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与父母书:养老需要多少钱

 齐鲁海风 2021-12-06

作者:徐俊霞

公众号:齐鲁海风

自从父母把口粮地租出去,养老便提上日程。

父亲不愿意种地了,他说:你爷爷是73岁走的,我可能也会73岁走,我不能活到死,干到死。

我问他:走不了怎么办呢?生老病死不由己,你想得太多了。

母亲对不种地也表示赞同,这些年种地,母亲没少跟着父亲操心。

父亲是干农活的主力,母亲是管唠叨的。

父亲尤其不喜欢给庄稼打药,他闻不了农药味,可是母亲看见庄稼生虫就着急上火。

不种地了,老两口就不用吵架了,但收入也减少了。

起初,母亲还去街上的工厂领零活,贴商标,插花。

渐渐地,就不愿意干了。

两个弟弟都表示父母钱不够花,他们给生活费。

嘴上说说,还没有给过。

小弟还说:你们不能要我姐的钱,我和哥哥平摊。

可是他姐是给父母钱最多的人。

老一辈人常说:养儿防老。

儿子结婚成家后,有几个给父母现金的?

大弟开超市,父母去买东西,大多数时候付钱,一次半次的不付钱。

他也会问父母:你们缺钱吗?我给你们拿点钱。

父母表示不缺,他从来不会主动给父母。

小弟有时候回家,来不及买东西,就给父母一百二百现金。

父母不种地后,手头肯定没有以前富裕,花老本,又没有多少老本可花。

我劝母亲:他俩都有老婆,孝敬你们多少,不管钱还是物,你们就拿着,没必要什么事都摆到台面上。

去超市买东西,大儿子说不收钱,你们就没必要给。

大儿子给你们交电费,你们没必要给他还钱。

小儿子给你们二亩地,或租或种,收入多寡,是你们的事,你们没必要给他租地的钱。

说白了,儿子有老婆孩子,是单独一个家庭,人家还有岳父岳母要赡养,一碗水端平哪儿有那么容易?

早些年,夏收,秋收,春节,我还给父母现金。

那时候,父母的日子不宽裕,还是两个儿子家免费的劳动力。

这两年,我不给父母现金了。父母有钱也不会花,还不如买成东西。

我的一亩多口粮地,自我参加工作,一直是父母或种或租。

父母家里的宽带网,一直是我埋单。父母家里的电器,家具都是我花钱买的。

更不用说,父母一年到头,从里到外,从头到脚的衣服,鞋帽都是我打点。

这些小事,做一季不难,做一年不难,难的是二十多年如一日。

儿女从不同程度上贴补父母,父母的日子没有那么难过。

我劝过母亲:人情来往,你们可以不随礼,你们都没有收入了,何必打肿脸充胖子,你们随礼有什么用呢?活着的时候看不到回礼,死了回礼都落到了儿子腰包里。

当然,即便有儿女贴补,父母也属于穷人,是月收入低于一千的六亿人之一。

父亲一天一盒烟,两顿酒,母亲常年吃药,这是固定消费。

我一直不赞成父亲吸烟,也不是非要完全戒掉,少抽点总可以。

从父亲吸烟来看,父亲是个有钱人。

农村老人的养老金不高,再加上父亲的退伍军人优抚补贴,自家院子里种种菜,维持两位老人的基本生活没有问题。

我是无意中发现父母的着装都是我置办的。尤其是父亲的着装,母亲已经撒手不管了。

父亲说:你买的衣服不可心,你以后别给我买衣服了。

我说:你这人就是不要脸,有本事你别穿我买的衣服,鞋子。

母亲偶尔还自己添衣置装,但是她眼光不行,老家的集市,商店里又没有什么好料子,好衣服。

但是女性,还是保留一点消费力才好。

算来算去,父母需要花钱的地方真的不多,前提是不生大病,小日子还是过得有滋有味的。

生活条件好了,人的平均寿命长了,我现在发愁父母的养老,若干年后发愁自己的养老。

五六十年代的父母养老还能靠儿女贴补,等七八十年代的我们到了养老的时候,养老又该何去何从呢?

喜欢我的文章点个“在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