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绸都的水,成为真正的水乡风情画 近日,盛泽镇全面开展水环境治理提升攻坚行动,让绸都的水,成为真正的水乡风情画。 倾力写好“水文章”!“十四五”开局之年,吴江区盛泽镇全面加码水环境治理—— 今年5月,盛泽镇多次召开水污染防治专题会议,讨论分析水污染防治重点,针对性地制订整治方案,全面落实水质管控措施;6月3日,盛泽镇召开水环境治理提升攻坚誓师大会,凝聚党委政府、商会企业和广大群众等多方共识,共同描绘美丽盛泽的生态底色;8月28日,盛泽镇召开水系优化调整方案汇报会,强调科学精准规划各个水系优化调整方案,形成各个水系良性循环,营造安全、稳定、优美的水环境……一连串行动,显示出这个纺织业重镇久久为功抓好水环境治理的力度和决心。 ▽黄家溪村打造古运河江苏“南大门” 盛泽镇既是全国闻名的纺织业重镇,也是湖荡密布、河港纵横的水乡古镇,如何平衡经济发展与生态效益始终是盛泽镇面临的重要课题。盛泽拿出更大担当、更大力度、更多作为,提升攻坚水环境治理,描绘好时尚之都·美丽盛泽的生态底色,让百姓享受经济的“富”,更能享受生态的“美”。 坚定水环境治理决心 纺织产业是盛泽的传统产业、支柱产业。当前,盛泽汇聚了5000余家纺织生产企业、7000多家纺织商贸公司,形成了千亿级的纺织产业基地和贸易市场。工业化、现代化高度发达,给盛泽水环境治理带来了较大的压力。 直面压力,盛泽狠抓水环境治理,取得明显成效。做好水利部淮委督查问题整改,完成美丽河湖建设3条;完成11公里城镇污水管网改造、30个农村生活污水治理,18个老小区、80家工业企业以及34家沿街店铺雨污分流;有序完成5个海绵城市项目,使城市承载力进一步提升……这些年来,盛泽在水环境治理上的努力有目共睹。 进入“十四五”,盛泽更是迎难而上,提出水环境治理新目标:立足水安全、优化水环境,力争早日建成“河安湖晏、水清岸绿、鱼翔浅底、文昌人和”的幸福河湖,让人民群众享受优美的水环境。 “在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的大背景下,环境竞争最终将成为发展竞争、产业竞争和城市竞争,只有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才能抢占先机、立于不败。”在吴江区副区长、吴江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盛泽镇党委书记沈春荣看来,只有突出“融合”“创新”两个关键词,加快推进“治理+融合”“要素+融合”“政策+融合”,深入探索“生态+创新”“产业+创新”“制度+创新”,才能实现经济发展高质量和生态环境高颜值的统一。 眼下,盛泽镇正在开展三大有机更新,锚定高质量发展主线,努力谱写“时尚之都·美丽盛泽”的崭新篇章。良好的生态底色更是不可或缺的支撑。随着高质量发展不断推进,盛泽人越来越意识到,必须拿出壮士断腕的勇气,主动抓好水环境治理提升,把水污染的制约转化为水生态的底气,走出生态绿色发展的新路子。 “没有幸福河湖,就没有美好未来”正在形成一种共识,并且得到了企业的一致认同和鼎力支持。江苏恒力化纤股份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表示,作为盛泽纺织业发展的领头羊,恒力坚持走“绿色发展”之路,通过丰富场景应用,把污水变废为宝,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 ▽ 打造“治理+管理”模式 秉持着一往无前的决心,盛泽拿出发展经济的势头和冲劲,全力还原鱼米之乡本色,立足实际,摸索出一套“治理+管理”的水环境治理方案。 今年以来,盛泽大力开展污水处理厂、中水回用等规划建设,全力打造集中治理模式。“我们正在探索建设'污水治理、深度净化、中水回用’的集中治理模式,将污水处理后经过生态湿地、深度处理设施再处理后,导入工业用水厂回用于生产,打造真正意义上的再生水厂,为实现污水近零排放作出探索。”盛泽镇综合执法局局长洪亮说。不仅如此,盛泽还强化企业在水环境治理提升工作中的主体责任,前期实施喷水织机、后整理行业等专项整治,严格落实水环境治理。 借力数字化赋能水环境治理也是一条必由之路。当前,一张环境保护的“生态蓝网”正在形成,覆盖盛泽全境。盛泽通过整合和统筹规划现有的各类环保监测平台系统,构建上下协同、信息共享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全力建设以大数据驱动为核心,具有生态环境态势分析、预测预警、溯源分析、辅助决策、执法落实等功能的生态智慧蓝网,完善网格化监测监控体系,强化环境质量监测能力建设。 不仅靠新技术,还要靠新机制来管理。清澈透明的清溪河缓缓流过江浙边界,滋润着两岸百亩良田,连接着吴江盛泽、嘉兴秀洲王江泾两大人口稠密的城镇,60余万常住人口的生活与之息息相关。自2017年以来,盛泽镇积极参与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治水机制,破解跨界治水难题,推动两地创新实施联合河长机制、水质联合监测机制、水环境联合治理机制、水环境联合执法机制、水环境联合保洁机制,为推进长三角区域治水一体化提供了样本。目前,两地省际边界水域已实现15条河道(湖荡)42名联合河长全覆盖;每季开展联合执法巡查行动不少于1次,有效解决涉及边界河道水环境保洁、河道周边非法排污、违章建筑等多方面问题。 ▽ 起笔鱼米之乡画卷 行走在盛泽大地上,描绘鱼米之乡的笔触已开始着墨点彩,一笔一画间书写美好生活,勾勒出江南古镇水韵悠悠的蓝图。 △盛泽南部工业区4万吨/日污水处理及中水回用工程项目 走进盛泽镇南部工业区,4万吨/日污水处理及中水回用工程正在加紧建设,一座座搭建在高台上的方形水池正是污水处理的核心区域。该工程占地面积约47亩,总处理规模为每日4万吨,包括2万吨生活污水和2万吨喷织污水。“清溪河以南的污水将排放至此,工业污水经过调节、气浮、生化、沉淀、过滤消毒等步骤后将回用至喷织企业,而生活污水在曝气沉砂、生化、消毒等程序后将排放至澜溪塘,有效缓解盛泽的污水处理压力。”吴江市盛泽水处理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庄栋凉介绍,工程已进入设备安装和路面建设阶段,预计将在12月份进行调试运行。 盛泽镇老镇区上,古龙庵港片区水环境综合整治项目正在紧锣密鼓推进之中,旨在为盛泽其它河道特别是老镇区河道及周边区域的改造提升提供实施经验。这个示范项目共涉及居民2235户,将以人工湿地建设、河道清淤、驳岸修建等方式,着力提升古龙庵港全线1.2公里的河道水质,并对古龙庵港周边区域进行雨污分流改造,避免生活污水排入河道,致力打造河清、岸绿、老街美的居住环境,满足居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乡村也正因水环境治理焕发出新气象。来到盛泽镇西北角的沈家村,这里流水潺潺、清澈见底,空气十分清新,处处释放原汁原味的江南农村之美。“村里能够打造出这样的生态环境,还要得益于对污水的彻底治理。”沈家村村委书记周卫东介绍,镇里的污水收集管道一直铺到村里,把纺织企业产生的工业污水和10个自然村17个村民小组产生的生活污水纳入污水管网中,进行集中处理,河道被彻底清淤,水质越来越清澈,空气也越来越好了,村民们的幸福感不断提升。 向着“河安湖晏、水清岸绿、鱼翔浅底、文昌人和”的幸福河湖画卷,盛泽已铿锵起笔。一幕幕崭新的景象令人对这个新鱼米之乡充满期待,相信在坚持不懈的努力下,盛泽必将擦亮江南水乡古镇“金字招牌”,走出一条经济发展与生态效益并重的新路,再度提升百姓幸福感、满意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