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高考命题研究专家王涛老师提出的“三元方法论”为核心,针对本系列教程,现面向全国高中学校组织深度教研共同体。以学科专家内部教学指导、内部资料共享、内部互动教研的形式,开展直接服务高中写作教学的大型公益活动。 实验班教研成果速递:入得时代写真情(上) 荆西娟作 近年来,高考作文“联系现实”“结合自身发展”的写作要求越来越普遍。它们有的是宏大主题作文,材料中“时代”“奋斗”“担当”这些字眼很鲜明,写作中如果不联系自身,就会写得凌空蹈虚、大而无边;有的新材料作文,“联系现实”“结合自身”、有所针对的要求也很常见。 那么,作文为什么要“联系现实”?这是语文课程标准和中学生核心素养的要求,更是考试作文指定的任务。 这些字眼的出现,体现了高考作文对学生国家认同、社会责任核心素养的考查。从学生们的作文来看,大部分学生具有关注现实的意识,但完成任务的质量却是堪忧。 这些作文片段,打眼一看,爱国激情有了,文采、气势也有了;再仔细一看,逻辑、内容却给人一头雾水,活像一堆染了色的、干瘪的陈芝麻烂谷子;再闻闻,满是廉价的人造香气和浮躁之气,找不到真气和底气。说实话,随着宏大主题的声势日渐浩大,这类写法还真有点“方兴未艾”之势。对这样的作文,咱阅卷老师有一个隐秘的心理:作为语文老师,当然看不惯这样的假大空,但一眼看过去,学生基本都这样写,都打低分吧有点怕犯众怒;再想想,似乎也不敢说人家这样就写错了。一番为难之下,那就干脆忽略这些假“联系现实”,只根据前面作文的水平给个分吧!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某个学生上讲台读他的作文,这些体现个人抱负的话本该读得慷慨激昂,但实际上却是表情越来越不自然、语声含混。后来我才明白:原来学生也以说这样的空话、套话、骗人话为耻。的确,这样的作文,老师、学生都很尴尬。分析原因,倒不是学生成心要跟自己、跟我们过不去,一方面是他脑中空空如也,本来就拿不出东西;另一方面是网上这样的范文满天飞,这种低成本的技术学生一学就会,很快就变成了现在的如火如荼。 这样荒唐的作文现状实际上完全违背了中国传统文学一直以来的创作原则。中国传统文论强调:修辞立诚。写文章表现真情实感,不可作虚饰浮文是古今为文的基本要求。我跟老师们一样,对此种虚浮文风深恶痛绝。 那这种文风的特点是什么,又是怎么产生的呢? 1.说流行话来唬人。因为学生对“时代”的整体感知是空洞、乏力、支离破碎的;政治书上的话很大,名人们的话很久远。(学生不会写他自己所处的时代,就大量引用政治书和名言,作文里就出现了大量空洞的、错位的时代。像张载的这段“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挺高大上;但稍微想一下,就知道一千多年前的这句话并不完全适用我们这个时代。它之所以这么火是源于2016年小董老师的演讲,因为它境界高、有气势、好蒙人。多么可悲,就这么一个并不适切的素材,我们的当代中学生甚至老师已经乐此不疲,用了5年!) 2.说套话以自保。学生写作文有个底线思维:但求无错。实际上,学生对这个时代当然有感性的认知,但因来自媒体的多,他们也知道这些光怪陆离的素材不能往作文中写。那写什么呢?只好说一些大家都在说的话,这样的套话千篇一律但起码不会出错。这就是学生的自保心理。 3.说大话来充数。要联系现实,但没有确定的想法和打算。头脑里空空如也,怎么办?只好“要”字打头,提一堆要求,却基本无关自己的痛痒。 这些不真诚的话,往小了说,不会获得阅卷老师的青睐;往大了说,又如何期望培养出血气方刚、有创造力的建设者呢! 以上内容是实验班参与老师的最新教研成果,图片来自老师原创教学PPT,想要获取PPT的老师请扫码入群联系工作人员领取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