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双子星座」93辑:李磊读耕夫五行诗/自然审美与生命意识

 诗人样本 2021-12-06

诗 歌 净 化 心 灵


  此处静谧


书一方清 

【李磊赏诗《诗人样本》双子星座诗赏评专栏

自然审美与生命意识

——读耕夫的五行诗

文/李磊

诗歌是什么?我以为,当所有的诗人提笔写作的时候,都会面临着这个入门问题。因为,它直接决定了诗人的写作走向,决定了诗歌是否与自然和情感有关。因为,自然的情感是射向诗人心灵的第一道光。耕夫就是一个与自然有着紧密联系的诗人。

三十多年前,我读到他的第一首诗来自《三叶草》,是他与另外两位诗人的油印小册子,我就觉得他是天生的自然歌者。正是因为他有一双参透大自然的眼睛,他把身边的一草一木写成诗,充满了新奇的想象,包括山水田园、树和花草、乡愁与淡淡忧伤等。或许20岁的他并不知道今天非常流行的生态诗学,即通过对大自然的象征,把美好的、纯洁的自然之物融入到自己的生命意识当中,同时表达了对于宁静田园生活的向往。但诗人从来都不是依据某些理论来写作的,所以他写出了大量的歌唱自然和生命的激动篇什。而今天的耕夫已经从一个自然的歌者逐渐变成了一个安静的生命思考者,他把诗歌引向了哲学的范畴。我以为,他想在自然和世俗社会之间建立一种诗意的联系,建立一种自然与生命的联系,或许还有一些禅意。其实这同样是他诗歌生命的延伸,是更深层次的生命体察,是他的自然观和生命观的一次飞跃。

喜欢一切向水而生的事物,比如水稻,芦苇,花木

比如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这些事物最大的特点

就是热爱水,信任水,把自己的生命托付给水

我五行缺金,金即水,缺水的生命必须有水供养

所以我渴望水的滋养,就像禾苗渴望雨露的滋润

——《向水而生的事物》

在这首五行诗里,耕夫选取了“水”的意象,水是生命之源,是洗涤自然生命的纯净之物。我以为,他渴望“水的滋养”和“雨露的滋润”,他把“水稻”“芦苇”“莲”都融入他的“水”里,其实在告诉我们,“水稻”让他活着,“芦苇”给他安全感,而“莲”是让他自己活得干净。这种“向水而生”的生命观不正是我们所有人最终向往吗?在这有些“淤泥”的世界,要么出污泥而不染,要么陷入泥潭,就看每个生命的自我选择了。而诗人耕夫选择了“渴望”,表达了对生活的些许忧虑和恐惧,从而上升到一种哲学高度。从整体来看,这首诗的意向正是自然语境的基本流向,一方面通过对“水”与自然的关系,阐释了水是自然的血液,“滋养”大地的丰茂;另一方面,通过人对“水”的渴望,阐释了个体生命的需求,“滋润”生命的成熟,体现了耕夫式的悲悯和追索。我一直认为,诗歌只是一种现实的描摹,不具备图解哲理的功能,而耕夫正是通过自然意象来隐喻地告知人们,如何“向水而生”。

著名学者乐黛云先生在谈到“重构人类精神世界”时指出:事实上,文学应该探索人与自然的和谐,铸造人类新的精神境界。她强调文学要以“情”为出发点,“情动于中而发于外”,如果能与古人在不同时空看同一轮月亮,产生超越时空的沟通和共鸣,忘却了现世的“物欲”而达到了某些意义上的永恒,这就是文学对于人类精神世界的提升。乐先生的自然观给了我们极大的启示。所以我觉得耕夫的诗歌也较好地体现了这一点。他的诗歌强调精神的构建,力争达到一种自然与生命的和谐与自觉。看这一首:

爱孤独。爱酒。爱不爱女色,视情而定

今夜,江城朗月高照,故乡有没有月亮

我不知道,可我的心里有充盈的清风月色

夜如酒杯,落下满天繁星,举杯邀月,一念

醇香,一滴醉人,一生为情所困、所伤

——《月照江城》

在这里,耕夫用“酒”和“月色”来表达他的生命状态。一种游子的乡愁油然而生。江城“朗月”和故乡的“清风月色”,在“酒”的“醇香”里相遇,因此,“爱孤独”的诗人,在“一滴酒”里沉醉,从而“一生为情所困、所伤”。那么耕夫“困”在哪里?“伤”在何处?“爱不爱女色”,我不知道,但我知道是“故乡月亮”了。这首诗体现了耕夫一贯的特点,即:从细节入手,对物像和场景进行相互嫁接和修正,体现他的矛盾心理,也体现了我们周遭世界和人类生存的复杂性,突出了生命意识在人的内心深处的顽强和坚韧。看似是写一次偶然的怀想,但却让“一滴醉人”的“酒”上升成一种文化经验。也就是说,此时的“酒”已经摆脱了酒的功能,而是成为天、地、人相互交融的一种纽带,从而达到个体精神的构建了,在艺术上,也从一种感官视觉到达一种心灵感应的境界。这也是耕夫书写乡愁的意义所在。正如著名评论家、中山大学的陈希教授所言:诗人从骨子里体验到生命的彻底孤独,而在诗歌艺术上显现的是生命的关怀——表现生命的关联,从平常事物中感受宇宙大化之运行和体验生命的律动,以艺术方式来表现生命的关联,抚慰漂泊孤寂的心灵。

耕夫能够坚持那么多年,依然那么勤奋,这是难能可贵的。他的写作过程一改原先的激情描述,通过沉思、提炼,强调对事物的微观感受,从而使他的诗歌充满了哲理意识。耕夫没有按照当代很多诗人那样去寻觅语言的奥秘,他平实而自在的叙述,我觉得就是他对平常生活的直接思考,这样反而形成了语言的意外,并且他通过简单语言的探索,为写作者或者读者提供了一些经验性的路径与方法,而这些语言也使诗人在思考中触摸到比自然和生命更为复杂的世界。同时,他创新了五行诗,思考更加严谨,语言更加凝炼,逐渐成为了他个人诗歌的标识。尤其是他从自然审美延伸到生命审美,使他的诗具有了启示功能,也许就是乐黛云先生所主张的“精神世界的构建”吧。

当代诗歌创作从日常性、超现实、自然观、生命观,以及与哲学相关的前沿性思考等,都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互动阶段,这些也给所有写诗的人以一种全新的考验。因此,出现碎片化写作、审丑写作、神秘写作,还有很多五花八门的写作在所难免,而诗歌正好成为一些诗人浮躁内心的出口,这便要求诗人们重新思考如何从生命的束缚中挣脱出来,摆脱内心的懦弱和无助,将语言和精神从普遍的污染状态中捡拾出来,加以洗涤,或者用想象而不是联想来创新语言和精神。因为创造具有想象性的诗歌景观,就是为诗人自己创造新的生命。

限于篇幅,请读他的五行诗。

评论家简介】李磊:男,广东某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教授。曾就读于华中师范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美国堪萨斯大学等。系广东省大学英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教育部学位办博士论文评审专家,广州外语学会副会长,湖北作家协会会员等。曾有诗歌和译作在《人民日报》、《诗刋》等30多家期刊和报刋发表。出版英汉对译诗集2部,曾获《飞天》“大学生诗苑”诗歌奖等各类奖项。停笔20年后重返诗坛。2019年,出版《七剑诗选》。2020年,出版诗集《新性灵主义诗选》(暨南大学出版社)。2020年,出版中外文学论著《投影与独白》(光明日报出版社)。2021年,出版译著《Only the  Cloud Knows 》(宁夏人民出版社)。2021年,出版个人诗集《剑与花---李磊的诗》(南京大学出版社)。

现主要从事翻译学研究、外国文学研究。主持教育部、广东省哲社项目、质量工程项目等共10余项。在《外国文学研究》,《外语教学》等核心期刋发表相关文章多篇,主编出版英语教材多种。

耕夫的诗

耕夫五行诗选

文/耕夫(湖北)

1.余生短且长

轻轻叩响老屋的门环,把农家小院的炊烟扶正

先用自家的井水沏出世上最好的茶,解渴,疗疾

再借米下锅,借句写诗,诗在锅里煮,熬出诗米香

然后把日子泡出禅意,品出:余生慢,余生贵,余生长

犹爱:南山牧流云,北坡数星辰,前门钓鱼,后院听竹

2.秋风辞

草色枯,秋容倦,寒风起,清溪瘦,风动桂花落,满身都是秋

茶烟起,坐禅石,倚松眠,跋空山,一幅山水画,泼墨在眼前

迷失的人迷失了,相逢的人再相逢;该来的自然来,该走的留不住

在书中释怀,渡人间三尺烟火;在茶里煮诗,品岁月悠长况味

秋水无痕。深渊之下是深渊,而一切深渊,终将堕入时光的深渊

3.昼与夜的契约

天上一轮明月,照着江城,照着我遥远的乡愁

我枯坐在书房里,有笔有纸,却文思萎靡枯竭

寒风乍起,灯花不落,落寞的是我的孤独

我知道,蚂蚁也有友谊,正像小草也有春天

众多的黑夜与众多的白昼,我在寻找昼与夜的契约

4.生活原味

狗日的人生真够操蛋的,脚板来回打磨的山水

浸润在尚有余温的诗句里,不只是有眼前的苟且

还有怎么也读不懂的诗和八竿子都打不着的远方

后来我明了,谦虚使女人进步,骄傲使男人落后

便也学会操蛋,直至闲得蛋疼,且不再为诗卖命

5.爱之痛

梅花开在冰雪天,寒冬的痛可以用刺骨来形容

而刺骨只是身体的痛,不一定是灵魂深处的痛

我相信,我爱你所透析出来的痛才是真正的痛

所有痛的日子,被生活沉淀,凝成了岁月之花

在这日渐薄凉的尘世,除了爱你,我无事可做

6.拜佛的母亲

大殿之上,菩萨像前,母亲神情肃穆,双手合十

喃喃自语,念及的名字众多,唯独没有她自己,虔诚叩拜

母亲一跪下,整个天空就矮了身段,佛光在她头顶盘旋

母亲站起身,天空又高大起来,她迈着轻快的步子回家

连肉身也轻快了许多,她回望一眼寺院,很空,很满足

7.女人如花

对于一朵花而言,开花会疼,不开花会更疼

疼是生命绽放的代价,类似女人分娩的痛感

我非花。亦非女人,从一草一木开始喂养春天

从一砖一瓦构建生活,从一诗一词营造浪漫

到头来,人生不过二两酒,一两心酸一两愁

8.思念空空如也

如今越来越害怕回头,我用尽一生

去回忆,那些搁浅在亲情里的故事

是沉睡在地下的亲人,留下的遗产

而心是空的,一种空空如也的空

借一缕缭绕的轻烟,抵达清明

9.佛心如树

一棵树,一旦有了慈悲,也便有了佛心

佛心是一种功德,福报与舍得异曲同工

比如雨台岗上的榆树,曾以树叶喂养饥饿的人胃

比如紫竹林的桑树,甘愿以桑叶为蚕蛹度命

凡是有佛心的树,人们敬之为圣树。人也是

10.耕夫的事业

在耕夫责任田里,生长着众多庄稼:无冕作家、未名诗人

结出诸如风雨斋主、乐耕堂主、笔耕农等贫贱的果实

他混迹文学圈,但从不沽名钓誉,尽做些糊涂书虫之事

比如将菩萨的慈悲供在文字的神龛上,为一座寺院打坐

结果呢,他视文字如神明,文字视他如菩萨。乃耕福田也

【诗人简介】耕夫者,农人也,字笔耕农,网名风雨斋主、乐耕堂主。祖籍湖北黄冈,出生武汉纸坊。上世纪60年代出生、80年代出道,著作等身者,科技传媒人。湖北省作协会员,国字号期刊主编。以诗为趣,诗慰平生。近年专攻五行诗,在各类报刊及公众号发表五行诗逾百首(组),其诗被同仁喻为“耕夫体”。现居武汉。诗人、诗评家李磊教授认为,诗人耕夫创新了五行诗,思考更加严谨,语言更加凝炼,逐渐成为了他个人诗歌的标识,尤其是他从自然审美延伸到生命审美,使他的诗具有了启示功能。




《诗人样本》推介当下最活跃

最具特色的一线诗人

力塑当代诗人群像

END-

 投稿须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