也修成正果,功德圆满。所以可以用“诚”字来归纳“西游精神”的实质,凡事心诚则灵,任他千山万水亦不能阻;此外,漫漫西行路,中间遇到过无数的魑魅魍魉,阴谋诡计防不胜防,正因师徒之间相互信任,精诚合作,这样的西游团队才能粉碎无数妖魔鬼怪的陷阱术法,直达西天取经的彼岸。所以“信”或“合作”也可以归纳西游精神的实质。一个团队如果互相信任,精诚合作,那么它必定是无坚不摧的;还有,唐僧师徒原本可以筋斗云直达西天取经之地,可他们最后还是一步一个脚印,以自己的恒心和毅力来丈量这片土地,最终取得了真经硕果。所以可以用“恒”或“坚毅”字归纳“西游精神”的实质;最后,唐僧师徒花费许多的时间和精力,涉足无数凶险之地,完成常人不能胜任的取经大业,这种勇敢无畏的精神也值得我们学习。所以“勇”也可以归纳西游精神的实质。

(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活动设计主题的能力。

分析题目要求可知,这里设计任务活动的目的是反馈同学们阅读《西游记》的感想与收获。所以活动设计应当要能体现“阅读感想与收获”相关的主题。“谈谈班级营造良好阅读风气的方法”是说探讨如何在班级营造良好阅读风气的方法,与《西游记》并无关联。“分享'名家眼中的《西游记》’”是说对名家阅读《西游记》的感悟和收获进行分享,并不是“同学们”阅读西游记的感想与收获。所以“谈谈班级营造良好阅读风气的方法”和“分享'名家眼中的《西游记》”两项不合适;

故选CF。

19.范文:

是你改变了我

已经和你相处了两年了,在这两年的生活里,你带给我的感受是一位慈祥、庄重、严肃的长者。

你就是我的老师,又是你的眼神就告诉我,我错在哪里。刚到这个班时,我身上的缺点很多。认识了你几天之后,脸上的表情就变得严紧,我的缺点几乎烟消云散了。

现在,我已经不再是以前的我了,这几年,你一直努力的改变在我。我是一个内向的人不要和带多人交流、沟通,你也正在努力的帮助我,从一次上课回答问题不紧张到上讲台发言,虽然那是我的心跳几乎要每分钟一百下了,脚也有点站不稳的感觉,说出的话,一句不如一句流利。可我仿佛看到你在为我加油鼓劲,你咬紧牙关,握着拳头,用一种坚定的眼神注视着我,脸上的表情是镇定而坚硬,心里在默默的唠叨:要相信自己,要有自信。知道我吞吞吐吐把最后一个字说出口时,才松了口气,你又在说:要不断完善自我,这样还是远远不够的。可我知道,一个人的性格不是说变就变的。直到那回,我彻底让你失望了。、

第二节课下课铃响了,我自行慢慢的走下楼梯,今天我带操,本想给你一个惊喜。可是……随着一哨声,我们都跑起来了。刚开始还可以,拐过弯后,我的步子就变了,口号喊得很乱,你一直在后面给我纠正。可我却没有改变。直到最后一圈,我已经彻底没了兴趣,干脆乱喊吧。当停下脚步是,我的脑子一时一片你空白。

但这些和以前说话都紧张已经有了明显的改变,你曾经说过:“做事只要用心去做了,就一定能做好。”我也会永远铭记这句话的。

是你给了我一个崭新的面貌,是你给了我一颗美丽的心灵。是你教给我做人的道理。如果你没有这么精心的改变我。我真不知道将来会是什么样子,你改变了我的一生。

【详解】

本题是一道命题作文。这种命题作文形式以其特有的活力、张力以及经验带来的极大的创造力,受到广大学生的青睐。然而,在本题写作过程中需注意以下两点:一是审清题意,叙事、咏叹都要紧扣“改变”三个字,主要人物应是“我”,不能离开“你”这个写作对象。二要出奇制胜,要充分发挥自己的创新能力,尽量要写记叙文,可在此基础上借助新颖的形式获取高分。因此,此题的写作一定要紧扣“是你改变了我”这个题目,拓宽思路,以小见大,出奇制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