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楚国史话十二:楚人格外重视的战略要地,为了控制它可谓煞费苦心

 金色年华554 2021-12-06

5场盟会(包括会面)、1场讨伐战,既是咱们此前两篇文章所讲的内容,也是鲁桓公为了本国的未来做的一次尝试。因为,姬允明白鲁国自身不够强大,也清楚齐、卫、郑等国的联盟十分强悍,作为这个阵营中曾经的一份子,鲁国也想与他们重修旧好。所以,趁着郑国国内有变的机会,鲁国主动向三国抛出了橄榄枝,以期重归这个联盟的怀抱。

然而,鲁国这橄榄枝是抛出去了,却只得到了郑国一家的反馈。并且,郑厉公会如此快地回应鲁桓公,还是他有求于鲁国,因此姬允的这次尝试其实不算太成功所幸,齐、卫两国只是还没有回复,说明鲁国重归联盟的机会还在,鲁桓公只需继续等待,没准这计划就成功了。那既然鲁国还要等待他们期盼的好消息,咱们也就别再跟这里干等着了,快随“闲叙”去一趟南方,看看楚国的又一番大动作

文章图片1

鲁国迟迟未得到齐、卫两家的回复

回想上次的“楚国史话”,楚武王继二次伐随之后,再度派兵对汉东之地进行了一番攻略。只不过,这回攻略的目的在于为楚国在该地重建两处“桥头堡”,难度并不算大。所以,熊通本人没有前往,而是派了莫敖屈瑕替自己去与贰、轸两国结盟。可就是这样一项简单的任务,屈瑕还是遇到了困难,以郧国为首的所谓五国联军让他着实慌了神,差点就无功而返了。

好在楚军阵中还有斗廉这样的明白人,他摸透了对方的虚实,并给出了最佳的建议。这才帮助屈瑕顺利地完成了结盟、布局的任务,让楚人的注意力又可以从东边转到西边来了。刚好,这次郧国邀约的随、州、蓼、绞四个援军之中,只有绞国表现得最为积极,且他们刚好就处于楚国的西北部地区。楚武王遂决定亲率大军去会会这个绞国,看看他们有何底气来跟楚国叫板。

那既然说到了绞国,咱们也要简单介绍一下他们了。不过,由于绞国确实是一个不太知名的诸侯国,“闲叙”除了之前文章给大家讲过的,他们是一个偃姓诸侯,地处今湖北十堰郧阳区(旧称郧县)一带以外,似乎也没有太多内容可补充了。鄙人唯一还想再叙上一叙的,就只有“郧县”这个地名了。大家看到这个地名会不会感到很奇怪,明明郧国距离此地十分遥远,为何会在这里有“郧”这个称呼呢?难道是绞国与郧国关系太好了,特意在自己国境内设置了一个以友人国名命名的地方吗?

文章图片2

绞国“郧县”位置示意图

其实,在“闲叙”看来,“郧县”这个名字应该已经是其后来的名称了。而在春秋初期,这里理应有着另一个名字才对,只可惜那个名字早就被人们遗忘了。那这里为什么会改名为“郧”呢?显然还是跟郧国有关。愚以为当郧国最终被楚国灭亡后,有部分族人投奔到了绞国。善良的绞人收留了他们,并让这些郧人定居在了这个地方,久而久之就有了“郧县”这个名称

至于,为何相隔这么远的两个国家,关系还能如此亲密?这或许与史学界一直存在的另一种声音有关。大家可以去查阅一下《路史》一书,作者罗泌对绞国所在地有着另一种看法。他认为“楚国伐绞”的绞国所在地并不在十堰,而是应该在随、唐两国南部的邾邑(大约在今湖北黄冈的西北部一带)。虽然根据史书的记载,以及考古发现,基本已经证实了罗泌的说法是有误的,但“闲叙”觉得这或许是绞人曾在汉东地区生活过的一个证据

文章图片3

《路史》关于绞国在随、唐之南的记载

首先,各偃姓诸侯国都是皋陶的后人,说明他们应该是从东夷地区逐渐迁徙到湖北一带的。那比起十堰来说,汉东这个地区更靠近东夷,也就是偃姓族人最先到达的地方。其次,大多数的偃姓国家(如贰、轸、蓼等)都分布在汉东一带,再次证明了该地区才是偃姓族人最初迁徙过来的聚居地。也就是说绞人最初来到湖北时,很可能就是在罗泌所说的邾邑生活过。之后或许是因为该地生存空间有限,亦或是发现十堰一带的生存条件更好,便举族迁到了郧县。不过,就算绞人后来迁走了,他们在汉东生活的这段时期,早与郧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这便是两个相距甚远的国家,关系会如此亲密的关键

那么,“闲叙”已经把能补充的有关绞国的简介都说完了,咱们也要继续讲述楚国的这次行动了。由于绞国在帮助郧国的时候表现得非常积极,让楚人十分恼火,楚武王便亲率大军去讨伐绞国。按说此时的楚国国力正盛,军队也有着十分强大的战斗力,像绞国这样不太起眼的小国,根本无法与楚军对抗才对。可事实上,楚武王亲自统领下的楚军这一次还真碰上了硬茬儿,愣是对坚守不出的绞国人一点办法也没有,生生对峙了很长时间。

文章图片4

楚武王率兵攻打绞国

就在熊通无计可施的时候,上次“史话”显得优柔寡断的莫敖屈瑕居然站了出来,给楚武王出了一个极好的计策。在屈瑕看来,绞国是一个小国,他们就有着小国所共有的特点,即格局不够。而在这样的格局之下,绞国人就会显得很轻浮,且容易被诱惑。那楚军既然无法攻入城去,不如给绞人一些好处,诱骗他们出城,便有机会找到突破口了。

而屈瑕要送给绞人的好处嘛,说来也真是简单,只需把在山上保护采樵人的军士撤回,把没有作战能力的樵夫暴露给绞人看就行了。结果,绞人还真是目光短浅得要命,才这样一点点诱惑,他们便派出一支部队“偷袭”了楚军的樵夫队,还把30名樵夫给抓了回来。并且,在有了这一次的成功经验以后,绞人的胆量和贪欲也被激发了出来。第二日,楚人依旧没有派军士保护采樵人,绞人便出动了更多的部队,嚣张地到山中追赶樵夫去了。

文章图片5

绞人俘虏了楚国的樵夫

但这一回绞人真的中计了,楚人确实又没有派军士保护樵夫,却把人马埋伏在了绞人出兵的北门外。待上山掳掠的绞军带着战利品归来之时,埋伏的楚军倾巢而出,一举在对手的家门口击溃了他们。最终,遭遇了此次重创的绞人再也无力反抗,只能在自己的城墙下与楚人签订了盟约,答应成为楚国的附庸之国

这就是《左传·桓公十二年》所记,发生在楚、绞两国间的一场经典的攻防战。随着双方盟约的正式签订,“城下之盟”这则成语也被流传了下来,其含义就是指在敌方兵临城下时被迫签订的不平等和约,希望大家今后在使用时不要用错地方。另外,屈瑕想出的这条妙计,也被后世收录为兵法,成为《三十六计》中第十七计“抛砖引玉”的实例。

文章图片6

楚国与绞国签订“城下之盟”

至此,相信各位会认为今天的“史话”故事已经讲完了吧,可事实上我还有一项重要的内容没有告诉给大家,即楚人征伐绞国的真正目的。什么?楚人的真正目的?难道楚国讨伐绞国不是为了报复对方援助郧国的行为吗?确实,这是本次战事爆发的导火索,但也只是楚武王挖空心思找出来的借口而已。事实上,楚人早就惦记上了绞国所在的这片土地,心心念念地想得到该处的控制权。您若问我楚人到底为什么如此重视这里?那就听我接着往下叙。

之所以楚人会格外重视绞国这片土地,是因为这里是一处极其重要的战略要地。各位可以翻看一下地图,会发现十堰刚好位于汉中盆地与南阳盆地之间,又依山傍水扼守着一个关口楚国如果控制了这里,向西发展可以沿汉水拿下汉中,继而北上挺进关中;即使无力西进,也可以据守汉水河道,阻遏强敌、保护都城。而向东发展,可以与都城形成掎角之势,牢牢控制住南阳盆地,为楚国从南阳北上中原,打下坚实的基础

文章图片7

绞国占据着汉中到南阳的重要关口

因此,雄才大略的楚武王是不会放任这兵家必争之地不管的,一定要亲自出征将其并入本国的领土才行。哪怕一时半刻无法达成最终目的,至少也要让绞国屈服于楚国,便于自己来控制这里。好了,到这里为止本次的“史话”是真的讲完了,希望“闲叙”的一点拙见,能够帮您更好地理解这段历史。而下一次,咱们还会继续留在南方,为大家接着讲楚国的故事。

【关键词云图简史】

为了方便广大史学爱好者能快速回忆起相关的历史内容,作者“闲叙春秋”将在每篇文章结尾奉上“关键词云图简史”,通过8-12个关键词,帮助大家回忆文章内容,希望各位读者喜欢。

本文关键词:楚国伐绞、绞国简介、郧县之名、绞郧关系、绞在邾邑、楚王亲征、遭遇困难、屈瑕献计、以樵破敌、城下之盟、三十六计、真实目的。

文章图片8

关键词云图简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