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没有底线的背信弃义,才是北宋灭亡的真正原因

 听雪楼75iz4v14 2021-12-06

1127年1月9日,北宋首都东京汴梁被南下的金军攻破,徽钦二帝并几乎所有北宋皇室和宫人被金人掳走,3月20日,金太宗废徽钦二帝为庶人,北宋灭亡。

这一事件即著名的靖康之耻。在随后的将近1000年中,靖康耻被无数次的拿出来讨论,甚至这三个字已经成了一张“文化名片”,象征着国破家亡的悲惨和没有尊严的羞辱。那么,一个大帝国,在并非穷途末路的情况下,出现了两个皇帝被打包“包邮”送到北方这样的局面,其背后原因令人暖心,就四个字:背信弃义。

图片

何为背信弃义?

背信弃义,堪称是中原王朝的传统艺能了。有人可能会问了,我古代王朝,最讲究信义二字,又怎会是传统艺能?其实不然,正如我们在传统道德,完全无法适应现代社会一文中所写,
古代的道德压根不是现在的道德,古代的诚信也不是现在的诚信(甚至基本没有诚信),原因如下:古代没有法治,又讲究为尊者讳,为长者讳,各种春秋笔法,在做法律判决时更多考虑政治因素,而很少从法律本身出发(比如嘉靖杀严世蕃并不是因为世蕃罪行累累屡犯国法,而是因为他怀疑后者有造反的企图),且从来没有正当的立法程序,也从不知道何为尊重法律。在这种情况下,是不可能存在真正的“诚信”的,延陵季子挂剑,而去、荀巨伯不惧风险探病友人的情况只是样本太大之后少有的“稀罕物”,属于个人行为,且这样的行为,也未必就是现代意义上的“诚信”。总的来说,对内不尊重法律,你很难指望它对外会尊重条约,除非势不得已,力所不及。而古代儒士挂在嘴边的所谓信义,本质上和“礼义廉耻,国之四维”中的“礼义廉耻”差不多,礼仪就如鲁迅先生所说,是吃人不吐骨头的肮脏工具。廉耻呢,其实更在乎的是“儒士”的脸面,比如,如果对方肯自认下国,不远万里前来供奉,那我中土上国自然也不会吝啬到处都是的黄白之物,自会厚厚赏赐,一套三连(住得好吃得好玩得好)以飨来者。这样,才能显得我锅大家大业大不是?带入一下语境方便大家理解,某家长:“你个逆子,做了这种事,还要不要廉耻了!”现在我们用面子替换廉耻来试一下,“你个逆子,做了这种事,还要不要面子了!”很容易看到,廉耻和脸面几乎可以无缝替换,事实上也差不多是一回事。


北宋君臣的智熄操作

好了,转入正题,看看北宋的一系列背信弃义的智熄操作,究竟是如何把自己也卖了的。

宋朝和女真的交往,可以追溯到赵匡胤时期,那时宋人就一直向女真人买马。过了200年,曾经的小部落女真逐渐强大起来,和曾经名义上的藩主耶律契丹兵戎相向,天祚帝“领衔”的大辽则一路丧师失地,不复昔日的雄风。也正是在“买马”的路上,童贯等人“聪明”的看到了辽将灭亡,回到国内就开始积极造势,联合从燕云归附宋朝的辽人赵良嗣一起忽悠宋徽宗:王师一出,(北人)比壶浆来迎!好大喜功的宋徽宗一听立马上头,赶紧组织群臣商议联金灭辽的具体策略,当时北宋也有不少有识之士如陶悦、郑居中、邓洵武等都认为不可撕毁盟约,不可对辽动武,但眼瞅着太祖太宗都收不回来的燕云就在眼前,成为大宋千古一帝的机会就在眼前,宋徽宗岂肯放弃?蔡京童贯等人又从旁煽风点火,联金灭辽的策略至此不可逆转。

1117年开始,由于“担心”辽被金完全占领无法分到一杯羹,北宋加快了和金的联络及派兵的进程。至1120年,北宋和完颜阿骨打进行了多次外交联络,并最终达成了初步的协议:北宋将对辽的岁币平移转交给金,且一旦开战不得中途单方面对辽议和。作为“回报”,金人让出燕云给北宋自取,取得后归宋所有。大同等问题暂时悬置。

图片

但此时北宋正好遇到方腊起义,夹攻只得暂缓,于次年五月(1121年)才开始北伐,此时宋徽宗又有点后悔夹攻辽,连高丽王都遣使忠告宋廷:辽,兄弟之国也,存之足以为边捍。女真,虎狼耳,不可交也。但此时形势已由不得宋朝了,1122年金军攻破辽中京,天祚帝出逃,秦晋王耶律淳自立,金军随后再破西京,宋徽宗急命童贯为陕西、河东、河北路宣抚使,意图攻略燕京。此时的童贯还想着玩儒家奉天伐罪,以德抚远那一套,竟派人质问耶律淳天祚帝尚在,何故自立?当然,如此无聊的问题被辽方狠狠的顶了回来:你宋朝不顾盟友之义,趁危捅刀,还有脸站在道德制高点质询我?再说我家的家事,干你这大耳贼鸟事?宋使是如此回复的:你这样是必死无疑了,我大宋也没办法,我看你君臣还是早点自裁吧。宋使就差把“你快点嗝屁吧,我大宋急着分你家遗产”这句话说出口了。

既然王者之师,有征无战这一套玩不通,童贯命种师道强攻燕京,没想到却被宋使口中“祸福存亡,只在旦夕”的辽军轻松击败,撤退的路上还被辽军追击,颇为狼狈。这一战后,本来颇为看重宋朝国力的完颜阿骨打看透了宋军的虚实,宋军败退的2个月后,阿骨打轻松占领了燕京,并狠狠的讽刺了宋朝一把:

契丹十分国土,我已取其九,只有燕京一分土地,我着人马三面逼着,令汝家取就,却怎生受,奈何不下?

宋军的拙劣表现可把彪悍的阿骨打乐坏了,我三面围住,把桃子放在你嘴边让你摘你还能拉胯成这样?但此时的金人仍对南方的土地没有太多野心,还同意把燕京和六州之地交给北宋,前提是宋把对辽的岁币转交给自己,这样的条件,说实话,并不差。童贯领军占领燕云后,宋廷上下大肆庆祝了一番,宋徽宗自以为比太祖太宗还行。然而,得意忘形的北宋君臣很快又做了一件蠢事,辽兴平节度使张觉一开始投降了金人,但在北宋占领燕云后杀了金燕京宰相投入了赵宋的怀抱。按照双方的协议,北宋当然要把这样的人交给金来处理,但宋徽宗不仅接纳了张觉,还加恩赐他为世袭节度使。如此行为,自然让金人十分震怒,他们没想到,自诩为“礼仪之邦,信义之士”的南朝竟然能做出这种事来,再加上金人已然了解宋军的孱弱,立时就准备全面南侵,此时的宋使还兴致勃勃的前往金廷要求移交蔚州应州,再次沦为了笑柄。金人不伐不要紧,一伐就扯下了貌似强大的北宋的底裤,蓟州、燕京等地不到两月相继沦陷,好在太原还在坚守,金东路军兵临汴京城下。不久前还志得意满的宋徽宗吓得赶忙下了罪己诏,把皇位让给儿子赵桓,自己一溜烟跑江南避祸去了。

图片

宋钦宗刚上任还想效仿宋真宗亲征,李纲大概也想学一把寇准,作为名臣垂范青史。但可惜今时不同往日,以宋金两军的差距,亲征除了送人头外不可能有别的结果。宋钦宗头也没那么铁,派人去议和,他的如意算盘是就算把岁币增加到三五百万,能保住战争之前的国境线就好。但哪有这样的好事?谈判的结果是宋朝和金朝的关系降格为侄子和伯父的关系,宋钦宗写国书要以“侄大宋皇帝桓谨致书于伯大金皇帝阙下”开头,还要割让太原、中山、河间三镇,赔金五百万两,银一千万两。就这一局面,对北宋来说虽然不算好,但也不算太差,但李纲再次出头反对,主战派的宋军在宋钦宗的默许下夜袭金军,结果被全歼,又被金大将擀离不遣使问罪,宋钦宗罢免李纲,但李纲的煽动力极强,竟引得包括太学生在内的数万军民武装抗议。于是宋廷再次启用李纲,并拒绝割让三镇,看到着各路勤王大军特别是种师道的西路军赶来,太上皇宋徽宗觉得自己又行了,兴冲冲的返回汴梁。此时金太宗和擀离不的表情应该是一脸懵逼的:什么?又来?懵逼过了的金廷下了决心:既然你自己作死,就别怪我不留情面了。宋廷再三派出使节要求免割三镇,都被金拒绝,金大将粘罕更是直言“令以黄河为界,三镇更不需议”。言下之意很清楚:你宋朝还想和我在三镇问题上扯皮?爷不奉陪了,把黄河以北乖乖的送过来。而此时宋钦宗和主战派又想着耍小聪明,准备策反金廷中的故辽降将,问题是人家就算不喜欢金朝,但会喜欢你见死不救还趁火打劫的大宋吗?不出意外,宋廷又被摆了一道,被意图策反的辽降将和金中的汉人赵伦拿着策反书信上交金廷,又成了金军南下的口实之一。

粘罕的狠话是以金军强悍的实力为底气的,话音刚落,金军在剿灭了宋朝的援军之后,攻破了坚守两百多天的太原,于是东西两路金军势如破竹,很快再次合围了北宋首都东京。即便到此时,金人还不打算废了赵宋,也不打算在南方长留,宋钦宗还能不断派人以“哀求”的姿态和金人交涉,甚至需要亲自前往金军帐中交涉,并被羁留了十多天。但金人的态度很快发生了转变,他们完全无法信任反复无常的宋徽宗父子和宋廷,要求立异姓为帝,在河南一代作为和南方政权的缓冲,册立了张邦昌为所谓的大楚皇帝,并在册立文书中再次谴责宋徽宗宋钦宗的背信弃义,并表明自己“本非贪土”,故“另择贤人,立为藩摒,以主兹土”。之后就是熟悉的剧情,金兵几乎兵不血刃的攻破了繁华的汴京城,掳走了自宋徽宗宋钦宗以下几乎所有百官、后妃、宫女,以及无数的金银财宝和典籍礼器,“华人男女,驱而北者,无虑十余万”。徽钦二帝是自作自受,却可怜了数十万黎元百姓遭受涂炭播迁之苦,惨不忍闻。

图片

稍加总结可以看出,从1111年,北宋朝廷起意连金夹攻辽开始,直到1127年汴京告破,16年间以宋徽宗宋钦宗为首的北宋决策层竟然没有做出过一个正确的决策(避开全部正确答案也很不容易),全程智熄操作:首先撕毁了和辽120年的合约悍然北伐,在辽全面崩溃的大环境下竟拿不下区区一个燕京,最后还是靠金人夺取后“奉送”,如此还意识不到宋军和金军天壤之别的实力差距,贪图小利又马上违背了和金人刚刚达成的协议,收容对方的叛将,随后即在金人的全面进攻下土崩瓦解,即便如此,宋钦宗当政后仍然像个墙头草一般毫无主见,一会主和一会主战,全无策略章法,对待军国大事就像喝醉酒的三岁小儿一般朝三暮四。此外,北宋也真正吃到了平日里煽动汉夷之分的苦果,屡次想要和谈都被激愤的军民所阻扰,像李纲这样嘴上强硬实则没有任何能力的嘴炮“主战派”一再进入决策层,也一再的背叛和金人的协议,一开始想保住燕云,之后又不肯割让河北河东三镇,导致粘罕索性要求以黄河为界,最后动怒直接掳走徽钦二帝,废除赵宋皇室,另立张邦昌为“帝”。北宋朝廷一系列令人智熄的骚操作,不断授人口实,终于如愿以偿的埋葬了自己。

看到此处,你还会怪罪赵构一味求和的政策思路吗?在看到两位先帝因为政策反复无常,任用嘴硬而无能力之人的悲惨下场,再加上刚刚登基立足未稳那几年被金军打的满地找牙的情景还历历在目,如果你是赵构,还敢不知深浅的主战吗?还敢在主和主战中摇摆不定吗?在主和的路上一条道走到黑看起来是比较懦弱,但仍不失为一条符合当时南宋国力的务实策略。事实证明,赵构的偏安政策至少让南宋又苟活了一两百年,也不能算最差的结局了。

小结

也许有人会说,北宋真正的败因并非不讲信义和随意撕破条约,而是国家颓废,军队孱弱,且宋徽宗宋钦宗没有才干却“任天下之重”,专注赋诗作画三十年却对军国大事置若罔闻。以上这几点当然是显而易见的,笔者也并不否认。我们之所以说北宋之灭是灭于背信弃义,首先,背信弃义的行为直接导致,最重要的是,如此这般背信弃义的行为事实上意味着北宋君臣没有一套长期的,理性的外交方案,也缺乏对瞬息万变的国际形势的有效评估,情报工作严重不足,这尤其体现在北宋对辽金和己方的军队素质、动态变化下此消彼长的国力对比完全没有任何准确的把握,几乎完全意识不到以北宋军队的实力,即便占据了北方,也只有被朝气蓬勃的精锐金兵在北方开阔的平原地带横扫的可能性,还妄图将国境线推到燕云“故地”。更愚蠢的是,刚刚撕毁和辽合约的北宋又想和剽悍的女真人玩汉人的“计谋”,结果授人以柄,被摧枯拉朽一波带走也是分内应有之事。还有一点也非常重要,北宋始终认为自己才是汉人文化的正朔,一直将契丹辽鄙视为辽狗和夷狄,始终没有从内心尊重过和辽的合约,反倒是辽帝,还保存着游牧民族的爽朗和质朴,经常和前来访问的宋使“称兄道弟”,随意喝酒。北宋这种行为,始终贯穿着整个古代帝制史:即对待任何条约的方式都是不得已而遵守,心底里将和“蛮夷禽兽”的和谈视为耻辱,整天就想着暂时韬光养晦,等我强大了然后干掉你,毫无任何诚信品质和契约精神可言。说到底,这是一种非常卑劣而又愚蠢的心态。可悲的是,正是这种心态,一直主导着中原(汉人)王朝的外交布局。在实际操作中,这种心态会导致原本就缺乏分析能力的庙堂之上的肉食者完全看不清国际形势,只要一出现“机会”就蠢蠢欲动,迫不及待的要给带给自己“屈辱”的“蛮夷”致命一击,其结果,就是两个废物皇帝“天子北狩”,“正朔”王朝彻底覆灭。

也许你还会问,历史上反反复复,背盟叛盟的事情古今中外到处都是,凭什么只说大宋?这也容易回答,以大宋为代表的中土王朝都有一种可笑的迷之屈辱感和受害者心态,你怎么能和我对等外交?你凭什么不来朝贡我?我位居天下正中,奄有四海,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你怎敢和我约为兄弟之国?不行,我可受不了这委屈!我受辱了,我很屈辱,现在和你签了,明天等你病了我nen死你!这样的受害者屈辱心态,很可能是地球独一份了。总之,无故毁约是没有诚信,政策混乱,被人横扫是没有能力,末年的北宋君臣,用自己的命深刻“诠释了”到底什么叫又蠢又坏,以及又蠢又坏之人应有的下场。

行文至此,也许我们该重新理解靖康耻中“耻”字的含义了,
真正的耻辱,也许是北宋决策层没有下限的愚蠢和背信弃义。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