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汽车流痕浅析

 宋洋sy 2021-12-07

郭雅莉, 高 静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河北省汽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北 保定 071000)

摘要:介绍了汽车涂装流痕产生过程,针对实际案例,分析了流痕产生的原因,并提出解决措施。

关键词:涂装;流痕;解决措施

电泳流痕在涂装工艺过程中是比较常见且易重复发生的漆膜弊病,在轿车或皮卡车身的复杂结构中尤为明显。引起流痕问题的因素较多,所以在问题整改过程中需多方论证。 

1 流痕产生的过程

  流痕又称二次流痕,是车身电泳漆膜经过烘干后在车身包边或车身板金间隙处产生的缺陷。车身钢板表面在电泳过程形成的电泳涂层是车身防腐的重要防线。在车身设计过程中为保证车身钣金周围能够电泳上漆,一般两层或多层钣金搭接时,会将间隙控制在3 mm以上。因电泳漆有较高的泳透力,能够在电泳过程中涌动至钣金间隙内部而后沉积至表面形成保护膜。但在此过程中涌动至间隙内多余的电泳漆因车身结构的复杂性,很难通过后工序的浸洗及冲洗除去,车身运行到烤房后,电泳漆受热膨胀从间隙内喷出,滞留在车身漆膜表面,形成电泳流痕。

2 典型案例分析

  电泳流痕产生的本质是问题部位的槽液没有及时、全部排出,受热后喷出导致,为解决此问题需找到阻碍槽液顺利流出的影响因素并进行改正。电泳流痕主要表现在车身包边和车身板金间隙处,下面就从几个典型案例进行分析论述。

2.1 包边处流痕

  后背门部位电泳后在包边位置出现约20 mm×5 mm区域的流痕,喷涂中面涂后无法遮盖,需人工对此部位进行打磨处理,单车耗时30 s。

2.1.1 流痕形成分析

  对问题部位的流痕状态进行分析,流痕颜色呈深色,且混合颗粒,需进行人工打磨处理才能平整。初步判定后背门包边处流痕产生过程如表1所列。

2.1.2 过程分析

  根据电泳流痕形成的机理及过程对影响流痕的影响因素UF槽液固体含量、出槽后沥水时间、烤房升温、包边间隙等进行调查,结果如表2所列。

  由表2可见,包边处缝隙超出设计标准是导致电泳流痕问题的主要原因。

2.1.3 解决方案

  针对影响后背门包边间隙的因素进行综合验证,制定最佳方案来消除包边处流痕问题,解决方案验证如表3所列。

2.1.4  小结

  后背门包边处流痕问题的解决只依靠控制本工序的工艺是无法完成的,需要结合前序工艺进行共同管控。

2.2 钣金间流痕

  调试过程中发现车型B柱外表面处出现流痕(见图1),需人工打磨。

2.2.1 问题原因分析

  观察车型左右B柱大线孔处均存在流痕,且流痕状态一致,可知非偶然因素导致。为快速找到问题真因,从人、机、料、法等方面对流痕问题进行剖析,通过工艺调整、产品结构更改、后工序作业弥补等方式进行验证,来寻求解决方案。

2.2.2 解决方案解析过程

  钣金间流痕解决方案分析见表4。

2.2.3 问题总结

  从上述可知,通过增加人工打磨、增加沥水槽、更改B柱区域结构均能够解决流痕问题,但综合考虑成本及产品质量,采纳7号方案,在问题部位对应的B柱上部区域增开缺口,消除槽液集聚缝隙,使槽液不能在此位置积聚,具体整改如图2所示。

3 结语

  车身流痕问题发生主要分布在五门一盖包边拐角或沥水孔周边以及车身骨架板金搭接狭窄的区域,依据流痕发生部位可以将流痕分为包边处流痕与钣间隙处流痕。包边处的流痕在产品设计阶段从产品结构上无具体有效的措施进行整改,需在后期车型调试阶段,根据工位排布或现场状态选择对包边间隙尺寸控制及包边处折边胶涂布状态进行调整解决,或者选择增加流痕治具,将流痕引到治具上,定期更改治具及对流痕部位增加人工打磨处理+后期电泳补漆的形式解决,但后者会增加员工的操作量;钣金间隙处流痕可在产品设计阶段,通过在问题部位开孔消除积液部位、增加导流筋将槽液引流到沥液孔或增大槽液流通渠道的间隙等方法解决。

(详情见《现代涂料与涂装》2020-8)




现代涂料与涂装

1995年创刊

国内外公开发行

国内涂装行业唯一的国家级期刊

国内涂装报道量最大的科技期刊

面向汽车、轨道交通、工程机械、船舶、家具、3C、航空航天等各行业涂装工程师

★精准定位涂料涂装工程师★

涂料、涂装、设计、设备上下游共同配合,实现完美涂层!

公众微信平台

电话:0931-8496343 8493208

邮箱:a8496343@foxmail.com

投稿QQ:1056418548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