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课题研究】做中学:指向物理学科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的实践行动054——《密度》自主学习单05

 潘书朋5n2xo3hm 2021-12-06


做中学:指向物理学科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的实践行动
课题介绍
    名称:做中学:指向物理学科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的实践行动
    类型:烟台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堂教学改革专项课题
    介绍:本课题旨在解决目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不强,与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需求还存在很大差距的问题,这需要中小学着力培养实践性、创新型、复合型人才,创新人才培养已经成为推进育人方式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心。
    课题的创新点在于通过“做中学”这种将人类历史认识成果(人类已有经验)转化为学生的主动学习活动,转化为学生的精神力量和发展能量,让学习真正触及学生的心灵,提高学生终身发展的能力;突破点就是课堂教学从“知识中心”转为“活动中心”,把实验探究活动按照主题单元整合为“学着做”“自主做”“合作做”三个层面的“做中学”,让学生构建基础性的科学观念,经历科学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领悟科学探究的思想,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提升实践能力和创性精神

思维导学:基于学生自主创新实验的四单学习法
教育的最高境界是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教本身就是如何指导学生学,是在学生的学习和觉悟中点拨引导。学生自主创新实验的思维可视化课堂是基于真实的情境(生活情境、实验情境),引发学生进行深度思考和研究,借助思维可视化工具(思维导图等)将大脑中的“图”画出来,将整个教与学的思维过程直观展示给大家,从而促进思维的激发和整理。学生自主创新实验是一种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同时也是学生思维参与的深度学习方式。深度学习的前提是深度思考,深度思考的成果取决于有无强烈的“问题意识”。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创新实验,就是让学生全方位参与学习,进行基于主题单元教学的深度研究,最有效的学习方法就是给学生搭建一个“学评一体化”学习支架——自主学习单,也就是说在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中推行学习任务单,在教学活动中推行学生活动单,在反馈交流中推行学生思维单,在考核评价中推行学习作品单,即:以自主学习单为工具,基于学生自主创新实验进行教学活动设计,通过思维导学促进学生学科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的提升。
基于学生自主创新实验的思维可视化课堂通过给学生搭建一个“学评一体化”学习支架,让学生阅读—搜集—思考—尝试—表达(需要呈现成果,即思维可视化),这样学生就会“带着成果(或问题)来学习”,然后教师组织学生展开交互反馈矫正,课堂教学是多维对话形式。这种逆向教学(“讲完后习练”、“学习后应用”的过程翻转)实际上经历了两轮学习(多层面介入同一内容,是一种非常有意义的重复)。这种方式既可以发现学生“学没学”问题,引发学生高质量的输入和加工,又可以解决“好不好”的问题(反馈是教学的核心环节),有利于提高学习质量。要想激活学生的学习内驱力,就要牵住课堂教学变革的牛鼻子,有效推进学习方式的深度变革,通过基于学生自主创新实验的思维可视化课堂让学生真正体会知识的魅力、学习的魅力和思维的魅力,让学生想学习、爱学习、会学习,学习负担过重的问题也就会迎刃而解。
微信公众号特推出“基于自主学习单的课题研究”系列文章,仅供一线教师学习分享之用。如果涉及内容版权问题,请及时和我们联系,我们将更正或及时删除,感谢大家。

专题二:《密度》自主学习单

(第5课时)


学得怎么样
题型1:探究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典例】为了研究物质的某种特性,某同学分别用甲、乙两种不同的液体做实验,实验时,他用量筒和天平分别测出甲(或乙)液体在不同体积时的质量,下表记录的是实验测得的数据及求得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
 


1)分析下表中的实验次数1与2(2与3、1与3)或4与5(5与6、4与6)的体积及质量变化的倍数关系,可归纳出的结论是               
2)分析下表中实验次数 ,可归纳出的结论是相同体积的甲、乙两种液体,它们的质量是不相同的。
3)分析下表中甲、乙两种液体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关系,可归纳出的结论是   
【变式训练】
1.在探究“物体的质量与体积之间的关系”时,小明同学把收集到的数据填入下表。但他漏填了第二次测量的质量和体积,其质量和体积的读数如图1中所示,请你帮他完成下表。
 


1)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2)小明与其他同学交流后,发现从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由同种物质组成的不同物体其质量与体积之间存在一个关系,其表达式为:           
题型2:密度
【典例】有两个外形完全一样的金属球,一个是铝质的,一个是银质的,没有任何仪器,你如何鉴别它们?
【变式训练】
1.将一瓶油倒掉一些后(     ).
A.质量变小、密度变小.  B.质量不变、密度不变.
C.质量变小、密度不变.  D.质量变小、密度变大.
2. 盛夏天气炎热,小云利用冰箱制作冰块。一段时间后,发现水全部结冰。下列关于水结冰后相应物理量变化叙述正确的是(    )       
 A.体积变小   B.质量变大   
    C.密度变小   D.比热容不变 
题型3:测量液体的密度
【典例】某同学在测定盐水密度的实验中,方法和步骤完全正确,如图甲显示的是:他将烧杯中的部分盐水倒入量筒后,天平重新平衡时的情景,乙显示的是倒入盐水后量筒的读数:
 


(1)根据图中相关数据帮小东将下表填写完整。

 
2)另一位同学的实验方法是:先测出空烧杯质量,并在量筒中倒入盐水,测出盐水的体积,再把量筒内盐水全部倒入烧杯,测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然后计算盐水的密度,用这种方法测出盐水的密度ρ'与小东测出盐水的密度ρ相比较,则ρ'   ρ(选填“<”、“>”或“=”)
3)如果又有一位同学另一位同学的实验方法是:先测出空烧杯质量,再把盐水倒入烧杯,测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然后将烧杯中的盐水全部倒入量筒中,测出盐水的体积,然后计算盐水的密度,用这种方法测出盐水的密度ρ'与小东测出盐水的密度ρ相比较,则ρ'   ρ(选填“<”、“>”或“=”)
【变式训练】
1.在用天平和量筒测量某种食油的密度时,以下操作步骤中,不必要且不合理的是(  )
A.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
B.取适量的油倒入烧杯中,用天平测出杯和油的总质量
C.将烧杯中的油倒入量筒中,测出倒入量筒中的油的体积D.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剩余油的总质量 
2. 小明同学在测定液体密度的实验中,没有把容器的质量测出来,而是多次测出容器和液体的总质量,并记录在下表中。根据表中的数据求得液体的密度是   g/cm3,容器的质量是 g。

题型4:测量固体的密度
【典例】小明同学在“用天平和量筒测矿石的密度”实验中,选用天平、量简、小矿石、细线、烧杯和水,进行了如下的实验操作:
A.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
B.把游码放在标尺的零刻度线处,凋节横梁上的螺母,使横梁平衡
C.将小矿石用细线系好后浸没在量筒内的水中,此时液面示数为V2
D.将小矿石放在左盘中,在右盘中增减砝码并移动游码直至横梁平衡
E.在量筒中倒人适量的水,此时液面的示数为V1
1)为了更准确地测出矿石的密度,你认为以上操作的合理顺序是   (只填字母序号)
2)用调节好的天平称小矿石的质量,天平平衡时,放在右盘中的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9所示,则矿石的质量为     g。

 
3)若所测得矿石的体积是20cm3。,矿石的密度为  kg/m3  
【变式训练】
1.小明用天平和量杯测一块寿山石的密度。在调节天平时,发现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左侧(如图1所示),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    (选填“左”或“右”)端调。然后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寿山石的质量,天平平衡时右盘砝码的质量、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2所示,寿山石的质量为     g,再用量杯测出它的体积为20cm3,则寿山石的密度是      g/cm3


 2.小明在实验室里测量一块形状不规则、体积较大的矿石的密度。
1)因矿石体积较大,放不进量筒,因此他利用一只烧杯,按下图所示方法进行测量,矿石的体积是_     _cm3
 


 
2)用托盘天平已测得矿石的质量是175.6g,则矿石的密度是     kg/m3;从图A到图B的操作引起的密度测量值比真实值__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3)在使用已调节好的托盘天平,按规范的操作来称量矿石的质量时,通过增、减砝码后指针偏在分度盘中线右边一点,这时应该___________。
A.向左调平衡螺母   B.往右盘中加砝码   
C.从右盘中减砝码   D.向右移动游码。

(未完待续)


在这里,聆听一线草根教师的教育心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