厨师的工作状态受诸多因素影响,难免有起伏,菜肴的品质相应地也难以保持稳定。技术好的厨师工资相对较高,并且现阶段好厨艺已经满足不了日益发展的餐饮市场需求。为了提升出菜效率,市场上诞生了餐饮标准化酱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傻瓜酱”。比如口水鸡酱料,只需要把酱料和油料淋在鸡肉上面就可以了。
餐饮外卖的崛起,快餐行业需求的暴增,也强烈需要出品的稳定性、快捷性。在此情况下,餐饮料包便应运而生,也就是由餐厅自建工厂、中央厨房事先生产出菜肴的成品或半成品,使用时只需进行简单的加热操作。比如卤肉饭,只需把成品卤肉料加热,然后浇在米饭上面就可以了。
不管你愿不愿意,今天绝大多数的餐饮连锁企业都在使用标准化料包。外卖市场、快餐市场的料包已经非常普遍,并野蛮地生长着。
很多中餐老板对于标准化料包比较排斥。
第一是觉得用其做出来的菜品同质化严重,没有差异性,缺乏市场竞争力。第二是觉得我的厨师自己都会做这些东西,你工厂还要卖给我赚钱,没必要。第三从味道上更不屑使用料包,因为目前市面上料包的品质普遍不高。不过,餐饮连锁企业老板对标准化料包非常渴求,他们最在乎的是两点:厨师操作方便、出品品质稳定。餐饮连锁企业基本上都会寻求工厂合作生产标准料包,来解决这两个问题。
快餐的核心并不是出品水准,而是出品效率。快餐发展的趋势必然是标准化、连锁化、规模化和智能化,所以对料包的需求是一个必然选择。但是现阶段,在网络外卖平台上,大家心里似乎已经默认了品质和卫生的瑕疵,敏感的是价格。大家都打价格战,加上平台抽成,以及骑手的送餐费等,就注定了外卖、快餐的品质不可能有多好。虽然料包的品质普遍不高,但经济实惠、方便快捷,在外卖和快餐领域还是有很大的市场。
厨房中有不少由厨师制作的复合型酱料,厨师加工起来工艺繁琐,耗时很长,比如炒干锅酱、炼香料油。如果由工厂来做,厨师也就省了很多麻烦,所以厨师对这类产品很欢迎。还有一些厂家的拳头产品,用这些料包做出来的菜品,效果确实很好,而一般厨师的厨艺难以达到这种效果,也因此很受欢迎。对于一些高品质的标准化料包,有些厨师甚至把它当做自己的“秘密武器”,不想要别人知道,甚至在收到货以后,偷偷把标签撕掉,不让别人知道这种产品的名字或生产厂家。
现在连锁化餐饮企业越来越多,为了稳定菜品口味,也为了弥补厨房技术力量薄弱的缺陷,连锁餐饮企业大多愿意选择标准化料包。一般来说,连锁餐饮企业委托工厂代加工后发给加盟店,还会再加一些费用进去,有一定的利润收入。
一些有技术的厨师自己在工作室或手工作坊里面做出一些酱料,口味上很有特点,比如一些手工炒制的河鲜火锅料、烧甲鱼酱,这些产品因品质较高,也在自己的小圈子里受欢迎,但成本偏高,渠道不同,卖价也比较高。
而料包厂家想尽快进入市场,大多以低价格切入,因此品质很可能没办法得到保障。
笔者就见过不少简陋的工厂、中央厨房,以及手工作坊,也很清楚酱料行业里有太多不规范且需要改进的地方。
标准化料包十多年前就有了,现在很多大企业也都在使用,只是普通餐饮门店使用的料包很难达到大企业定制的标准。相对来说,一些外卖平台、快餐类、路边摊夜宵的烧烤、串串、火锅部分食材等所使用的料包的质量较低。
因此,料包的食材是否安全、生产制作流程是否规范、商家使用是否合规、有没有逾期使用的情况,这些都需要有关部门强力监管和相关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
这些年来,要感谢标准化酱料和料包为餐饮行业的繁荣做出的不少贡献,比如火锅、酸菜鱼。想起以前路边毛肚火锅店炒火锅底料的情景,何其简陋,何其简单。后来工厂开始炒火锅底料时,设备也很简易。现在做得好的火锅连锁店动辄几百家甚至上千家,而炒火锅料工厂的规模、设备、效益完全不可同日而语。要不是现在这些先进的设备,生产出这样标准化的火锅底料,怎么满足飞速发展的火锅市场?
2015年之后,酸菜鱼单品遍地开花,酸菜鱼连锁门店也多如牛毛。标准化料包,甚至鱼片料包都为这个品类的扩张做了“贡献”——如果没有它们的助攻,酸菜鱼这个单品很难在这几年如此快速地暴涨。
目前,尽管料包供应链端鱼龙混杂、良莠不齐, 但这是一个发展趋势。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家对品质要求的提升,政府对这一块的监管力度加大,标准化料包加工工厂会越来越规范,品质会逐渐提升,但这需要一个过程。
人们消费时, 也要遵循市场规律,价格和价值是成正比关系的。既然想要追求品质, 就请尊重它的价格,从某种程度上看,价廉物美只存在于臆想中。