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有了大把自由支配的时间,但是更多的时候却是虚度时光。殊不知,这是最好的弯道超车,或者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的绝佳机会。这时候,做每日计划就至关重要。 因此,本文建议适用于特殊时期,如疫情期间在家工作学习,备考期末考试,或者托福考证等大型考试,或者手头任务繁重急需高效解决之时。一言以蔽之,就是适用于充分的自由时间+繁重的任务。个人经验,仅供参考。具体操作可以视具体情况而定,但是大的原则基本如此。 如果没有充分的自由时间,如在学校上课,或者上班,时间大部分都被别人安排好了,没有必要自己安排。任务如果很轻松,大可以享受生活为主。鉴于疫情期间大家都有充分的自由支配时间,不如好好利用。 计划前 1.要想充分利用时间,一定要定计划。意识到定计划这一点已经能超过绝大多数人。 2.发散思维:写下所有待完成的事项以及截止日期。 3.拆分计划:为了实现该目标,有哪些必须完成的步骤。把目标全部拆分成可操作的步骤。十米高台看似难爬,但是如果把它分解成一个个台阶,爬上去就很容易了。 示例: xx论文 周日 xx作业 周五 xx项目 周三 xx讨论 周五 目标拆分:比如说,在10天内写完一篇4000字的论文(当然啦自己写的时候没必要整整齐齐,笔记最重要的就是自己认识就好) 定计划 原则:做短跑选手,不做马拉松选手。 高效工作最好的节奏是:冲刺-休息-冲刺-休息。最疲惫的节奏是:连续跑步三四个小时中间不休息。这样越跑越慢,且感觉非常疲惫,效率极低。 1.任务以一小时为单位。休息以半小时为单位。 2.每个小时之间必须切换任务。杜绝一上午或者一下午只做同一件事情。(原因:之前讨论过很多回这个问题了,长时间钻在一个问题里,手段容易异化成目的,容易做很多无用功且不自知 参考:122. 自激和手段的异化)切换任务,每一个任务的问题都留在脑子里,做其他事情的时候其实也在处理这些信息。不同任务的切换能保证思考的活跃性。 3.列一个完整的时间表,包括吃饭,洗漱,还有其他生活内容。 4.固定的时间安排固定的任务,培养生物钟。 5.休息 1)几种典型的错误休息:打游戏,刷视频,看电视都不是休息。相反,这些活动消耗能量极大。 2)在家能做的最主要的休息是活动。可以在每个小时之间安排一组半个小时的Keep。 3)其他有效的在家能完成的休息有小睡,打扫家,吃东西等等。经常可以在任务结束时留一个任务在脑子里,在休息的时候边干家务,边吃东西,边顺便思考,往往效果奇佳。 6.将娱乐也列入计划。这听起来很扫兴,但其实有限制的娱乐更能让人体会到充实感,不至于边焦虑边娱乐。 示例: 执行 1.首要原则:严格按照时间表执行。如果错过了某个时段,就跳过任务开始本时段该干的任务。 2.典型错误 A.过程中受到干扰,转去玩手机,聊天; B.某个时间段效率极高,到时间了也不结束该项任务。 两者都不可取。前者自不必说,后者理由上文已述,不加休息的干活即便自己觉得效率很高,但是很容易陷入不必要的细节,实则效率很低。 3.进入心流。 A.一般15分钟的专注即可进入心流状态。所以最关键的就是在前十五分钟不被打扰。 B.挑一些简单且必要的工作快速进入状态。比如整理笔记。 4.执行过程中排除一切干扰。 A.研究表明手机放在身边可以有效降低智商。所以把手机静音扔到看不到的地方。 B.关掉所有电脑和手机的提示音。 C.不要听歌,除非做的是不需要集中注意力的事情,比如背单词。 D.在冲刺考试这种重要阶段删除任何容易长时间占用注意力的软件,微博,视频软件,关掉朋友圈等等。 E.手机上都有系统自带的统计一天解锁次数和app使用时长的功能。设定一个解锁上限,或者屏幕时间上限,慢慢的手机使用时间就会减少。 调整 1.哪个时间段最容易懈怠?吃完饭经常容易玩很久的手机?第二天定计划的时候就在那个时间段提醒自己。 2.哪个时间段最容易困?下午三点?那就在那个时段安排半个小时休息。 3.哪个任务时间不够用?吃饭半个小时解决不了?那就安排五十分钟。 4.经常有其他事情打扰?留足缓冲区。比如在午饭后或者晚饭后。 5.哪个时间段最难集中精力?中午一点?那就在这个时段安排查邮件或者小组沟通,不用动脑子。 6.计划经常失败?甚至完成所有计划的天数几乎很少?没关系。不论如何,有计划和没计划时效率是天差地别的。没有计划时,一天可能只能完成一件事甚至不到一件事。有计划时一天常常可以完成六七件事。 最后,日日不断直到目标达成。 以上仅为个人经验。更多的是不言自明的好习惯。自己也经常难以做到,但是深知要想提升效率,这是正确的方向。望共勉。 其实之前写过类似的时间管理的东西,内容大同小异。 关于自律,可以参考 66. 自律及自由 (题目上打了错别字就再也改不了了...) 大家有什么其他做计划的好的经验?欢迎在留言区分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