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孔子的大意是,作为君子,不庄重就没有威严;学习可以使人不闭塞;要以忠信为主,不要同与自己不同道的人交朋友;有了过错,就不要怕改正。 君子人格是孔子对民众道德成长的目标期待,本章他提出了修养为君子五个方面的要求,持己要自重,成长要好学、处世要忠信、交友要志同道合、改过要坚决。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要立志成长为君子,首先要自我重视,若轻佻就会放弃严格自律,结果肯定是半途而废;其次学习是自我突破的最佳途径,在学习中会发现不足,也会心生谦虚而不自满;忠信处世,就会在上下左右的社会关系中争取信任,有利于破除因形骸间隔造成的重重障碍;以志同道合为原则去交友,是人性使然,也能持久,很多所谓的朋友走着走着就远了就丢了,其根源是因为交友的基础或是利益或是习气,经不住各种变化的考验,唯有志同道合者,方能行稳致远;坚决改过是成长为君子的必须,对过错和缺失抱有恋恋不舍的态度,是无法实现自我突破和成长的! 孔子的教诲很简洁,但内涵却很丰富,然而核心却只有一条,就是成长要做到严于律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