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味药,止冷、止痛、止痒、止汗,都可治,风退人安

 健康必靠中医 2021-12-06

今天这篇文章跟大家聊聊中药的一尊门神——防风。

防风可以防一切风。中医外感六淫中,风邪是排第一位,号称百病之长。寒邪、湿邪、火热之邪,都是在风邪的带领下,来侵害人体的。

防住风邪,就是防住了世间的一半病邪。

防风是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防风的根。东北的防风最好,号称“关防风”。

防风作为药材是从《神农本草经》开始的。人们说防风主“大风……恶风……风行周身”。到《医宗金鉴》里,古人对防风治风的作用有了明确的概括:“防风遍行周身,称治风之仙药……”。也有人称防风是“风药之走卒”、“风药之润剂”。

感受到防风的能耐,是在随师父到农村做医疗支援工作的时候。

有一次在冬天,从外头走访回来,到了晚上感觉身上有点怕冷,脑袋沉痛,身上肌肉和骨头节发酸。我知道一定是感了风寒了。

图片

把目光瞄向住处所存的防风身上。晚上就靠它了。

防风取来10克,配上两根葱白,煎取药汁。煎煮时间开了后不到20分钟就可以,取出药汁煮大米粥。吃完,什么也不干,就上床睡觉。

早晨起来后所以不适感消失。可能也跟当初身体好,年纪小,症状轻有关系。

防风把风寒之邪挡住了,它就是门神。

当时得的很可能是风寒表证。风邪带着寒邪,郁滞在肌表、太阳经。经气不利、正邪相争,就会怕冷、发热、浑身酸痛。防风性味辛温,入膀胱经,能祛风散寒。虽然散寒之力弱,关键是能祛风。风邪见了它,掉头就跑,所以风退人安。防风再配个葱白,加强散寒通阳之力,治疗效果更好。

防风不但能治外感风寒,还能治外感风湿。有些感冒后,头痛头重,脑袋不清楚,肢体酸沉,抬腿抬胳膊都费劲,腰疼腿疼肩膀疼。就考虑外感风湿。就可以用防风。防风祛风不但止痛,还胜湿,是驱散风湿郁表的良药。羌活和防风放在一起,泡水代茶饮,有一定治疗效果。

还有这样的人的感觉身体特别弱,容易出汗,容易感冒,面色发白,舌淡。考虑是正气不足,外头的风邪见你就欺负,打开毛孔,让汗往外渗。就得培补正气,然后在体表安排一个门神,把盘踞在体表腠理的风邪赶出去。古方玉屏风散就可以。白术、黄芪可以扶正固表,防风在外头,充当门神,专门祛风散邪。

图片

风热感冒也可以用防风。有的感冒后,嗓子疼、口渴、头痛、发热恶风,考虑是不是风热感冒。防风必须和其他药材搭配应用,比如薄荷、连翘等。单独用是不太合适。

还有些风湿之邪长期郁滞在筋骨,形成了风湿痹痛。风邪如果相对严重,疼痛处不固定,今天这里疼,明天那里疼。说明体内风邪作乱,没说没管了。就用防风。古代有个防风汤专门治这个病。秦艽、当归配上防风,就挺好。

风湿病里湿邪严重的患者表现为肢体重浊、沉重、屈伸不利、发胀发麻,或寒邪严重的,表现畏寒怕冷,疼痛剧烈,都可以用防风。这时候的防风往往需要配合其他药材一起应用,效果才更好。

防风以其息风止痉之功,还能治疗破伤风。

防风对于皮肤遭受风邪引起的瘙痒、起疹子,有治疗效果。风疹不管属于风寒还是风热,都可以用。古代的消风散就用到防风。只用防风疗效是微弱的。必须和其他药材配合使用才可以。

防风凭借既能除外风,还能除内风的本事,在多个领域起到治疗作用。感冒后的畏寒怕冷畏风、风湿病导致的疼痛、风疹引起的瘙痒、风邪袭表使得腠理舒张导致的易汗,都可以应用。

现代药理研究发现,防风可以解热、镇痛、抑菌、抗病毒、消炎,都是以上药效的药理学依据。

一般防风是取5到10克,水煎服。防风作为“走卒之药”,是和各种药材搭配应用,见于各种古代方剂里。利用防风的简方便方不多。

防风粥,对外感风寒轻症,以及风湿痹痛轻症者有效。防风10克、葱白两根,水煎取药汁煮大米粥的方法。

防风配羌活一起泡水代茶饮,各6到9克,风湿病引起的关节疼痛、痛处游走,病患在肢体上部的人是很不错的。

治疗风寒感冒轻症,紫苏叶9克、防风10克、川芎7克,生甘草4克,研成粗末,沸水冲泡代茶饮。吃了太多凉食,引起的腹痛、便溏、怕冷、无汗的胃肠型感冒,有一定效果。防风本身有止泻之效。

图片

防风和葛根搭配,各5克,泡水代茶饮,对治疗外感风寒,头项疼痛、脖子酸紧等问题,是很有帮助。

苍术、防风、甘草,按照2:2:1 的比例搭配,研成粗末,加生姜和葱白一起水煎服,内伤生冷、外感风寒、无汗的人可以用。夏天开空调,吃冰镇西瓜,感冒的人容易犯这个病。

防风、黄芪、白术,按照1:2:2的比例搭配,作为散剂,每次服用6到9克,是玉屏风散的做法,有效改善体虚、爱冒汗、爱感冒的现象。

防风一般认为是无毒的,按照常规用量临床运用,很少有不良反应。目前偶尔有用防风过敏的例子,主要表现是消化道反应、起疹子、出冷汗等。过敏体质者要慎用防风。防风相对药性柔和,毕竟偏辛温,阴虚火旺、血虚、气虚的人,要慎用或者禁用。

看到防风,就去想风邪。外风、内风,都可以。皮肤之风、筋骨之风,风寒、风湿、风热,它都应对。世间邪风,见它就止。防风是中药世界里的侠之大者。

本文理论依据:《中华临床中药学》、《中医药学高级丛书·中药学》、《中华药海》、《中医药学高级丛书·药理学》、《实用中药辞典》

(文章仅供参考、学习,不替代医嘱和处方。文中所述配伍,必须在中医师当面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切勿盲目尝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