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世事如烟》

 昵称680LrUfh 2021-12-06

初读《世事如烟》,阴郁,潮湿,沉闷……部分情节很难读下去。读完满脑竟是尴尬的问号!古怪诡异的情节让人感觉在读恐怖小说,情节不寒而栗,逻辑十分混乱,感受不到任何感情线索和思想寄托, 部分微妙的感情线是从荒诞的故事情节来剖析的。

二读这篇作品,清晰了些许。在这样没时间,空间,地点,甚至连人物都只是以数字符号来代替的意识流小说里,读者的想象力和个人见解可以得到无限的延伸。

小说讲述一个大院里七个门户和其个别角色如烟的生活世态。如本文有主人公存在,那则是九十多岁的算命先生。他坚信生存的奥秘是建立在晚辈们短寿的基础之上,并靠采阴补阳来维持养生之道。他不惜把种种的恶行和卑鄙的手段施暴他人,却只是为了达到长寿的目的。他唆使了,一个花甲老妇生下与孙子乱伦的种子,切表示愿意抚养这个孩子,表面看似给予她帮助,实则他是想后继有子。他的诓骗使得花季少女4迫于父亲的控制,无奈失贞于他,因而自杀。作者不动声色的笔触描写着死亡和荒诞,人物这种不可改变的宿命感压的人喘不过气来。时日不多的7在中了他的阴谋后,则用5岁的儿子换回了一只公鸡,荒唐认为此鸡可为他续命。这种完全令人不可理解的,毫无理性的行为,冲动,罪恶以及欲望……让人仿佛穿越到了秦汉时期的封建社会。好在是,而后,作者描述7原先的病在好转,却有了新病症。我猜想,这新的病症是在思念儿子?是愧疚?不安?读到这里,我终于找到了一点点可以喘息的空袭。还是说,他担心哪一天续命的公鸡突然就不鸣叫了?

荒诞的情节并没有到此为止,紧接着,跟着笔者的笔锋线索来到了灰衣女人的葬礼。她儿子上午结束母亲的送葬,傍晚就举行婚礼。而正是这荒诞习俗下以喜冲丧的婚礼演变成了司机的葬礼。在虚荣心的驱使下,2跟司机无休止的攀比。而这场较量使司机狼狈不堪,受辱自杀在厨房里。而更讽刺的还有众人的反应。人性的冷漠,荒唐,丑陋此时被暴露的无余地。阴风扑面而,浓烈刺鼻的死亡气息让人崩溃的想要呐喊。感谢的是,作者笔锋一转,在司机自杀时,通过对他心理活动的想象与描写,以一个在哼唱,轻轻舞动的刷碗少女结了尾。让快抑郁的我又在夹缝里看到了一丝光亮。因为那体现出司机在生命结束时对生活的向往和期许。那是荒诞,阴沉之后的美好,是绝望之后的希望。

与4的父亲形成鲜明对比的是6。在他小女儿愤起绝望的反抗自杀后。他悔恨的是竟没早点卖出女儿。加价的报应竟是断了他的财路……父女间惯常的温情与美好在这里被6的冷漠与荒诞肢解得支离破碎。不能对小说里人物的命运产生感慨。世事如烟,命中注定,在却难逃。再次感谢作者笔锋回转的结尾把我拉回岸上,简短的几句话映衬出6内心的愧疚,悔恨与醒悟。带给了读者新的希望,因父亲人性还没有完全泯灭,人性依然本善。作者只是想把人文关怀体现到最本质的状态传播给读者。

整篇小说以4和瞎子的自杀来结尾。4的自杀过程描述得像在穿一件新衣。瞎子则是在江水里找到了升华的命脉。而后尸体浮出水面。以岸边桃树盛开着鲜艳的粉红色这一句话为小说画上句号。句子冰冷,但意境确很美。读起来轻松的让人意外。由此可见,作者在极端冷酷叙事的背后仍保有极端的温情。绝望的最后摆脱绝望,在无意义的废墟上找到真正的意义。笔触不动声色,力量强大文笔利索,像刻刀一样,让人过目不忘。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